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作者:浙江日報

寂寞山北,放着鶴亭一側,屋檐角的小樓"森林社",靜靜地對着望溪湖水。

"林公,北京路琳,青島路偉,我們的前輩們,再見。"1月4日下午,兩名來自北方的中年男子向林齊紀念雕像鞠躬。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青銅像"林琦"坐在石凳上,穿着晚清長袍,撫摸着石桌,微笑着,看起來很和藹。

聲音剛剛落下,西湖水正在涉水覓食的白蜻蜓,突然拍打翅膀,越過鶴亭,直直地飛向天空。

湖山見證了,仿佛他們明白了這一刻。

這兩個人是誰?你為什麼千裡迢迢來到杭州,遇見121年前已經去世的林琦?

他們和寂寞山中鶴亭邊緣的林琦

這有什麼關系?

陸林和陸薇是表親,雖然他們來自北方,但他們的祖籍是杭州。在他們的祖父陸繼新之前,他們一家世代都在杭州生活。陸繼欣在杭州西湖的陸家宅中長大,15歲北到北京留學,祖父曾是清朝巡撫,曾任浙江省長人(今杭州)盧元鼎,家庭情況穩固。再往上,他們屬于月州山陰(今紹興)魯的後代,恰好是南宋第29代詩人陸羽。

想來晚清的杭州名人圈,隻差一年盧元鼎和林琦,應該都知道。1900年,62歲的林琦病逝,葬于杭州孤山鄉。後來,擔任浙江省省長,主持浙江辦學部的陸元鼎,為林琦寫了題詞詩:"教養蠶、三歲賢和懶鬼大壽;

路家後人們來到這節經文?顯然不是。

陸琳和陸薇,以及另一個身份,是他們的祖母,于秋薇,杭州收藏家,書法家和教育家的長女。

張鶴旭人也?林琦是一個非常沉重的高腳弟子,兩個人既是老師又是知己。林啟志航四年,最大的成就在于教育的建立,開創了杭州第一所現代教育,他是浙江大學前身"求實學園"、浙江工業大學前身"杭州蠶博物館"和杭州高中前身"養書記"的創始人。

由于能力出衆,張章能夠在這些新學校成立之初就得以重用。例如,蠶族博物館成立後,于章玉琦擔任博物館館長(即館長);正是這座杭州省立高中堂,出自詩人徐志摩、作家于大福。

一百年後,我們今天再次提到這一章,也許更多的是關于建立圖書館并傳遞文本的曆史。故事也要從1月4日上午在浙江圖書館開始,"張先生的遺産捐贈儀式和翟章先生的一生學術研讨會"。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兩件晚清長袍和兩個牛皮行李箱

"先生,"

1月4日星期一,圖書館關閉了,但圖書館走廊的桌椅前仍然有優秀的年輕人在寫作和閱讀。

薩沙翻書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有一個"先生"悄悄地"回來了"。他是浙江圖書館121年曆史中的第一位館長。

藏青香雲萬字緞,黑色卷發羔羊皮裡面的大開襟長袍,淺棕色緞面銀狐狸皮裡面的大開襟長袍,加上兩個晚清大牛皮手提箱......作為翟章的曾孫,陸林和陸偉來到這裡,将翟章的遺物捐贈給浙江圖書館。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2020年是浙江圖書館成立120周年,我們梳理了浙江地圖的悠久曆史。

杭州東倉城大橋旁有一座名為"神瑜"的大廳。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5歲的張章應林琦的邀請,在神嶼建造了東城演講廳,并擔任主任。在林琦去世的那一年的冬天,何章與紅頂商人胡雪雁的侄子胡玉清一起,在東城講堂建立了一個名為"杭州圖書館"的圖書館。這是中國第一個向公衆開放的圖書館,将傳統圖書館吹到公共圖書館的羽毛狀上,形成蝴蝶角。張章是主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策展人。

1903年,翟章等人将杭州圖書館擴建為浙江圖書館,遷至杭州大方博巷(今杭州解放路)。浙江的公共圖書館就是從中誕生的。這座杭州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中國最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

"看看那些想事情的人!"這些衣服、手提箱,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文物,但對于我們浙江土來說,是第一位策展人的遺物,珍貴。今天,看着羅布先生,仿佛他的靈魂又回來了。"浙江圖書館館長于樹清透露,這是浙江地圖曆史上第一次收到衣物捐贈。

