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達娃:帶領邊境群衆過上美好生活

作者:光明網

新時代作為典型風格

原标題:帶領邊民過上美好生活——緬懷西藏山南市龍子縣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瓦

光明日報記者 玉堂寺

"山路變得更加開放,家庭搬進了新房子,村民可以上網,他們學會了支付微信掃碼費用。七年來,大佬自2011年擔任西藏山南市龍子縣玉麥鄉鎮長以來,親身經曆了祖國邊緣玉麥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姐妹回信後的一年裡,整個鄉鎮都變得更快了,不僅要守衛農村,還要帶領邊疆群衆緻富,過上更好的生活!"

Dava畢業于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學校,享年80多歲。自從在拉薩市長大,大瓦第一次踏入尤邁鄉,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難事。2011年,該組織任命Dava為Yumai鄉的負責人。為了進入于邁前的白雪皚皚的山去上班,達瓦提前在6月就沖上山,誰知道到了山頂,路面還是被齊腰深的積雪擋住了。當時,達瓦心想,"就算是爬到玉麥",于是他棄車走路,背着一個包,扛着一根棍子,一尺深淺的腳朝玉麥走去。"就算雪不覆寫群山,這裡的群衆要花兩三天時間才能到縣城去,很不友善。達瓦說。

面積數千平方公裡的玉麥鄉,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形成鄉鎮,截至2017年底,該鄉隻有9戶32戶居民。由于被海拔5000多米的幾座山所阻擋,自1960年建立鄉鎮以來,長期以來,隻有三傑曲霸的老人帶着兩個女兒——卓嘎、中宗住在這裡,被譽為"三人鄉"。達瓦的到來結束了在尤邁鎮沒有公務員的50多年曆史。

早到于麥,第一任村長三傑曲巴父女3人放牧的支線故事深深地觸動了達瓦。Yumai是一個着名的邊境小鎮,邊境79公裡。絕大多數管轄區是無人區,群衆在發展生産、建房的同時,也肩負着保住優勢的重擔。作為玉麥鄉的第三任鄉長,達瓦感到責任重大。

為了準确把握周圍的實際情況,達瓦經常用一個人、一壺水、一袋蟋蟀、睡袋走在邊境上,用腳測量實際邊界。此外,他還擁有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6倍大小的13座山口,走進無人區,繪制了"玉麥鄉邊界無人區"的地圖。

由于氣候原因,玉麥不生産一粒谷物,生活物資全部由外界運輸,群衆生活在貧困之中。"保住這片土地,首先要建個好家。2016年3月,在擔任尤邁鄉黨支書記後,達瓦以成立堅強的基層黨組織為首要任務,帶領群衆抗貧緻富,成立尤邁村黨支部,為人民開"最後一公裡"。

通過黨組織帶領群衆發展邊路,群衆在放牧和守衛邊路的同時,開了家庭旅館、商店,跑上去運輸,還建立了養豬場。随着國家穩固邊境富民戰略的實施,2011年于麥鄉路開通,村民收入不斷增加。"到去年底,玉麥鄉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遠高于區域平均水準,其中政策性收入占比超過30%。"随着商品流通量的增加,群衆經營的收入、畜牧業的收入、運輸收入、手工業收入将進一步增加,人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達瓦說。

"國家興邊富民的行動,是我們打造玉麥的根本動力。大瓦通過正在進行的小康邊疆村建設,積極争取資金178萬元,開展住房項目、興邊扶邊等建設項目,更新鄉鎮政府所在地主幹道、鄉鎮9戶家庭住房改造、新改造放牧點4個,解決群衆出行困難、居住困難、 放牧困難和其他問題。

玉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變化。"總書記習近平的答複令全鎮幹部群衆深受鼓舞,"達瓦說。我們将繼續帶領玉麥乾部群衆守邊、發展經濟,把祖國的地盤放在一片草地上,創造美好生活。"

光明日報(2018年11月19日第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