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人書中的90年|範長江:奔向祖國的西北角

範長江(1909-1970),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傑出記者、創始者、開拓者。曆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社長、華中分社社長、南京分社社長、新華社副總編輯、新華社中央向陝北過渡期間新華社專案組(第四旅)隊長、新華社副社長、 新聞總署副局長,人民日報社長。

1935年,當國内外的擔憂和危機四處湧動時,26歲的《大公報》記者範長江在熱情和困惑的混合中探索了抗日救國之路。他敏銳地意識到,在即将到來的抗日戰争中,中國的西北地區是戰争的後方。同時,他接觸到了紅軍在陝北的抗日主張,吸引了年輕人的心來到雄偉的黃土高原。

于是,範長江作為旅遊記者,決定在當年7月開始一次中國西北角之旅。從1935年7月到1936年5月,他的足迹遍布四川、福建、陝西、甯、清、内蒙古的廣袤土地上,用真實生動的話語恢複了西北地區的局勢,勾勒出壯麗的江山之下民生的困難:連根拔起的人民,十房九空的小瑟村,封閉的無知社會氣氛......範長江獲悉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紅軍的大量下落。他堅持要有一份關于紅軍活動的客觀報告。這是中國合法出版物首次如實宣傳紅軍,發表紅軍抗日主張。

這些通訊在《大公報》上發表并引起轟動,并于1936年8月以"中國西北角"的标題迅速出版。這本書出版後,在七個版本中的幾個月内,有一大批讀者湧入購買,在全國範圍内流行起來。

新華人書中的90年|範長江:奔向祖國的西北角

中國西北角

幾個月後(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件爆發。在内蒙古地區接受采訪的範長江立即經蘭州,經過一場風雪交洗,于1937年2月2日抵達西安。在西安,範長江見到周恩來同志,要求去延安采訪。在延安的同意下,周恩來派車送他去延安。範長江在延安受到共産黨人的熱烈歡迎,來到毛澤東同志的山洞"夜話"。毛澤東對當時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和總路線政策進行了精辟的分析,建議範長江回到聯合地區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範長江回憶道:"在延安,毛主席教了我一整夜,十個小時左右的教學,把我十年的時間找東西方都找不到出路,幾個大問題都解決了,那天晚上我高興,真的是難以形容。"

範長江是第一位從果國區進入延安的中國記者。雖然在延安隻呆了一天,卻感受到了這裡抗日情緒的熱度。回到國統區後,範長江客觀而熱情地報道了延安和中國革命。"七七事"爆發後,範長江冒着生命危險堅持實地報道,出版了《璐溝橋到廬河》《西線風雲》,以無限的愛國熱情将戰場的硝煙血獻給仁愛之人的愛國之心......

新華人書中的90年|範長江:奔向祖國的西北角

左:盧溝大橋至六合,右:"西線風雲"

20世紀30年代、40年代的延安就像一座燈塔,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吸引了革命力量來到陝北。範長江的經曆,是一代追求生存計劃去革命、擁抱革命、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年輕知識分子的縮影。

北平和平解放後,時任新華社總編輯的範長江率領黨的新聞團隊進入北平,成為新中國新聞業的創始者和開拓者之一。全國記者最高獎——長江奮進獎,是為紀念範長江同志而設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