
1960年的麗娃
前天的電影世界是一場災難。在約翰·赫特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法國著名女演員艾曼紐爾·麗娃(Emmanuelle Riva)于同日(當地時間1月27日)因癌症去世,享年90歲。
麗娃于1960年憑借艾倫·雷尼(Alan Rainey)的《廣島之愛》(Love of Hiroshima)一舉成名,半個多世紀後,邁克爾·哈内克(Michael Haneke)的《愛》(Love)成為奧斯卡曆史上最年長的提名者。
蕾伊第一次見到麗娃是在一張舞台劇的海報上,并立即決定請她出演《廣島之愛》。
1927年2月24日,麗娃出生于法國因弗克萊德謝尼梅尼小鎮的一個勞工階級家庭。當她15歲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縫紉時(她的母親也是縫紉女),她心中一直有一個演員的夢想。26歲時,麗娃終于放下了針線活,不顧家人的反對,前往巴黎參加國家美術學院。麗娃比比比自己小近十歲的同學們更努力地學習,珍惜來之不易的表演機會。
1958年,艾倫·雷尼(Alan Rainey)計劃拍攝他的第一部劇情片《廣島之愛》(The Love of Hiroshima)。Renae之前隻拍過短片《夜與霧》,但被評論家譽為"法國電影的新良知"。在舞台劇海報上,蕾妮第一次見到麗娃,并立即決定找她來扮演主角。
在《萊昂·莫漢神父》中,麗娃和貝爾蒙多貢獻了許多精彩的對手戲。
在1959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廣島之愛》的全球首映未能獲得任何獎項,但卻獲得了評論家和電影界同仁的一緻認可。美國影評人倫納德·馬丁(Leonard Martin)在法國新浪潮運動中稱其為"一個國家的誕生",而艾倫·雷尼的同僚戈達爾(Godard)承認,這部電影類似于福克納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銀幕組合,讓他嫉妒,因為它是一部傑作,無法從其他電影的100%原創性中找到任何模仿或學習;
而這一切,都與麗娃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麗娃演藝生涯的第一個主要獎項是在1962年,當時她被喬治·弗朗索(George Francho)評為威尼斯的"孤獨的心靈"。在随後的幾十年裡,麗娃逐漸将注意力轉移到舞台上,撰寫跨界文學作品,出版了三本詩集。雖然她的電影制作有所下降,但她與Jean-Pierre Melville,Philippe Gallar和Berocchio等人密切合作。1993年,麗娃在Kierslovsky的Blue中扮演Juliette Binoche的母親。
麗娃在2012年憑借《愛》獲得數十項電影獎項提名,包括奧斯卡獎。
2012年,差點淡出風頭的麗娃出演了奧地利導演哈内克的愛情。最終,她獲得了全球數十項電影獎項的提名,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法國凱撒獎,歐洲電影獎,盧米埃爾獎和幾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其中10個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法國女演員。
在那一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愛》獲得了金棕榈獎。評委會主席南尼·莫雷蒂(Nanni Moretti)曾想将這部電影與電影後獎一起授予,因為隻有獎項的規則(金棕榈獎得主不能赢得任何其他獎項)。但在頒獎典禮上,麗娃和讓-路易·特蘭蒂尼安也受邀在台上發言,以表明金棕榈獎不僅授予導演哈内克,還授予兩個主演角色。
終身未婚的伊曼紐爾·麗娃(Emmanuel Riva)有太多的愛好要追求,不希望男人和孩子束縛她。
終身未婚的伊曼紐爾·麗娃(Emmanuel Riv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很多人送給她結婚戒指,但她拒絕了。她有太多的愛好要追求,要花時間,除了表演和詩歌,舞蹈,體育,她不希望男人和孩子束縛自己。
至于成名,這是一個驚喜。她曾經說過:"我從來沒想過要當明星,我隻想做一些能讓我開心的事情,我需要嘗試不同的事情。我不想成為那種不斷重複我戲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