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李說,中國近幾代人都有"三個文學惡魔"——畫裸體模特的畫家劉海粟、寫《性史》的哲學家張京生、中國現代流行音樂創始人李金軒。

在20世紀30年代的海灘上,李金軒無人知曉。他創作或改編的許多歌曲都很有名,包括最近成為網際網路上被洗腦的歌曲"你愛我,我愛你"的歌曲。

這首老歌來自19世紀的美國民謠《哦,蘇珊娜》。1932年,李金軒首次将其引入中國,改編成歌曲《蘇三不哭》,由女歌手王人民梅演唱,歡快的曲調暗示着悲劇的核心。

這熟悉的旋律,至今彌漫着不同的歌詞,但很少有人回憶起那個悲傷和歡樂的時代:"你知道今天的江山,有多少痛苦的眼淚嗎?"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在20世紀30年代,月亮歌舞團排練了這個節目。源/網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87">01</h1>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另類旗手,李金軒有一個小目标,那就是讓"中國人唱中國歌曲,應該能夠唱出最受歡迎和最受歡迎的歌曲"。

1927年,這位孤獨的探險家在海灘上引領了第一波中國流行音樂。

李金軒最美的時候,一支筆可以養活幾十個人。他因編排兒童歌舞表演而出名,這首歌名為"虎叫門"("小兔子"的第一版),這首歌仍然是中國最熟悉的兒童歌曲之一。20世紀20年代末,李金軒轉向流行音樂,創立了著名的月亮歌舞團,在他所有的手下集結了作曲家聶耳、李金光,以及周偉、王人民梅、李立等演員。

而李金軒創作了《毛煜》、《人臉上的桃花》等代表作,卻在他耳邊播放了一首經典的美國民謠《哦,蘇珊娜》。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李金軒,中國現代流行音樂創始人。源/網絡

《Oh, Suzanne》誕生于1847年,是一首由美國人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創作的歌曲,具有種族歧視的諷刺意味。

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生活在新世界移民狂潮中,并在棉花倉庫擔任早期管理者時接觸過黑人音樂。他寫下了現實生活中的小男人遠離家鄉,努力尋找情人的痛苦:

我來自阿拉巴馬州。

與心愛的五弦鋼琴,

要到達路易斯安那州,

尋找我愛的人...

蘇珊娜,别哭。

哦,蘇珊娜,不要為我哭泣。

那一年,福斯特隻有21歲。

他從未想過,這些簡單的旋律會跨越文化界限,在漫長的歲月裡唱給無數人聽。

這首歡快的歌曲,在淘金熱期間傳遍了湧向美國西部的冒險家中,出現在電影《希蘭·登貝萊》中,伴随着新文化飄向海灘的風,然後南到香港,甚至在近幾年裡,影視、遊戲和它的存在。

"哦,蘇珊娜"僅以1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音樂出版商,1864年,它的創作者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在貧困中去世。福斯特的歌曾經是美國南北戰争奴隸的精神支柱,但他本人并沒有看到戰争的結束。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哦,蘇珊娜"是一首以黑人音樂為特色的歌曲。源/網絡

這首甜美苦澀的歌曲傳到了李金軒的耳朵裡,李金軒并沒有簡單地翻譯這首歌,而是把這首歌的故事搬到了中國,用接地氣的中文單詞取代了歌詞中的英文名詞。

《哦,蘇珊娜》的第一個中文版誕生了,"蘇三不哭":

我想去南洋群島,摟着我跑。

我想去哈爾濱,尋找那個親嬌小的人,

起床時正在下雨,但天氣太幹燥了。

很難得到那下雪的風...

五根弦成蜻蜓,南群島代替了阿拉巴馬州,"我愛那個人蘇珊娜"變成了"親嬌小的蘇珊娜三",不變,是底層人徘徊的故事。

"蘇三"可能隻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在李金軒的想象中,她"從山腳尖沖下來,嘴咬着一個大蛋糕,眼睛哭得紅腫的",愛她的男孩不忍心看到她哭,說你我一起去,扛着一塊跑!

