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和家人去九寨溝旅遊,途經松潘古城。這是紅軍長征的重要紀念遺址,由于時間充裕,導遊特别添加到我們遊覽松潘古城。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阿壩藏傣族自治州東北部,距成都335公裡,海拔2849米,氣候涼爽宜人,是曆史上著名的邊疆小鎮,素有"四川西門戶"之稱。目前,它也是連接配接九寨溝、黃龍、宏遠-豪爾赫草原等重要景區的樞紐,素有"高原古城"之稱,是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現在縣城的面貌,依然可以在當年曆史的痕迹中看到。古城周圍的藍色城牆、古橋,穿過城市,流經河流數百年,沿河人沿河架設古竹樓,與周邊群山相映成趣,都給人一種時間交錯的感覺。

松潘古城,唐代的遺産
松潘,古名松州,公元前316年.C秦朝後在主廟鎮今四川為松磐建立了縣級縣級建設。唐高祖于公元618年設立松州,明朝設立松州、潘州兩個守衛,合并成松潘衛,民國兩年(公元1913年)改為松潘縣,使松潘的名字延續至今。
松潘古城始建于明朝,分為兩座城市,按山梢趨勢略呈三角形。古城有七座城門,宏偉壯觀。其中,内城五個,外城有兩個,門洞十五英尺厚,堅固的建築,經過數百年的風雨無侵蝕還不錯。爬上城牆,欣賞周圍的壯麗景色。每座城門都有大型平行的六面石拱門,頂部是半圓形的,基石上刻有各種獨特的浮雕,古色古香,保留着古色古香。當時使用的綠磚長50厘米,厚12厘米,每塊磚重30公斤,使用的砂漿由大米,石灰和油制成,是以牆壁非常堅固。城牆高10米,寬30米,長6200米,整體布局與地形、山巒、水流巧妙融合,是最早的古城牆遺址,是我國古城建築的經典之作。
松潘古城規模宏大,不平凡,十裡方形城牆,高大古舊,儲存完好。一條湍急清澈的河流從古城松潘的東端向西流經環路,穿過中央大街,向南分流,從松潘南門左側流出,使整個古城熱鬧清新。
由于松潘的特殊地理位置,藏族、彜族、回族和漢族長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孕育了濃厚的地方風情和民族文化。古城内所有的商店、飯店、餐館和服務設施都是古色古香的,帶有唐代的氣息。松潘藏族主食為青蚱蜢、奶酪、牛羊肉、蔬菜、綠酒、玉米酒,飲料主要有奶茶、酥油茶、酸奶。藏人主要用肉和血腸對待客人。牛肉幹是當地不容錯過的特色菜。
在古城的中央廣場上,有兩個人的雕像。一個是李玉宇,為唐文宗舉辦的四川路節,最後兩次為階段。他常年在松州等地擡兵,繪制建南西山邊脈圖,修繕安防設施,修建"聚源城"以掐西山頭翁,訓練士兵民兵,把男方的孩子培養好戰争,在松州至泸州第一線架設36關堡,在松州西崖建邊樓, 為松潘的穩定和繁榮盡一切努力,為子孫後代所佩服。第二位是英國威爾遜,這位19世紀著名的英國植物學家、探險家,在一百年前曾六次到中國進行植物考察,足迹遍及四川阿壩、溫州、毛縣、松潘、小津。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四川西北部照片,是了解清末和中國社會早期的珍稀曆史資料。他曾三次去過松潘,他在旅行中寫道:"如果命運安排我住在中國西部,我除了住在松潘之外一無所有......"
