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清道光20年)
6月2日,鴉片戰争爆發。7月22日,英國船隻停靠在福州和錦州附近海域,清政府指令清政府指令餘英将軍密切監視海上和戰争局勢。
1841年(陶光21年)
4月20日,清政府指令盛京将軍加強海上防禦。次年1月16日,新槍在沈陽鑄造。
9月13日,姬,黑省派出1000名士兵加大對聖荊市的防禦力度。一千名旗手被選中組成一個旅,準備對抗英國軍隊的入侵。
1842年(陶光22年)
8月29日,中英簽訂《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争結束,姬曾、黑增反聖京的軍隊撤退。
1844年(陶光24年)
2月6日清政府撥出白銀4392兩枚,保養盛京三陵,即永陵、涪陵、昭陵。
1851(3年)
3月19日太平軍入侵外城南京,清政府指令盛京将軍從奉天等地調八旗入海關,鎮壓太平軍、軍隊。
12月25日 清政府25日、28日兩次下令盛京行将軍,凡田有鳥槍搶劫财産的地方,不論頭顱,都要斬首。
1855年(鹹豐5年)
12月底,奉天從農曆11月3日-12月12日連續發生地震,部分城市托盤坍塌,推倒了560棟房屋。
1856年(鹹豐6年)
10月23日 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
11月18日 清政府從勝利京部署1000人,加大直隸(今河北)的防禦力。
1857(7年)
1月12日,清政府在奉天設立捐贈總局,實行"捐贈"制度,對貨物和交易征稅,為軍隊籌集資金。
7月24日 俄軍繼續入侵黑龍江省,清政府從盛京撥出10萬磅火藥用于黑龍江省防務。
1858(8年)
6月15日 清政府鑒于英法聯軍占領天津,特意從盛京調來了1000個防禦山海關。
9月奉天從夏季到秋季都有幹旱。
這一年,李乃文籌集了4.2萬元,在大白關開設了一台長千袍。
1859年(鹹豐9年)
5月26日,清政府選出400名八旗士兵組成快速俘營,鎮壓農民起義。
1861年(鹹豐11)
4月3日,英國以牛群無法攔船為借口,強迫清政府設立營業網點,此後鴉片和外國貨物直接流入東北。
1864年(同一規則的3年)
6月5日 奉天府成立"局",加強刑事案件審判機構。
1865年(同一規則的4年)
12月10日 農民起義軍馬國良(又名馬振龍,俗稱"馬傻瓜")在徐湛部下率從遼陽進入東南的奉天王大屯,擊敗了清軍。清政府16日指令上書文祥部率領"神機營"外槍隊到天鎮壓叛軍。
1866年(5年的共同統治)
1月22日 農民軍首領徐占業攻城。第二天一夜,盛京刑事科和承德縣三級監獄的獄犯将放火燒死,刑訊處門口,殺小南門。
1872年(11年的共同統治)
那一年,英國約翰牧師在奉天東關建造了基督教會,并建立了長老會。
1875年(光緒年)
4月17日 清政府刑事司法司還書重給奉天升京将軍,訓練籌集資金,派了寶貴的天八旗軍總司令。
5月8日,李鴻章從直隸派出1000人到外軍炮旅,5000名騎兵到奉天。
1877年(光緒3年)
10月1日,留下有價值的指令組建一支隊伍訓練軍隊,按《外法》演練、分馬隊、外國槍步隊,替換八旗軍。
1878年(光緒4年)
11月11日奉天大水,天宇受災,沖毀6000多所房屋淹死70餘人。
1881年(光緒7年)
五世寶在奉天成立了牛痘局,這是奉天公共衛生事業的開始。
1883年(光緒9年)
那年3月,霍亂流行,一周内造成2萬多人死亡。英國傳教士斯圖格從集中營來到奉天,借房子去治療。
1884年,醫院沿河正式成立,1892年被命名為沈經石醫院,這是沈國人設立的第一家醫院。
1884年(光緒10年)
3月,中法戰争爆發,反外主義在奉天城揭開面紗。
1888年(光緒14年)
6月13日,奉天發生地震。