這首歌有多熱?張愛玲在《八卦耳語》中回憶道:"在黑暗路口的邊緣,可以看到陽光,可以聽到電車的鐘聲和大折扣布店一遍又一遍地吹'蘇三不哭',在那陽光下隻能睡覺。"

《蘇三不哭》在上個世紀的商場裡循環播放,熱度大概不亞于現在的洗腦。

李金軒不僅寫了這首歌火,他抱着的歌手也是一個多紅的。

《蘇三不哭》原唱王人民梅,是中華民國的傳奇女演員。

王先生出生于李金軒的湖南故鄉舒香門地。她的父親王正忠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擔任數學老師,李金輝的哥哥李金熙也在那裡擔任曆史老師。

王人民梅依稀記得,毛澤東當時深受老師們的影響,經常和哥哥們一起透過小門,沿着城牆去看望天興閣。他喜歡坐在牆上,俯瞰浩瀚的香江,背誦幾首古詩,每次到達慷慨的地方都會來回走動。

在家人的支援下,13歲的王女士選擇從藝術界來到上海,成為李金軒創辦的上海美容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加入明月歌舞團。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王梅(1914-1987)。源/網絡

李金軒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也是一位優秀的老闆。

後來,王在自傳中回憶道:"我們去了美容學校,不崇拜老師,不訂合同,沒有個人束縛。李先生為我們吃飯和生活,教我們跳舞。當我們能夠參加演出時,他給了我們每次表演的一些收入。"

王某和同僚們以月亮歌舞團為家,在李金軒的支援下,從歌舞轉向銀幕,尋找美好的未來。

演唱《蘇三不哭》時,正是王某事業的起步。

1934年,王晖主演蔡楚生的電影《魚光之歌》。

這部電影在曆史教科書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項的電影,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榮譽獎。《魚光之歌》上映後,在國産84天系列劇中,反響空前,王百梅飾演的漁女小貓成為這個凄美故事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魚光之歌》海報。源/網絡

然而,除了電影之外,這個國家還處于危險之中。

918事件後,日軍入侵東北,悲哀的"松花江"聲嘩然,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靈奴隸。1933年,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隊将戰争蔓延到長城,中國士兵在古城牆下戰鬥至死,以抵抗他們的兇猛攻勢,被稱為長城抵抗。

為了支援抗日救贖,為了支援抗日救贖,上映了《魚與光之歌》,王在片中擔任主角。影片主題曲是餘爾創作的《易詠軍歌》。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91">02</h1>

筆名的耳朵,一個說是為李金軒。

1931年,雲南失業青年餘子一向月亮劇團(原名月亮歌舞團)提出申請。他出生于一個中醫家庭,從國小開始演奏樂器,後來加入了革命隊伍,服了幾年兵役後,軍隊解散并搬到了上海。

也許是因為幾年沒碰樂器,齊子怡在采訪中連續犯錯,彈鋼琴的時候音階有點混亂。

老闆李金軒知道餘子一的履歷,想破法入院。他問同僚王偉義(王的弟弟):"孩子怎麼樣?王說:"我們第一次見面,不能說話。李金軒說:"他一個人,不容易,音樂水準幾乎不管,你來教書。"

于是,缗子雯加入了明月戲社,王人民依成為了他的小提琴老師,英雄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翟子怡與月亮俱樂部的同僚相處融洽,因為他的耳朵特别敏感,大家親切地叫他"耳朵先生",李金一給他起了筆名"耳朵先生"。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餘爾(中)在月亮俱樂部與小提琴老師王人民一(右)合影留念。源/網絡

與月亮歌劇院同時進入的還有周偉,他的名字叫周曉紅。

周薇悲慘的一生,她從小就被綁架,窮困潦倒,差點被養父賣為,逃到一劫,去茶館幫忙,後來介紹,來到了月亮戲社。

采訪時,李金軒讓周曉紅哼了一聲江浙的小調,發現她的聲音很特别,通過定期訓練一定會有前途,會離開她。

有一個關于周偉義名字由來的故事。1932年,"一二八"抗日戰争在上海上演時,月亮劇團演出愛國歌舞劇《野玫瑰》時,周曉紅在劇中演唱了一首歌《國光》,其中有一句歌詞:"與敵方一起圍沙場"。"

周曉紅覺得自己名字太粗俗,請李金軒幫忙改名。李金軒想到歌詞,改名為周琦。喻戶玉,被譽為"金嗓子"的歌手,但未來還會經曆起起伏伏。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周偉(1920-1957)。源/網絡

同期,曾參加過北伐的李金軒的七個弟弟也熬過了大革命的失敗,轉而從事藝術創作,以作曲家的身份加入了月亮社。

此時,李金軒創立了美女學校,月劇俱樂部一直是明星的搖籃。

除了王,李金軒還撫養了女兒黎明。她是現代中國最早走上戲劇舞台的女演員之一,進入電影界後因為扮演天真女孩的角色,被當時的粉絲稱為"小妹妹",與于玲玉、胡蝴蝶或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毛羽》為原曲。