松潘市的小橋流淌着水,景觀獨特。通源橋是一座标志性建築。這是一座臂長的木制廊橋,漫步在橋上,橋上流水,橋頭山花盛開,看着水磨旋轉,聽鳥兒,一片安靜富饒的景象。河兩岸的人,倚靠河岸上的竹制建築,享受山水,非常舒适。
一千句古諺語漢藏和親
在松潘古城東門外的廣場上,矗立着文成公主和松贊甘布的雕塑,向遊客展示了一個漢藏家庭的美麗故事。
當時,唐朝富強,沱宋贊甘布意識到,與唐朝一起做了上百個傷害卻沒有任何好處,于是向朝臣和親戚低頭。貞潔觀十三年,沱贊普宋贊甘布派人到唐去求婚,使者經過松潘被國家官員拘留,宋贊幹布憤怒,按比例兵20萬人入侵,唐拓漢賢戰敗,唐太宗的壽部尚舒軍抵達松州,通過四川主殿,唐軍勝利。松贊幹布回到西藏,然後派朝臣送金子,以便結婚和好。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沱是西南邊疆的重要力量,他主張"一聯手相當于10萬男兵"的外交政策,隻為加強沱的籠子,為了保證唐朝西南邊緣的穩定,是以在15年的貞潔屋裡都會被公主騙給他。
公元641年,太宗指令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進屋。穿過松潘川主廟,文成公主凝視着過去的戰場,感受十分感動,說道:"邢老師的自相殘殺的罪行也是,禹渝會和睦的唐潘。文成公主進入西藏,将佛教和各種先進的科技文化從大陸帶到高原。
文成公主在頭鳳生活了四十年。她将漢族紡織、建築、造紙、釀酒、陶器、冶金、農具制造、月曆、醫藥等引入藏區,促進了拓的經濟文化發展。此外,她和松贊甘布在進行改革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使拓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進而可以主宰西部地區,成為大唐西南地區的強大屏障。唐朝與頭翁的關系達到了水與奶融合的巅峰。
雖然文成公主和松贊幹部的語言不清晰,生活習慣也不同,但松贊甘布對文成公主非常尊重,感謝她和親戚給拓帶來的巨大變化。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仍然緻力于吐溫贊普松公主贊甘布和唐代文成的雕像。1300年來,許多關于文成公主的傳說在西藏廣為流傳,這已成為一句有千年曆史的諺語。
紅軍長征紀念碑
紅軍長征期間,中國共産黨政治局舉行了五次重要會議,其中兩次在松潘舉行,即沙愚會議和毛爾蓋會議。這也是紅軍渡草的起源。
為了紀念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弘揚長征精神,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松潘市外的元寶山上修建紅軍長征紀念公園。石頭花園于1988年6月鋪設,1990年8月完工。紀念碑公園高聳于元寶山頂,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原,主碑高度41.3米,頂部紅軍士兵青銅雕像14.8米,青銅雕像一手捧花,另一手拿着槍,雙臂舉成"V"形,象征着長征的偉大勝利。銘文由450個三角形銅合金貼面制成,象征着紅軍第一、第二、第四軍的三大主力向北抗日,緊密團結,堅不可摧。紀念碑周圍的綠色草坪是"雪山草甸樹紀念碑"。
公園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藝術團體雕塑,通過對藝術形象的刻畫,表演長征路紅軍戰士跟随,英勇進軍,曆經艱辛,血祭,在主題上付出巨大代價。群雕長72米,寬8米,最大點為12。5米,用1160立方米、1440塊紅色花崗岩精雕細琢成九組人物組合而成,分别是開拓者、勇往直前、統一北上、山午睡、草深、旅葬禮、後續、回顧思考、精神彙聚、藝術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曆程,震撼人心。
如今,紅軍長征紀念碑公園已成為四方遊客的熱門目的地。在這裡,人們緬懷烈士,回顧曆史,學習長征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紅色的教育基地也有其獨特的景觀,一個是金色的紀念碑日落:每年仲夏、黃昏、日落前後,銘文亮如鍛金,折射金。二、瀑布雨盤金:夏天如果閃電結合,大雨傾盆而下,主要紀念碑在昏暗的金色,如星星的火,被稱為瀑布雨盤金。三、雙彩虹挂色:每雨過後晴朗,彩虹突然出現,剛挂在主紀念碑上,就像一座紀念碑為橋,到彩道上,穿過幸福的明天;
雖然沒有飛翔的瀑布藍湖,但松樹和柏樹上滿是山,山雲密布,牛馬群山腳下群山,風景優美。漫步在紅軍長征紀念碑公園,當紅軍離開這裡時,和當地居民喜歡後悔其他場景被轉載,"十紅軍"的歌聲還在耳邊。
(特别緻辭 郭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