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制度是蔣介石最依賴的力量,當時蔣介石是國民黨的後起之秀,在資曆上遠遠不如王經偉、胡漢民等人,但他卻依靠黃埔學生的支援來掌握軍隊,進而打敗了一群長者掌握政權。
有這種淵源,隻要出生在黃埔并忠于他,即使能力不足,也可以重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胡宗南。
當然,世界不是絕對的,而胡宗南也是黃埔的一個階段,餘生很起起伏伏,他在抗日戰争期間建立起來,但因為死而爆發了蔣介石的懲罰,之後基本上沒有機會參加這個領域。
1950年,他搬到香港定居,本可以過上富人的生活,但五年後,他被黑手黨殺害,蔣介石是一隻黑手。他一去世,一家人就失去了主骨頭,他的女兒後來成為著名的明星。這樣的結果确實令人謙卑。

于成萬1902年出生于廣東省泰山市,早年就讀于番禺師範學校、廣東鐵路專科學校,有良好的文化底蘊,是以從黃埔畢業後,他選擇從事黨政工作。也許這個國家的動蕩激勵了他,1931年,他轉向軍隊擔任陸軍教官。
三年後,餘成萬才成為第49師下屬的"混合牌"兵團長,他此時的同齡人基本上都是旅長、師長級,是以相比他确實并不出衆,但在抗日戰争中他做到了"彭成萬裡出名"。
在上海、武漢、南昌、高安、上高、長沙、浙江等戰争中,剩餘的百萬次與日本的血戰,逐漸起到了聲望。
特别是在上高會戰役中,一直被第74軍第57師師長剩餘的遠端主力艦下橋陣地,強力抵抗日軍第34師,為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以第57師團被授予"虎師"的光榮稱号。
當時,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于成萬位于第74軍,軍長王耀武是黃埔三期學生,在人群面前,餘成萬叫王耀武為軍長,私下裡王耀武叫俞成萬為校長。
餘承婉一生的亮點是1943年的常德戰争,當時他手中隻有8000多人死亡,而日軍動員了近4萬人發動進攻,人數有點多。而日本的武器,火力都遠遠優于剩餘的數以萬計。
各方面都有差距,如果其他部隊可能守衛四五天就會棄城逃生,但剩下的萬苦是部死半個月的速度。
駐紮在常德的最後時刻,剩下的萬方隻有300多人,他等着軍隊的援助遲遲,最後隻能選擇突破。
幸運的是,他帶着殘餘的五六十人沖出了圍攻,與最近的援軍取得了聯系,第二天又與援軍一起奪回了常德。這次表演很難說真話,但他的突圍行為被蔣介石認為是違背了軍隊的棄城指令,是以在恢複常德的慶典宴會上,剩下的萬被帶走了。
蔣介石為了讓自己的部下在戰争中能夠死,本來會準備殺掉剩下的幾萬人去服役,更别提蔣介石做不到,黃浦一期一龍木漢、薛維英都是以被殺。
不過,常德的餘承萬确實盡力了,是以全國都希望他能繼續抗日,再加上王耀武、孫連中等人的懇求,軍法部将餘承萬的刑期改為服刑兩年。
雖然于成萬在王耀武一再懇求早日出獄,但畢竟給蔣介石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是以之後再也不能去指揮主力了。
餘承萬重獲自由後,認為在常德保衛戰中犧牲的愛國将領們不應該被遺忘,于是特别找到了作家張恨水,希望後者能記錄下那些英雄事迹。
張恨水起初并不想,但看完資料後深受感動,便用筆寫了軍事抗日戰争小說《老虎萬歲》,57師和餘成萬是以成名。
勝利後,于成萬終于有機會重新奪回指揮權,但他指揮的26支部隊是新組建的,任務不是野戰,而是駐紮在雲南。
這時餘成萬似乎也看到了,反正基本上不打架,然後利用自己的地位賺錢,他早就計劃好了回去的路,讓老婆帶着孩子去香港安頓下來。是以整個解放戰争,剩下的百萬人基本上沒有機會露面。
1949年底"雲南王"盧漢起義後,26名士兵要麼複員,要麼被擊斃,于成萬本人飛到台灣報到,蔣介石當時沒有攻擊他,是以他也以回大陸打遊擊隊為由,調往香港與家人團聚。
在香港,他有很多房地産,還經營米店、雜貨店、農場等生意,至少不用擔心錢,生活很遙遠。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吸引了一群死人。
1955年8月27日晚,于成萬的屏山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被一群歹徒搶劫,當晚他本人也死了。兇手是誰還是個謎,有人說是歹徒開槍,有人說是警察過失殺人,有人說是蔣方特工,因為香港的餘成萬和黃浦老朋友談蔣介石的時候有很多冤情。
窮一代的抗日将領,終于落入了黑夜的手中。
如果死亡,家庭道路将會倒塌。女兒餘莎莉為了生存進入娛樂圈,是1970年代香港著名明星之一,失去父親對她影響很大,讓她一直沒有安全感,有過兩段婚姻,但都遭遇了悲傷的結局。
晚年衰落後,再也沒有機會拍電影了,隻能靠攤位謀生,生活在蟑螂的黑暗小巷裡。
如果俞成萬沒有早逝,俞莎莉也可以成為富家糊口,可惜啊。
當然,餘承婉對抗日戰争的貢獻,還是值得我們記住的,2010年有一部影視劇《血寂之城》講的是常德防衛戰,他們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