李金軒還有一個養女,藝名叫李麗麗。她的親生父親是"龍潭三姐"的錢之一莊飛,因為在長期參加革命從事地下工作後,錢莊飛把女兒托付給李金軒。後來,李莉莉成了海灘上的明星,在外面聲名鵲起,但因而受到保護。

不過,李金軒在創業道路上非常艱難,可以說是"奮鬥多年,毀家五次"。

他不擅長财務管理,也不懂管理,訓練明星離開月亮社畢竟是紅色的,他的明月會是黃色的。最差的一次,月亮俱樂部在南洋的表現下,因為沒錢回家,李金軒被困在新加坡長達一年。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李麗麗(1915-2005),原名錢琦,錢莊飛烈士之女。源/網絡

社會成員之間在歌曲創作方面也存在沖突。

李金軒兄弟希望中國的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唱中國歌,而像玉樂這樣的左翼音樂家不僅想創作自己的中文歌曲,還提出要為中國勤勞的群衆創作,為勞工和農民發聲,想要"真刀真槍硬功夫"。

學者約翰·菲斯克(John Fisk)曾在《了解流行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一書中指出:"流行文化不是消費,而是文化......無論一種文化多麼工業化,僅僅根據商品的銷售和銷售,都不能描述得很糟糕。"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徐來、王人民梅、黎明、餘玲宇等女明星。源/網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39">03</h1>

眨眼間,就到了臨别的季節。

1932年,李金軒的七個弟弟,黃埔軍校畢業的李金光和也當過兵的李金光,在社團開會時大吵了一架,一些女演員吓得哭了起來。

同年,他在報紙上發表了一則公告,稱他"由于他無趣的興趣而自願與月球協會分離"。1935年,他在完成《叛軍之歌》初稿後不久,23歲溺水身亡。

當時,音樂家們大緻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李氏兄弟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類是耳、星海等人作為群衆歌曲的代表,基本上是為中國人寫歌。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耳環(1912-1935)。源/網絡

很多人罵李金軒,尤其是科巴内出身的大學學校,說他不是來自學院"隻會用一些民間粗俗,用一些淫穢的詞語",這首歌無異于"變相鴉片"。

何綠嶺學院甚至批評李:"如果李金軒代表中華民族的藝術家,那麼中華民族一定是最堕落的民族。"

但這些人也受到李金軒的影響,創作出經久不衰的傑作,并具有典型的李氏風格。

他為李金軒的學生周偉寫了《四季歌》(電影《路上的天使》的主題曲),而另一位批評李金軒的作曲家劉學軒則寫了《什麼日子君來了》,被選為李立的抗日戰争電影《海島樂園》的一集。

時間将永遠證明一切。

随着親密的親朋好友逐漸離開,李金軒的月亮社并沒有恢複到當年的活力,經濟陷入困境。到1933年,近五分之四的成員離開了該團,尋找另一條出路。

李金軒不僅遭遇了事業上的挫折,也對自己的愛情興趣感到失望。他的妻子徐來是當時著名的女演員,因為她的标緻,被國軍将領唐勝明(唐勝之的弟弟)看。與此同時,海灘上傳來了于淩宇自殺的壞消息,徐無法害怕。

唐聖明一方面通過戴炜給李家寄來威脅信,送子彈,另一方面委托人戴針引線,逼迫徐某與李金軒離婚,美女摟入他的懷抱。這位受歡迎的将軍後來成為潛伏在王全璋僞政府中的卧底特工,為抗日運動傳遞了許多可靠的資訊。

李金軒隻是一個無手的文人雞力,妻子的離去無奈。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徐來(1909-1973)。源/網絡

1936年,山雨中想刮滿建築物,悲傷地談論了李金軒經營多年的離開上海,結束了他的創作生涯。破産後,李金軒信守諾言,當年月亮社欠債,他也近三十年,直到寒冬去世。

他邁出了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第一步,但經過幾次沉淪,現場變成了在山坡上哭泣的"蘇三"。

當時的中國隻是一個軟弱無助的"蘇三"。

1937年,盧溝大橋事件後,華北淪陷。

同年,兇猛的日軍來到上海,開啟了上海之戰。各地的愛國将領都走向災難,走向死亡,在前線投進血肉之軀的長城,以慘敗的代價損失了60%的精銳部隊,打破了日軍三個月的中國戰線毀滅的口頭禅,但戰鬥還是以失敗告終。

11月,上海市長餘洪軒悲哀地宣布遠東最大的大都市上海淪陷。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1937年8月,日軍轟炸了上海海南站。源/網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84">04</h1>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直到1941年12月日軍突襲珍珠港,"孤島"時期的上海租界、電影、音樂等娛樂業都在蓬勃發展,租界内部出現了紙醉金迷,但它卻是戰争的陰霾,充滿了悲傷和悲傷的殘酷現實。

