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作者:近代艦隊簡史

福州巡演于5月3日結束,至今還未結束!很多朋友推薦的地方都不太遠去!雖然有些遺憾,但這會成為動力,是以福州,我會再來的!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福州之行後,回國後,本來打算寫鐵甲艦模拟戰争的文章,但後來決定寫關于艦國政府看到"陽武"号二等巡洋艦和"凱基"未被攻塗的巡洋艦的比較,因為它們非常代表了1870-1880年代世界海軍的發展(從艦的側炮巡洋艦到現代巡洋艦)。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首先說"陽武"号,它建于1871年,1872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作為該艦管理部門建造的第七艘軍艦,它放棄了"一軍一商"的傳統,是一艘完整的戰艦。該船排水量為1560噸,長度為60.8米,寬度為11.5米,水位為5.1米,速度約為15節。配備190毫米前步槍主炮,160毫米前步槍子炮10門,100毫米口徑前步槍尾炮2門。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然後是Kaiji,建于1881年,于1883年完工。作為該艦的新巡洋艦(該艦1880年代建造的軍艦開始放棄"一支軍隊和一個商業"的理念,正式專注于軍艦的設計和建造)。該船排水量2200噸,長83米,寬11.5米,水5.4米,速度16節。配備210毫米克虜伯主炮2門,120毫米口徑克虜伯子炮8門,以及配備碰撞角的船頭。

介紹完這兩艘船後,正式看看它們的防禦和攻擊,并進行比較。

防禦

首先是防禦之間的對比!"陽武"号是木殼結構(簡稱木結構),船體沒有配備任何裝甲,是以該船也可以稱為無保護巡洋艦(至于二等巡洋艦分類的起源,源于其建造時的時空背景:18年1960年代和18世紀70年代中期, 那是帆船向蒸汽戰艦過渡的時期,是以當時的蒸汽戰艦仍然保留了許多帆船的特點,火炮的布局就是這個特征的一部分,被稱為"船側炮型",就是把槍全部安裝在船頭。鐵裝甲艦和巡洋艦都是根據火炮的數量來分級的,就像一些軍艦在甲闆上和艙室的第一層都安裝的火炮會分為一等,隻有一層會被稱為二等,裝備較少的火炮會分為三級或四級。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凱吉"艦是雙木殼結構,雖然雙木殼,防禦力有所提高,但仍然沒有裝甲罩,也屬于無防護巡洋艦。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是以,雖然兩艘艦艇有10年的代溝,但在防禦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就是"凱吉"艦的雙木船體防禦會比"楊武"艦略好一些,但面對現代火炮,它們的防禦不會相差太遠。

攻擊

看完雙方的"盾牌",再看看雙方的"矛"。"陽武"艦裝備了1門190毫米主炮、10門160毫米子炮和2門100毫米尾炮。其中,190門主炮裝備在艦頂門換擋架上,通過軌道實作主炮的轉向和射擊邊界,其餘160門子炮安裝在艦舷側甲闆的炮廊上,最後100門火炮安裝在艦尾炮廊, 這是典型的風帆時代的柱槍方式。雖然這種方法會給軍艦帶來強大的并排火力,但是,火炮角度很小,限制了發揮。一旦艦頭對敵,火力的不足也會反映出來(更何況在1866年麗莎海戰後,艦頭對敵成為當時海軍的主流戰術,這一時期設計的新戰艦大多是為了增強艦的火力)。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除了火炮的布局,還有火炮本身。"陽武"艦使用的火炮都是前六角炮,雖然現在能找到的關于六角炮(特别是大口徑)的資訊很少,但仍然有可能知道,160毫米口徑六角炮可以在730米的距離内穿透127毫米裝甲,最大射程約為2500米。作為基準,"陽武"艦最有利的射程應該在700-1000米左右(畢竟190門主炮的威力一定比160門強)。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現在看看"Kaiji"船,配備了兩門210毫米主炮和八門120毫米子炮。主炮安裝在船的上耳台上,側面安裝8門子炮,其中2門安裝在靠近船尾的耳環上,1門安裝在尾部,型号為德國克虜伯。作為19世紀80年代初的産物,"開基"艦的火炮布局是現代巡洋艦的布局,一艘軍艦有4個耳膜,安裝在鼓膜上的火炮有很大的射火角度,可以發揮更大的威力,這使得"開基"艦無論是艦上的第一個敵人,還是并排的敵人, 或艦尾對敵,擁有更強大的火力(艦頭對敵時有2 210門主炮,側面對敵1門210主炮加4 120副炮尾炮,艦尾對敵是3 120火炮尾炮)。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開司"艦的火炮是為克虜伯制造的,210毫米主炮不是後來由北海艦隊大規模裝備的1880型210毫米35路艦炮,而是直徑為22倍的舊艦炮。它比楊武艦裝備的190毫米六角步槍略強。但它的120毫米子炮并不一定比"楊武"艦的160毫米口徑六角形炮更強大。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是以,在火力方面,雙方也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即便是關心戰鬥的一方,"陽武"艦的火力也可能有輕微的優勢!而"開基"艦在火力上更勝一籌肯定是火速,畢竟充填速度決定了火炮的速度。雖然已經很難找到這兩艘軍艦炮兵的具體資訊,但從"陽武"号留下的訓練資料中可以了解到,它的側臂正手在每次完成射擊時,先是炮手必須探出半身清理槍管,然後塞進藥袋裡, 然後塞進炮彈裡,完成這些工序後再裝上第二把槍。這組過程将需要7-8分鐘才能盡快完成。而後炮由于充填簡單,一般3-5分鐘即可完成第二炮的射擊。也許人們認為7分鐘和5分鐘不會太長,一次過去了2分鐘。但是,戰場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即使你隻比對手慢一秒,也有可能殺死黃泉,是以火炮的速度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福州馬尾遊記–“揚武”VS“開濟”

通過比較兩艘軍艦的防禦和攻擊能力,兩艘軍艦的實力實際上介于博忠之間!如果他們真的是對手,那就看誰先發制人了。如果"開疆"艦先發制人,那麼利用其速度和炮火速度比對手略勝一籌,"陽武"号可能會受到重創。相反,如果"陽武"艦率先開火,憑借其并排優勢的火力,如果一輪射擊能讓"海賊"艦陷入重傷,那麼下一個主宰戰場的就是"陽武"号。我不知道人們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