8月1日渾河,王子河泛濫。奉天城東南外的小河沿河深15英尺,造成無數人和動物死亡,次年發生饑荒。
1892年(光緒18年)
8月5日,遼江兩岸遭受洪災,10月清政府下令在奉天民倉庫撥出5萬粒糧到災區粥廠,幫助災民。
這一年,大北關火廟建立了萬盛汽車店,東莞基督教會建造了一座"教堂"。
1894年(光緒20年)
9月15日中日中日戰争中,清軍将領離開武官寶貴的戰部五天五夜,全力禾食,英勇犧牲。1896年7月2日,"左鑼"在奉天小西關成立,以示懷舊。
1896年(光緒22年)
2月,清政府在大東門設立了"奉天機械局",制造附屬于鑄币廠鑄造銀圈的武器。這是沈陽機械工業的開端,創造了沈陽第一個現代工業。(今沈陽造币廠)
同年,英國傳教士院長在河北岸的盛京醫院西醫院設立了盛京婦女醫院。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10月,阿蘇盛京将軍邀請奉天中學堂開幕。學校位于大白關街(今沈陽市第五中學)
11月 奉天機械局鑄造尺寸銀元通過市場。1900年更名為奉天機銀元總局。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是一年德發珠寶廠、德發靴鞋廠、同興織造廠在大白關已經成立。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6月30日 馮天一和團長劉錫祿、張海等團長發動群衆反帝鬥争,燒毀了東莞基督教會英國長老會大廳、傳教士的房屋和醫院附近的門(即大東門)。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是每年增加織造廠在小北關成立的一年。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10月,盛京将軍的奉天大學堂在奉天最早的大學内門(今小洞門)外正式開放。次年2月,更名為盛京省立學校,有200名學生。校舍在被俄羅斯軍隊占領後于1904年關閉。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2月28日 日俄戰争爆發,俄軍占領大法寺(即八王廟)作為軍營、馬廄和避難所,摧毀了紀念碑。
8月5日俄軍侵略者在奉天城,無處不在,在小東門無緣無故地殺死了農民趙文格。
正年,田增東織造廠在大北觀瀾毛葵胡同成立。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3月 奉天官衛生院在福生門外青琴茶樓舊址(即大北門)開業,内科、外科設施齊全。
6月,奉天省城一、二等國小禮堂在大北十字街落成,1910年7月改建為奉天省市北關模範二等國小禮堂。

奉天省市六、二等國小禮堂
八月奉天省城六、二年級國小堂、書神女子二年級堂外大東門寶雞寺胡同、青雲寺胡同落成。
10月奉天學校服務處在大北門設立奉天中學禮堂,這是奉天第一所正式中學。1906年11月,更名為奉天省立第一中學。
是奉天省第一所女子二等國小外大北門外元寶胡同的創辦。
奉天軍國小在小金橋街成立,後來遷至八王廟新校舍。
沈陽最早的氣象觀測站
今天在沈陽615工廠西側建立了奉天氣象台。1908年,它被改建為氣象測試室,并搬到了中國醫科大學附近。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4月 奉天市七、二等國小堂落成,位址在大東關。
5月,聖京将軍趙爾軒将胡同蒙古官校改建為蒙古文館。1908年更名為蒙特文高等學校,1912年更名為奉天省立預科學校。
7月19日,東塔附近成立了奉天農業實驗室和農業學校。農校是東北地區第一所農校。
9月奉天省市九二等國小堂落成,位址在大白關。