受戰争影響,大批來自江浙的人才紛紛湧入上海租界。在1938年初的寒流中,上海數以萬計的難民死于饑餓,該報稱:"這個'島'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死島'。"

島間期間,音樂家陳格新組織實驗音樂俱樂部傳播抗日歌曲,被日人發現,被關在被稱為"第76波爾斯菲爾德路76号"的"第76魔洞",遭受酷刑,三個月後被保釋。在随後的歲月裡,陳格新在上海掙紮求生,這成了痛苦的過去。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陳格新和妻子金佳麗。源/網絡

陳格新是俞渝的朋友,也是一位年輕的音樂天才。陳格新後來回憶說,每次作為客人來家裡,每次談起邢正生,在陳家睡覺的時間都晚了。在陳格新的印象中,"溫暖天真,哪怕有點幼稚,像甜食一樣,兩個人說話很思辨海天......"

陳格新有混血血統,從小就定居上海,歌曲中經常夾雜着江南與西方的結合風格。

他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是中國第一首國際流行歌曲,幾年後歐美歌手出現,登上了1951年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榜首,而原曲,是周偉的"銀聲"姚麗同名。

動蕩時期,月亮社分崩離析,李金光的弟弟李金光成為《李排》歌曲,常年為各電影公司作曲,代表作品有《摘槟城》、《香格裡拉》、《送我玫瑰》等。

李金光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堕落地區的編輯,他也被時代所吸引,寫了一首有争議的歌曲《夜幕降臨》。

1944年,李金光為歌手錄音,休息時不小心打開了門,隻見夜色,清涼的南風伴着一陣花花飄,夜莺在寂靜的夜晚歌唱,他的靈感傾注在他的心中,揮舞着筆寫下了那首名曲《夜來聞》。但李金光把這首歌送給了一位頗具争議的歌手李香蘭。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李氏的八兄弟,當時被稱為"李八軍"。源/網絡

李香蘭,原名山口素子,出生于中國的日本人,從小就說北京的官方語言。早年為了治療肺病,聽從醫生的建議學習女高音,結果憑借歌舞的天賦,練成了一代歌手。由于李香蘭的特殊地位,日軍支援李香蘭作為糖衣炮彈,推行"懷柔"政策。

當時,遠在重慶的李金軒聽說哥哥來日本人寫歌,生氣又罵。這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責罵他的七個兄弟。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李香蘭(1920-2014)。源/網絡

當時在沙灘上,不乏挺身而出的英雄少女。

愛國者的女兒尹瑩,也是從月亮俱樂部出來的女明星。曹瑜寫完《日出》這部劇後,應賢以劇中的社交花陳白鹭而聞名。

上海淪陷後,應寅和"男友"平祖仁成為上海防日情報站的人員,秘密參與抗日活動。她多次打扮成舞者,然後引誘九名日本和中國叛徒到伏擊地點,被間諜處決。

應寅的明星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自己,但後來被日本人察覺到了。1942年,平祖仁被捕被殺後,應寅選擇了自己的墳墓,用鴉片、安眠藥和酒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英瑩被毒害後僅三年,她作為特工的身份才被揭露出來。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陰陰的圖檔。源/網絡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從陰影中走出來的作曲家陳格新終于能夠再次為自己的國家寫作。

經過十四年的血腥戰鬥,中國土地上數千萬人傷亡慘重,數億人流離失所。在槍林雨雨過後,陳格新看到,戰虛之中的人們早已無法遮蓋自己的身體、食物和胃,但他們也感到幸運地活了下來,淚流滿面,互相說"恭喜"。

陳格新,充滿勝利的激情,用筆名"青雨"(慶幸在戰争中幸存下來),為國家從戰争的苦難中寫了一首歌,由姚立演唱。直到今天,這首歌在新年已經變得熟悉。

這首歌是"恭喜":

每條街道,每個人的嘴巴,

當我們見面時,首先要說的是祝賀你...

好消息是,冬天已經結束

溫暖的春風,它将喚醒地球...

