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務長江大保護,上海海洋大學與水野中心共建聯合實驗室

作者:上觀新聞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實施之日,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水田中心")聯合成立的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 正式就職。

服務長江大保護,上海海洋大學與水野中心共建聯合實驗室

近年來,上海海洋大學與水田中心高度重視中國蜻蜓、長江江豚等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護工作,在水生生物和生境調查監測、海洋牧場建設、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搶救、救助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 擴散與釋放、儲存與繁殖、科普教育等并創造性地建構無人船水上綜合監測平台,利用環境DNA技術監測長江口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性資訊,在長江口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修複和科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長期合作和廣泛研究的基礎上,雙方共同成立了長江口水生生物監測與保護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

水田中心主任顧世蓮表示,"聯合實驗室"将重點關注長江口水域,以水生生物和生态環境的基礎資料采集與分析、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和人員培養為主要任務,開展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和環境體系的調查和長期監測, 掌握水生生物與環境監測方案設計、現代監測技術整合、重要水生物種資源評價、生态系統健康評價等關鍵技術。并釋出年度《長江口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與保護科研報告》。

他表示,未來三年,"聯合實驗室"将建成長江口水生生物學和生态環境基礎資料齊全、生态系統科研深入、儲備人才培養和穩定産出的科教平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江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上海市農鄉委副主任盧偉表示,聯合實驗室揭幕是學習貫徹《長江保護法》、共同抓長江保護、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的具體行動,也是振興上海農村的重要一步。 城市農業發展,以及《上海市蜻蜓保護管理條例》的實施,展現了上海的水準和優勢。

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吳家民表示,今後,海洋大學将充分發揮學術優勢,努力為服務長江保護等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專欄主編 傅佳

負責編輯 鄧清遠

圖形的源測量機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