它是在東部三省北關将軍辦公室的院子裡成立的。1908年10月,改名為陸軍演講廳,校址遷至小東門。它于1911年關閉。
大東關河,建有萬泉公園(今沈陽動物園)。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六月奉天工藝學院成立,最初隸屬于奉天機銀園總局,随後沿江建廠,後遷至北城工業區。
8月11日 奉天總局在小北街成立。(又稱東部三省郵政總局)
它由玉泉鐘酒廠在小北關建立。
英國傳教士約翰重建了東莞基督教會大禮拜堂。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3月奉天省官林學校在大東門外的永光寺成立。
正當年奉天機銀元總局停止鑄造銀元,改為經營一家燈廠,1909年8月22日,奉天電燈廠開始送電,沈陽開始有電燈。1909年(青玄園)
12月,東北電信學校在大北關成立,教職工9人,學生40人。
是盛京醫院附屬的西醫堂改建為奉天醫學院。奉天八旗工藝廠,設在小東門,招收500名旗藝人。
在大北關建立了重型盛源織造廠、大型鐵廠等。
1910年(清朝兩年)
1月14日 奉天八旗中學在草谷倉胡同後面的小東門(今第五糧庫舊址)成立。
正是周恩來随叔叔上天,上了奉天省一二國小(9月更名為東莞模範二等國小)。1913年8月16日,周恩來從這所學校畢業,候選人天津南開學校被錄取。
1911年(清朝三年)
3月 奉天官林學校與農校合并,更名為奉天官林農學校。
這一年,長老會沿河建立了一所基督教教師教育訓練學校。1912年(民國元年)
2月,蘇格蘭教會在奉天河沿岸開設了昆光女子學校。
3月28日,中英聯合開設了位于河邊的奉天醫科大學(原奉天醫學院)。
9月 奉天從各行各業籌集資金成立奉天孤兒院,位址在大北觀元寶胡同。
是全國工業飲水蘇打水公司在大白關火廟胡同(今大北街柯達制藥廠西醫院)成立的一年。
1913年(民國2年)
10月 奉天州立衛生醫院(大北關所在地)選舉代表東部三省參加法國醫學研究會議。
1914年(中華民國3)
4月,沈陽縣停辦 大東門外第四所國小落成,經奉天市公辦接管後改建為市第六所國小校。
7月,沈陽縣太子第二國小成立。
8月20日,飲料和蘇打水被送往巴拿馬參加世界運動會,并赢得了獎品。
1915年(民國4年)
2月,長老會開辦了東莞市文華國小和淑德女子國小。
這是省市基督教青年會沿河小河體育場舉辦的第一屆奉天學生運動會。
永順、傅河東、德勝福、正通興等織造廠已在東莞北關成立。
1916年(中華民國5)
3月,萬順錫奧蒂克制鐵廠在小北關成立。
5月,益生織造廠在小北關成立。
是沈陽縣師範教師工廠中的房間在東莞成立的一年。
沈陽縣第四國民學校在大東觀音園局胡同成立。學校是附屬于教師作坊的國小。
1917年(中華民國6)
5月28日17時39分發生地震,震動了東莞地區的房屋。
同年,張作偉在小金橋創辦了奉天軍制服廠,生産軍服,後來被稱為遼甯服務廠(今35O五廠)。
龔興昌、田增源、通順恒、通順福等織造廠相繼在大東關、小東關、小北關成立。
1918年(7國)
9月純易紡織公司在大白關成立。
是郭松齡回到了奉天,次年被任命為東北軍武堂講堂的戰術教官。
1919年(中華民國8)
3月,張作軒重新開放了東部三省東莞的陸軍報告廳。1928年3月,它更名為陸軍演講廳。
3月31日,奉天造币廠400多名勞工罷工,反對廠長單寶德挪用勞工獎金,罷工持續了24天,取得了勝利。
5月29日 奉天學校學生不畏軍警炮火,在東莞學校召開"校協"第一次會議,倡導"收回青島,弘揚民族商品",聲援北京"五四"愛國運動。
是大白關、大北關、大北關、小東關等紡紗織造廠的代名詞盛、田增東、傅合成、大鵬成等紡紗廠。1920年(民國9)
2月,第一批學員從陸軍報告廳畢業,共有228名學生,其中包括張學良。