"恭喜"曲調悲哀歡快,最初不僅是為了慶祝春節,也是為了祝賀抗日戰争的結束,每一個幸存下來的中國人,安撫那些被戰争摧殘的人。

後來被稱為"中國的杜納夫斯基"的陳格新,一生中寫了近200首歌曲,其中包括《玫瑰玫瑰我愛你》、《恭喜》、《飛翔的鳳凰》、《夜上海》等經典歌曲。1961年,他死于饑餓,死在閩南山區。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1945年,中國人民慶祝了抵抗運動的勝利。源/網絡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40">05</h1>

多年後,白崇熙的兒子白先勇回憶起童年電台"家'滿月花好',家'鳳凰在飛'"的音樂現場,那是在沙灘上的時光。

當時,一些廣播電台為了吸引聽衆,還邀請了流行歌星現場點播。姚立回憶說,周琦最受歡迎,唱一首歌就是五、十,有時還回十五。

1947年,周偉源演唱的一首歌曲《夜上海》,為這霓虹閃亮、聲音流淌的黃金歲月畫下了最後的注腳。

世代的世界,最終變成了記憶。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胡蝴蝶、餘玲宇、王人民梅、徐來、黎明餘等女明星。源/網絡

雖然李香蘭曾被日軍利用,有過可恥的經曆,但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她,在戰後選擇留在中國,從事音樂事業。

南下香港後,掀起了一波"李香蘭熱"。後來,李香蘭結婚,回到日本,離開舞台成為政治人物,當選為日本參議院議員。

進入政界以來,李香蘭一直緻力于中日友誼。1981年,李香蘭邀請李金光到日本一起修複當年從上海運到日本的一批中國老唱片,這也應該是他們合作的巅峰之作《聞到夜》。李晚年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發表反對時任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資訊,因為"那會深深地傷害中國人的心"。

抗日戰争結束後,周偉也在香港度過了一段時期的影視生涯,卻經曆了一場可怕的噩夢。

她被商人朱懷德盯上,騙她同居,懷上了朱镕的孩子,被他騙走了錢。之後,PUA大師鞠懷德離開了。1950年,周偉回到大陸,在老搭檔趙丹的幫助下,回到上海,在面對臉時找到朱偉德,但朱偉德甚至拒絕承認周偉的孩子是他們自己的。

在沉重的打擊下,"金嗓子"周偉終于失去了理智,生下了一個孩子,然後經曆了一段不太幸福的婚姻,于1957年在上海去世。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周偉.源/網絡

這首歌最終散落一地,當年的歌也像是劉岩東南飛翔。

半衰期漂浮的"蘇三"去哪兒了?

歌曲《蘇三不哭》,發現在香港和台灣不斷生長的土壤,它在粵劇選段與傳統的融合,也在新時代的流行音樂中被賦予了更多的生活氣息。

香港歌手徐冠傑的《醉酒》用了這首耳熟能詳的旋律,歌詞都是人生各個階段的轶事,充滿了香港黃金時代獅山下人生活的片段:

童年是八歲,多麼有趣,

看到狗仔隊的追逐,爺爺對我說,有意思的說:

興英幾句話,買一包酥脆花生...

較多老上海流行歌曲,徐曉峰、鄧立軍、費玉清、馮飛飛、蔡琴、梅豔芳等幾代歌手,還在多部影視劇中客串,至今享譽業界,如《何志君再來》《四季歌》《天涯歌女》《夜到翔》《鳳凰飛翔》《恭喜》等。

老歌永不消亡,永不枯萎。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海灘上流行的旋律在春風中回到了家鄉。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徐冠傑和李小龍。源/網絡

2019年,97歲的"銀嗓子"姚麗在香港去世,悄然帶走了一個時代。徐曉峰、鄧麗君等日後作為她的偶像,成為"在沙灘上七首歌之後"的最後一位死去。

當時,很多人都記得唱着《玫瑰玫瑰我愛你》的歌手和他們那一代的芬芳。

現在,歌聲再次響起,蘇三走了,空甜蜜。

洗腦神曲往事,終于2019年0102030405

吳景賢、姚莉、鄧立軍.源/網絡

中國現代流行音樂教父李金軒曾留下一個願望:"隻要宇宙不滅亡,這些種子,從萌發到繁榮,終将讓中國音樂自下而上崛起。"

蘇三不再哭泣,愛她的少年也不再背着她流浪。

這是Ear和他的伯樂李金軒一起期待的一天。

引用:

韓天宇、張新安、梁茂春:《百年音樂之聲》,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

陳剛:《玫瑰玫瑰我愛你:仙女之歌》,上海文字出版社,2002年

孫濟南:李金軒、李派音樂,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王勇,寶靜:"海上之聲——上海老歌",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

李遂:"民國:我的父親李金輝",團結出版社,2011年

《王仁美:我的名聲與不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

顧啟紅:"百年中國音樂史(1900-2000)",嶽麓讀書會,2014年

彭國良:"星城老物語:中華民國名人在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

《項偉剛:1949年後中華民國流行音樂對港台流行音樂的影響》,《音樂研究》,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