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作者:左都禦史

曾國軒家族有兩代名望大窘,以曾國軒的曾孫輩為主,雖然情況不如上一代,但仍不乏有能力的人。其中,曾國軒的曾孫女、曾光軍的長女曾寶軒是近代傑出的教育家。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曾國軒的手稿得以完好無損地儲存下來,為中國儲存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财富。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曾寶軒19年(1893年)出生于光緒,4歲開始最早的啟蒙教育。在成長過程中,曾寶軒的祖母郭詩不贊成她讀八股,也不想讓兩個孫子瓊農和趙泉試考秀才,而是想讓孩子們學外國漢字。那是在日本逗留的高峰期,是以曾的家人雇了一個日本人來教日語。

曾寶榮的七位叔叔為她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姬認為,中國需要新的知識來拯救自己的厄運。抗日戰争期間,當弟弟曾光19歲時,他看到了新武器和新交通的重要性。是以,它提倡學習新知識,特别是科學和工程。

在七叔的支援下,鮑進入上海教會學校接受新型教育。後來,随七位叔叔來到杭州,進入杭州省女子師範學校,開始系統學習漢語、算術、理化、音等課程。畢業後,他加入了英國聖公會女子高中,那裡的英語教科書用于除中文,算術和國家曆史之外的所有課程,是以鮑寶的英語迅速發展。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1912年,馮女士的女大學校長巴魯女士回家度假,鮑薇在家人的同意下,與老師一起踏上了去英國留學的旅程。當時,她五個叔叔的兒子喬農已經在英國學習。之後,他在英國生活了六年,完成了高中和大學課程。她在倫敦韋斯特菲爾德大學學習科學,那裡的生物學是主修的。1916年夏天,她以理學學士學位被倫敦大學錄取,成為第一位獲得該學位的中國女性。

1917年,鮑宇和巴魯女士、曾彥農調往加拿大,美國回國。12月底抵達湘鄉,連與家人共度春節的機會都放棄了,匆匆趕往長沙,開始開學。她以"一方"字作為學校的名稱。"奕芳"是她外婆郭的名字,也是為了紀念她的祖母。并以孔子倡導的"六藝"理念,數學生六個班,以禮遇、音樂、射擊、皇家、書本等多個六字,依次命名班級名稱。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一方女子學校于1918年8月開學,9月12日正式開學。曾堯農業是學采礦冶金的,那是軍閥的近戰,英雄沒用,是以他也留在了一方教書。

由于國内不穩定,奕芳女子學校曾三次關閉,三次複校,經營難度難以言表。第二次封印後,寶玉、燕農幾次曲折,調往香港,1942年回到香鄉故裡,一次活了5年,直到抗日戰争結束。1946年,她随燕農、昭航來到長沙,修複一方女子學校。漸漸地,學校在賽道上,已經相當大了。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1949年春,鮑和瓊農應甘地和平會議的邀請前往印度參加會議。1950年3月回港。同年11月,應孫先生的邀請,鮑和瓊農于1951年動身前往台灣。抵達台北後不久,曾被台灣大學聘為英語教授,成為台灣東海大學首任校長。鮑瑜沒有擔任任何職務,而是加入了中國婦女祈禱協會。

鮑和喬農為儲存曾國軒、曾國軒、曾繼澤、曾繼紅的手稿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幾次戰争,他們四處遊蕩,他們保持這些東西完好無損。它們不僅是曾家的珍寶,也是中國近代史的曆史記錄,因而也是國寶。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隻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曾寶軒前後7次歐美之行,與多位國際名人有過交流。如蒂莫西·李、約翰斯頓、羅素、赫德夫人、杜威、尼克松總統、羅斯福夫人、尼赫魯等等。曾氏家族在現代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這是看得出來的。曾志偉的許多後代都在台灣、香港,還有許多在美國。其中,曾國軒的五個女兒曾繼芬的兒孫最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