創立于杭州曆史上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

應蔡元培的邀請,他北上任校長。

"張章不僅是圖書館的先驅,也是浙江省現代教育的創始者之一。"浙江圖書館數字資源部主任趙大雄說。

作為現代教育的先驅、驕傲的學生和得力助手林琦的一年之秋,翟章繼承了老師的遺産,并于1904年創辦了杭州曆史上第一所女子學校。這所女子學校的出現比清政府頒布的《女子師範學校憲法》和《女子國小章程》早了三年。

1906年,浙江省官部兩級師範學校(今杭州師範大學)在杭州成立,浙江科技大學任命張翟為第一任督導員。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是浙江省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中國最早的六所著名高等師範學校之一。

1912年,民國成立一年,北京教育系主任蔡元培邀請翟章北到北京擔任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的校長。此後,翟章全家搬到了北京,當時他40歲。

浙圖首任館長“先生歸來”清末長袍、牛皮衣箱被捐回杭州

張在北京中年。

當時,陸琳清梅竹馬的爺爺奶奶陸繼新和于秋薇隻有15歲,剛剛在杭州結婚。想必年輕的陸繼新,想去更廣闊的世界學習實作自己的夢想,他決定跟着張家,未婚妻顔秋薇到北京,放棄了杭州富家的地産,留下了三姐妹,隻從家裡挑選了一些文字和畫就到了北京。從北京政法大學畢業後,陸繼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工作。

第三者保持隐藏

捐贈回家鄉杭州,并把它做好

"這件長袍是曾憲昊到達北京後制作的,估計最遲那一年不會超過1914年,是以可以看出,用最好的材料在北京找到了最好的裁縫。"衣服是從我祖母的手中送到我父親的手中,父親去世了,然後來到我身邊,"盧說。三代人以來,我們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守護曾祖父的遺物。特别是我父親,他特意為兩個行李箱做了一個高高的木架子,它們放在屋頂上,這樣雨季就可以作為潮汐的屏障。"

長袍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幾層布中以防萬一,打開盒子後,房子裡裝滿了樟腦和樟腦的混合物。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主任陳毅仔細看了看長袍和行李箱:"半個多世紀以後,這些衣服看起來和新衣服一樣,并不容易。兩個牛皮箱是用在晚清樟木底闆,加上牛皮蓋,最後在大油漆保護,做工極細。這些珍寶見證了悠久曆史中一個大型文化家族的遺産。"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一般親戚死後,衣服都會被埋葬,為什麼陸林家會守護前祖張的幾件長袍?陸琳給我們講了外婆于秋薇繼承父親張氏遺産的故事:"曾的爺爺于1953年去世,有三個孩子,奶奶是大女兒,下面還有兩個弟弟。曾外祖在北京有幾處房産,但我的祖母和那一年放棄了杭州爺爺的房産,她提出她是大女兒,不用繼承這些房産,留給兩個弟弟,隻要她去父親家挑幾件喜歡的東西,就留作紀念品。是以,有這些長袍和手提箱,都是曾祖祖的特寫。對于我的祖母來說,這是一個想法。"

保留西藏三世,為什麼今天要捐回家鄉杭州?陸林用"做對了"這四個字的解釋:"我在網上學到了浙江地圖120周年的曆史,以及我祖父的故事。我想如果我的祖母還活着,她肯定會希望她父親的遺物回到他為之奮鬥和思考的地方。"

1月5日、6日,陸麟和陸薇兄弟在杭州散步和停留,不斷尋找曾祖祖留下的腳印。在菜市上繞橋遊蕩了好幾次,原東城講堂、杭州圖書館早已不複存在,無處可尋。

不知道,一百年前,張某一天會想到,有一天他親自建立了一個小圖書館,會變成今天的龐然大物"浙江圖書館"嗎?我們猜想,通過時空"歸來"先生,看到他們的理想在新一代浙江人手中已經實作,他會樂于哭泣吧。(感謝浙江省圖書館原數字資源部主任趙大雄、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主任陳毅對本文的貢獻)

(原标題"兩個男人将兩件晚清長袍,兩件牛皮手提箱,捐回家鄉杭州!"歸來先生",浙江圖書館首任館長。編輯:黃慧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