10月16日 沈陽東塔機場竣工并啟用。這是東北最早的機場和空軍基地。
1921年(民國10年)
一八王寺蘇打水公司成立于大白關,11月投産,是奉天著名的民族産業之一。
5月20日,第九屆華北運動會在小河體育場舉行。
10月,張作軍将奉天軍械廠擴建為東部的三省軍工廠,為奉軍(今天的曙光發動機制造公司)生産軍械和武器。
是大亨鐵廠(今沈陽礦山機械廠)在大東門打造、生産鍋爐、起重機、車輛等裝置。
1922年(民國11年)
9月,張學良在東塔機場創辦了東塔航空學校。
12月,東亞皮革廠在當時奉天最大的皮革廠小北關成立。
1923年(民國12年)
2月,于寶航和韓書秀創辦了奉天貧貧兒學校,東校區在小東關大石街,北分院在大北門雙廟附近。
3月1日 杜瓦原在太子二區創辦了招新窯公司,這是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磚瓦陶瓷廠。
五月奉天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現址位于大東關一屋胡同。
9月,張學良出任東部三省航空總長。它于1925年改建為東北航空服務。
那一年,張作軍從德國進口軍事裝備,在東部三省擴建了軍工廠,使該工廠成為當時國内罕見的現代化武器制造廠。
奉天第一農職業學校在大東關成立。
1924年(民國13年)
3月,奉天民辦體育學院沿江成立。張學良和郭松齡是學校校長,尚大勇是校長。
它是奉天省第二所工程高中,建在河北岸。
9月,國産東興彩染公司在小東門外成立,次年6月開工建設。
私立維多利亞城高中在大北門外成立。
1925年(中華民國14)
6月,張學良捐贓,在小河原址上建起了通澤中學(男校)。
519年6月,奉天學生代表在小河邊召開"醫學專場"會議,聲援上海人民的反帝鬥争,組成了由畢天民、蘇峰、高其富為首的學生請願團。
12月24日,郭松齡和妻子韓淑秀在郭松齡叛逃後在新民壽的棚屋被捕,次日在遼中縣的老房子裡被殺,屍體在河邊陳列了三天。
這一年,勞工公園(今大東公園)開始建設,并于1927年完工。
1926年(民國15年)
5月,小河沿"醫專"成立了黨團,黨的奉天支部部長高其福(吳德忠之後)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
6月,在原陸軍北營第27修理師的奉天迫擊炮廠成立。1927年遷至新址(今5月3日)。1929年更名為遼甯迫擊炮廠。
1927年(民國16年)
2月28日,東部三省軍工廠的勞工在3月8日赢得了勝利,這是一場由于物價上漲和要求提高工資而用三角錢增加日薪的戰鬥。
4月,來自大連的進階黨員來到東部三省的軍工廠,加入中國共産黨奉天支部成員楊志雲,成立中國共産黨小組和三屆進階上司人。10月,軍廠成立黨支部,劉國棟任支部書記。
9月6日 豐海鐵路(今沈基線)開通,豐海站(今沈陽東站)竣工開通。
1928年(中華民國17)
9月,國際田徑邀請賽在小河運動場舉行,中國和日本運動員齊聚一堂。
10月29日 奉天貧貧兒學校東分院搬遷至天啟寺路南側小東門。
同年,陸軍報告廳改為東北報告廳,并遷至東軍營(今沈陽炮兵學校),1931年東北報告廳在9月18日的事件中解散。
1929年(民國18年)
1月10日,張學良在大帥府虎廳處死了黑龍江省省長楊玉軒,稱這是"楊昌事件"。
3月,奉天省政府第十一國小在大東門外成立。
6月,中共老鳄梨醬蔬菜農業分會成立,曹元慶任支部負責人。
7月 奉天省第一所工程附屬女子中學在大東方城外成立。
8月16日肇鑫窯公司率先試驗機械成功生産陶瓷,并投入生産,替代日本陶瓷,占領東北市場。
1930年(民國19年)
3月,遼甯省第一女子國中在小北關成立。
5月,鐵路局在大北門外設立沈陽扶輪國小(遼沈街第一所國小)。
