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霧新聞(記者朱偉偉記者梁光倫)2013年,姚興居住委員會集體經濟收入不足40萬元;
從不到40萬元到預期超過300萬元,姚興住委會的改造是深耕農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軍書"張先濤帶領群衆掌握行業促進發展的一張"成績單"。
從軍隊決心改變家的面貌
1999年12月,張仙桃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參軍,成為一名手持鋼槍保衛國家的士兵。
"離開家鄉去軍營的那一刻,我心裡暗自發誓:一定要在軍隊裡好好鍛煉,有機會為未來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改變家鄉的面貌。張說。
營地生活不易,尤其是張仙桃的部隊駐紮在祖國北部的山區,半年的雪山,自然條件特别惡劣。不過,他并沒有感到苦澀,而是充滿精神去訓練,努力拼搏。200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因成績突出。
"士兵們一向怕吃苦,兇猛,敢打硬仗。這是軍隊給予的,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張說:"我很自豪能成為一名軍人。"
2001年底,退休後,張仙桃回到家鄉,成為當地派出所的輔警。2009年,他急切地為群衆解決問題,回到姚興市住委會工作,2013年擔任姚興市住委會黨支部書記。
"群衆想要的,想要的,想要的,是我努力的方向。對于父親和村民們的服侍,作為土生土長的姚興人,我感到責任重大。"要成為《軍書》的第一天,張仙桃立下了誓言,"要做好,就要做好,一定要做到組織信任,上司放心,群衆滿意。"
土地流通為富人和人民鋪平了道路
《軍書》肩負着富強村的重任,是以,張仙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務實地工作。他口袋裡有一本小書,上面記錄了群衆每次進入小組參觀房屋時都會反映的問題和建議。"群衆已經給我們任務的目标,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必須提高主動性,才能實作。張說。
針對傳統小規模種植模式造成的低效率、低收入,張仙桃結合市民的建議,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2018年,姚興居住委員會與韶洪縣金水集團達成協定,出讓2414.7畝土地建設稻蝦聯合基地,發展高效農業。
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來說,土地是"生命之根"。是以,少數人不同意土地的轉讓。張仙桃和居委會幹部挨家挨戶地做說服,仔細算經濟賬目,打消群衆的顧慮。
截至目前,姚興市住區委已轉讓土地3400畝,土地流轉率達92%。土地流轉後,群衆不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空閑時間還可以在稻蝦合作社工作,實作房租、工資"雙收"。
産業發展提升"造血"功能
要實作富強村的目标,不能單純依靠農業,而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張仙桃和居委會幹部經過研究,決定在開發項目上取得産業突破。
2019年,為了充分振興和利用集體資産,在龍脊鎮黨委的支援下,姚興市居民委員會将廢棄國小重新納入集體,并采取"借雞下蛋"的方式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的标準化廠房, 在浙江吸引一家紡紗企業。這個項目,不僅為姚興居住委員會每年增加75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帶動了很多人在家門口實作穩定就業。
今年年初,姚興住委會抓住機遇,建立了1300平方米的标準化廠房,吸引企業入駐,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不僅如此,居委會還計劃在龍脊鎮工業集中區建立一座6000平方米的标準化廠房,相關程式正在辦理中。
"今年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300萬元。"仔細算算賬後,張自信地說。
"回饋"群衆建設美麗村莊
經濟發展,人民也富裕,但張仙桃知道,姚興房委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建設美麗的宜居村,提高群衆的生活品質。
投資22萬元,對養殖場排水管、水管等設施進行全面更新,籌建86萬元,鋪設9公裡水泥路,實作"戶通",為226個養殖池口鋪設水泥路、水電,解決困擾養殖戶多年的問題......近年來,姚興住宅委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群衆遷入建立集中居住區。
不僅如此,張還主張成立姚興居住委員會土地共享合作社,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章程,通過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享,真正使發展成果惠及群衆。
"随着集體經濟的持續增長,'回饋'群衆的工作也在繼續增長。張說,為了增強人民群衆的準入感和幸福感,姚興住房委員會計劃從明年開始為60歲以上的人支付基本醫療保險,并加大對有需要的家庭、子女上學、上大學等的扶持力度。
風正在世界各地航行。在《軍書》張仙桃的帶領下,姚興的居委會如今已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