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蠶吐絲織錦繡 默默耕耘為紅星——記丹寨縣揚武鎮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村關工委主任張有英事迹

作者:天眼新聞

張有英,女,196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文化,2000年8月開始擔任紅星村婦女主任、村關工委成員,2010年12月開始擔任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村關工委主任。自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以來,她二十年如一日,為紅星村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無私奉獻、默默耕耘,也是在她的帶領和影響下,紅星村近10年來出了50多名大學生,形成了全民重視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圍。

2011年,村委會換屆,張有英被推選為紅星村黨支部書記,作為村關工委主任,上任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并協調各方面資金,更新了紅星國小校舍裝置。

紅星村原來有一部分青年,要緻富無門路,想生産無技術,整日東遊西蕩、遊手好閑,張有英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如何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認真學一門技術呢。她利用青少年都愛上網的特點,主動當上了村遠端教育管理者,像學生一樣,專門向揚武鎮幹部學習遠端教育相關知識,并組織村裡的青年一起互相學習,每每學到最後,她倒成了學生。但潛移默化中,成日遊手好閑的青年們不再出入網吧,與這位女書記一起上網看看這個緻富門路、看看那個種植技術,這也成了他們生活中的樂趣。網上學習技術,線下實踐操作,張有英帶領青年們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失敗,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一直堅持。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取得了成功。幾年下來,全村10餘名青年加入她的這支緻富隊伍,其中3名青年成了全村有名的種植能手,其他青年也不甘落後,基本上都能掌握一項以上種植技術,很多的青年農民都有了存款,在村裡率先實作了脫貧奔小康的目标。

張有英經常利用晚上走訪有困難的學生家庭,近年來,她先後勸返不願上學和因貧困不能上學的學生20餘人,并多方協調助學金資助這部分學生重返校園。2021年,她積極協調有關企業出資2萬元幫助轄區内長青二小硬化校園地面和捐贈價值4萬元的學習文具物資,讓孩子們安心上學、安全上學。2021年8月23日,在入戶家訪時,得知重病戶李精澤在為考上大學的兩兄妹李文麗和李文軍的學費發愁後,她立即詢問揚武鎮扶貧辦負責人關于大學生的資助政策,經過多方奔走,終于咨詢到兄妹倆可以申請到國家貧困大學生資助金5000元。2021年8月,她一邊忙于開鎮裡的黨代會,一邊忙于把政策向兄妹倆宣傳。可妹妹表示:“自己才考上一個大專院校不理想,不想申請助學金,怕有愧于國家的培養。”張有英耐心的勸說:“孩子,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現在沒文化沒學曆出門打工都難,不管怎麼樣先去申請資助讀書,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盡力就好。”最終通過耐心的勸導,兄妹二人終于肯向有關部門申報困難學生讀書補助。村裡建檔立卡戶李學祖家兒子失蹤多年,兒媳改嫁,其兩個孫女就由兩老口養育,但李學祖兩老口年事已高,無勞動力創收,家庭極度困難,張有英對此很關心,讓李學祖的兩個孫女在假期到她家幫助做點輕巧活路,在鍛煉孩子的同時,給予一定的勞動報酬,切實幫助兩個孩子掙學費和生活費,減輕其家庭經濟負擔。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放學時間,張有英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紅星國小門口,她叮囑家長不要開農用車接孩子回家存在安全隐患。每年暑假,都會有村裡學生下河遊泳,張有英及時召開群衆大會,叮囑群衆防範孩子溺水。她還經常來到河邊巡查,對下河遊泳的孩子及時進行勸阻。

村民們經常稱她是“服務青少年的熱心人”。可每每聽到這樣的誇講,她總是謙遜地說:“在其位謀其職,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這是我職責,應該做的。”

供稿 揚武鎮 潘玉翠

編輯 汪朝麗

編審 陳玉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