7月21日,日軍警衛隊在沈陽郊外的北營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同日,東北邊防司令辦公室将造币廠移交給遼甯省政府管理,改名為遼甯省造币廠。
同日,東北武堂政治訓練班第一期在畢業典禮上舉行。
10月,遼甯省第十三國小在小東官殿南成立。
正是文華中學搬到了大東門,改名為文華國中。1946年,他搬到了Once Street and Humanities High School。
1931年(民國20年)
3月,鐵路局在大北門外的沈陽街上成立了沈陽扶輪國小。原址改為分校。
4月,第十四省立國小在小北關天宮成立。
9月17日,日本關東軍在北營周圍地區舉行軍事演習。
9月18日10時20分.m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北部的一段鐵路,反假"中國軍隊摧毀南曼鐵路",随後炮擊北營,攻打沈陽市,制造中外"九一八"事件。
9月19日6時30分.m沈陽淪陷。19日上午,日軍入侵北關、東莞地區,殺害市民,搶劫銀行,下午入侵軍工廠、東塔機場、東大營。原駐北大學營的東北軍第7旅王義哲奉命從東山口撤退到錦州待命。
9月26日 遼南400多名抗日武裝分子襲擊了被日本占領的東部俊子省的軍工廠。
1932
1月,肇新窯公司正式成立中國共産黨黨支部,黨員四人,李春軒任支部書記。
3月10日 淩晨5.m點,近千名抗日叛軍從大北路和沈海路攻城,與日本僞軍戰鬥一天,打死7名日本憲兵和4名僞警察,然後撤離。
4月26日,盛京士醫院劉同倫醫生等人通過國際友人向"國際聯盟"實況調查團送出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證據。
5月20日,日軍僞占領奉天軍改為僞軍部服役。
6月3日,"全國聯盟"實況調查團通路了柳條湖鐵路爆炸現場。
6月22日 遼南抗日叛軍進攻沈陽北營。
7月,僞奉天派出所成立,在大東區大東、北關、東莞、沈海等地設立四個派出所。
正是在這個月裡,遼甯的抗日叛亂分子襲擊了東塔機場,炸毀了汽油庫,燒毀了幾架敵機。
8月28日 抗日叛軍集結大批部隊進攻沈陽。其中:東南一路進攻東塔機場,燒毀機庫和敵機7架,北路進入寇昌路和沈海地區,激烈戰鬥,次日撤退。
9月1日 遼南抗日叛軍攻打東塔機場和軍工廠,在與日軍侵略軍激烈交戰後撤退。
10月2日,500多名抗日叛亂分子一夜之間襲擊了東部三省的軍工廠。
10月29日 東山省軍事工廠被日本大邱和三井财團洗劫,并更名為奉天軍事學院,為入侵的日本軍隊制造武器。
12月16日,南曼鐵路株式會社("滿洲鐵道")和住友财團在東塔東部開設了滿洲航空有限公司。
1933
2月,滿洲鑄造有限公司(今中捷友誼工廠)成立,從事鑄鋼、鑄鐵或軍用鑄件的生産。
4月,奉天造币廠改建為僞滿洲中央銀行造币廠。
10月,日本侵略軍進行了一次大逮捕,并将案件追蹤到國際聯盟,劉同倫和王軍教授在那裡被捕。
是當年關東軍秘密指令假封方田省鐵路警隊,在大北門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範圍内建立了"警訓所",俗稱"狼狗圈"(今大東方勞工俱樂部附近)。
5月22日大亨鐵廠,被改建為日本滿洲工廠,生産礦山機械和橋梁。
6月,假奉天自來水預科在萬泉公園南側開發水源,建水塔。1936年6月完成供水。
1935
3月30日清晨,奉天軍1号鍋爐發生大爆炸,日本侵略者以"私下與叛軍通話"的罪名逮捕了副主任袁錫固和13名勞工。
4月,東莞蔬菜市場開市,俗稱東莞蔬菜專線,經營蔬菜、配菜等。
7月24日 渾河泛濫,淹沒了大東關以南和機場附近地區。
1936
11月3日 兆信國小在小子市太子市成立。
1937
8月16日,日本侵略者掠奪了八王廟蘇打啤酒醬油有限公司,取而代之的是霸王寺釀造工業有限公司。
1938
1月1日,僞奉天市政府釋出《奉天市條例》,分為沈陽、大河、鐵西、大東、渾河、餘虹、永新、皇姑、北陵、沈海、東陵等11個區。
4月16日 東北叛軍便衣小隊襲擊東塔機場,摧毀了20多架敵機。
6月2日,日本侵略軍在北方營的柳條湖豎起了一座"炸彈紀念碑"。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沈陽的證據。
6月20日,日本侵略軍将東部三省航空廳原軍事學院廠房擴建為滿洲飛機制造有限公司。
7月23日,台北關等地的造紙勞工舉行罷工,要求提高工資,七天後,他們又恢複了工作崗位。
8月,奉天軍學院的進步群衆組織"七友會"在東塔附近放火燒毀了日本從法國購買的32架飛機。
1939
9月1日 日本滿洲工作機械有限公司在竹林街成立。
正是東莞食品市場年着火,燒毀了179所房屋中的三分之二。
1940
1月,沿河奉天醫學院專科學校改為私立奉天醫科大學。
1941
1月1日 方田區由11改為17。如今,大東區下轄大東、東莞、北關、沈海等4個區。
1月,通往沈陽公務員的天然氣管道竣工投資。
2月22日,日本僞在沈海區(今大東區)設立"濟盛醫院",抓捕失業人員,送往工廠、礦區強迫勞動。
1942
2月9日僞實施"全國勞動",強制征用勞動,即"勞動"的配置設定,在大東、東莞、北關、沈海等地區俘獲數百人。
l 4月l謊稱"奉天市商品小賣部"對糧油、魚肉、水果、蔬菜、醬油、鹽、火柴、肥皂、砍柴豆腐等,實行"配給",人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5月1日,緝獲了金屬和銅。
6月4日僞貫徹"國家勤勞制度"。從大東、東莞、北關、沈海等地區趕到百人修機場。
9月,日本侵略者在瓜堡老城南卡濟門建立了奉天教養所,殺害了一千多名中國反記者和無辜人民。
12月8日僞向大東、東莞、北關、沈海等地區商鋪、住戶強行分發"飛機捐款"。
1944
10月7日,數十架來自美國的B29轟炸機襲擊了沈陽南站和奉天軍站。
1945
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者無條件投降。
8月19日,蘇紅軍第6坦克旅官兵在東塔機場登陸,被準備逃往日本的傀儡皇帝于儀逮捕。
9月6日 曾克林、湯開率部餘歌遼軍區第16師駐紮沈陽4000餘人,大部分士兵駐紮在沿江。
10月中旬,中國共産黨中央候補委員陳宇代表一名特工組成了中國共産黨大東方委員會。第一區委書記陳宇離任後,吳霆周接任區委書記。
中共(中共)北關區委成立,區委書記薛光軍、副書記惠鳳林(女)。
李特夫、王偉、陳有道分别奉命接收僞東莞、大東、北關等區辦事處,組建東莞、大東、北關等區民主政府,分别由利特夫、王偉、陳有道擔任區長。
丁賢和李杜生奉命接管大東、北關派出所,丁賢任大東區警察局局長,王丹波被任命為北關區警察局局長。
11月17日 沈陽市民主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将原來的17個區調整為11個區,大東區仍有大東區、北關區、東陵區三個區,重新任命區長。
11月23日,大東和北方地區的黨政機關奉命從沈陽市中心撤軍,留下一些幹部和黨員,按照中共中央"放開道路,占領艙口"的政策和《中蘇友好條約》的協定,開放地下革命鬥争。
1946
1月,北關區和東莞區的地下黨員與李戈政、編輯郭春磊等五人共同創辦了《東北公報》,該報位于小溪路。次年4月,《東北公報》停刊。
這個月,國民黨軍事和編輯局接管了僞軍事大樓。
5月,國小教師代表會議在大北國小召開,選舉王江、玉樹人等5人代表全市國小教師到市教育局向國民黨當局要求提高工資,停職三天。
6月2日,東莞、北關國小的教師在地下黨的上司下,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沈陽市42所國小教師罷工,迫使當局同意教師上訪的條件。
7月15日霍亂在全市流行,截至9月初,有266人死亡,東莞、北關死亡80餘人。
9月28日 全省第一中學等15所中學的教師聯合罷免教師,反對物價飙升、工資低廉,學生全力支援。
1947
9月1日 國民黨的沈陽市轄區由17個區劃為22區。在大東部地區有北關、東莞、沈海、大東、東嶺等地區。
10月8日,蔣介石飛往沈陽東塔機場召開國民黨将領軍事會議。
同年,國立天宮學校改建為私立濟民女子中學。(市内26所中學)
1948
7月12日,北平發生了"七五"悲劇,省立一、市立中學進步學生到中山體育場參加"七五"屠殺紀念會的學生,示威後。傍晚,全市校園舉行篝火晚會,不少學生嘲笑國民黨反動分子的血腥暴行,大東、北關的學生在大白關、東莞、大東街、小河公園豎起智語和講課,憤怒地譴責國民黨當局在東北屠殺學生。
10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攻占沈陽東塔機場。
11月1日上午10.m,解放軍對沈陽發動總攻。駐紮在沈陽市北部的國民黨軍第130師全體官兵在起義前起義,解放軍從平民屯和第二台地區開進城。
11月2日下午4點.m.全疆解放,東莞、北關廣大居民群衆歡迎進城部隊。
11月6日 根據市警察局第1号指令,北關區警察局要容納141名國民軍士兵。
同日,沈陽市特别市政府任命張景超為大東區區長,于賢潤(先任)為東莞區區長,闫恩泰為東陵區區長,廖克為北關區區長,周家璇為沈海區區長。
11月14日 大東區、北關區中國小複課。
11月20日,沈陽市特區政府決定将原有的24個區合并為8區,大東區、東莞區合并為大東區,沈海區、北關區合并為北關區。
11月下旬,中共大東區工作委員會成立,李一平被任命為工作委員會書記,于賢潤(于賢仁)為副書記,中共北關區工作委員會成立,燕興被任命為工作委員會書記,廖克被任命為副書記兼區長。
12月,中共大東區工作委員會和北關區工作委員會分别成立了土地改革工作組,在所轄農村地區進行土地改革。1949年2月,大東區和北關區完成土地改革,兩區34個自然村4101戶,16738人參與土地改革和土地共享。
1949
1月14日,中共沈陽市工作特别委員會更名為中共沈陽市特别委員會,同時大東區、北關區工作委員會更名為中共大東部地區委員會、北關區委員會。
1月,國民黨綏靖旅的特工、上司人王丹在大東區被捕,繳獲了一台廣播電台和一把美國制造的手槍。北關區警察局打擊潛伏在國民黨綏靖二旅的特勤組織。由東北公安部和市警察局頒發。
2月3日,北關大東兩區組織群衆晚會到市廣場慶祝天津北平解放。
3月l日新窯公司經市政府準許,成為沈陽市首家公私合營企業。
3月6日,市政府決定将沈河區的花園街和北蓮寺劃歸大東區管轄。
3月12日 大東、北關地區按照市政府的指令,廢除了裝甲保護制度,成立了街道辦事處和村政府。兩區共設24個街道辦事處和8個村政府。
大東區、北關區按照《市警察局關于反動黨團特工登記的通知》登記的月份,截至5月底結束。
5月1日,沈陽市特區政府更名為沈陽市人民政府,大東區、北關區政府更名為大東區、北關區人民政府。
10月1日,大東、北關區人民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數以萬計的人前往城市廣場參加慶祝遊行。
10月23日 大東、北關等地部分中國小成立中國兒童團體。
11月21日,大東和北海關區舉辦了"一貫道路"等反動封建犯罪展覽。
這個月因為北關區開辦了一所街頭人民夜校,共兩期,34班,1411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