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傑出的新聞戰士範長江

2000年,每年的11月8日被指定為記者日。1937年11月8日,範長江等左翼記者選擇這一天來紀念中國青年記者協會在上海成立。作為中國傑出的現代記者,範長江的《中國西北角》、《世上》、《記住西蒙》等作品成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上不朽的文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聞獎成為中國記者的最高獎項。

"我身上已經沒有國民黨的東西了。

範長江,原名範西天,1909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縣田家壩。長江是其貢獻中使用的筆名,用于這次旅行。範長江中學接受革命啟蒙教育,1927年,在中法大學重慶分校學習時因積極參加群衆活動而被開除,不得不前往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

在武漢,範長江加入了何龍任司令的革命軍第20軍校營,參加了南昌起義。在南下的過程中,他與部隊失散,曾經受過傷的範長江甚至被誤認為是死人。

之後,他想"找到出路",并于1928年夏天前往南京參加中央黨校。在校期間,他的思想逐漸從舊的三文明主義轉變為社會改良主義,并加入了國民黨。918事件後,範長江對國民黨垮台後的不抵抗和"冷漠"态度深感失望。當時,中央黨校要求全體學生加入國民黨,範長江覺得"加入國民黨是大可惜",最終決定與國民黨決裂,另辟蹊徑。他換了學校送來的衣服,留下了國民黨卡,怒氣沖沖地離開了學校,"不再保留國民黨的一件小事",國民黨徹底決裂了。

"就我而言,中國的出路是找到"

1932年秋,範長江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次年開始為《北平早報》等撰稿,進而走上了新聞之路。1933年1月,日軍攻占了京津山海關,日軍範長江意識到"原本從閱兵中尋找出路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他"想報道自己的所見所聞,引起中國人民的注意",這是他成為一名記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範長江主張,記者要有抱負,"一輩子要研究一兩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從群衆中提出的。在他看來,當時有兩個問題,就是中國動向後的紅軍北上和抗日戰争後西北的形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1935年,26歲的範長江以《大公報》的名義旅行記者,從天津獨自一人北上,經過青島、上海到重慶,然後從成都,經過蘭州,進入連山,曆時十多年,足迹遍及五省,旅行12000多英裡,撰寫了100多份通訊, 這就是著名的"中國西北角"探險。範長江對紅軍長征的報道比斯諾的《西遊記》早了至少一年,是國内報紙上"國内報紙上第一個報道紅軍25000裡長征的人",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各界的了解。

為了深入了解陝北的情況,範長江要求在延安進行采訪,并獲得準許。1937年2月9日,範長江抵達延安,當晚應邀在毛澤東的山洞裡做"夜話"。這篇長篇大論涉及"中國目前革命的性質"、"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的關系"、"抗日戰争的戰略"等重要問題。1969年,範長江在《我的自傳》中說,"這十個小時左右的教誨,解決了我十年來在東西方尋找卻找不到出路的所有大問題",并高興地說,"就我而言,中國的出路已經找到了"。

在毛澤東的建議下,範長江放棄了寫書的計劃,從西安回到上海,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動員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日。他不僅出版了《湍流中的大西北大公報》等通訊,還在《國家新聞周刊》上連載了《陝北之旅》。《陝北遊記》出版正好趕上國民黨三中全會,範長江的來文震驚了與會人員,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憤怒,《大公報》主編張繼璇打電話罵道。

為了推進新聞戰線上的反敵鬥争,1937年11月8日,範長江和胡玉之、夏燕等一批左翼記者成立了愛國記者統一戰線組織——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簡稱"青吉",前身為中國記者協會。次年3月,更名為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在漢口召開,範長江當選為常務理事。

1938年秋,範長江拒絕了《大公報》的經理胡正之為他配備記者、專車和廣播電台,但"放棄了對中國共産黨态度的支援,無條件支援江主席",憤怒地離開了《大公報》,與他所代表的階級決裂。

開辟新的中國新聞業務

離開《大公報》後,範長江在黨的上司下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他創辦了新聞機構和報紙,為黨的新聞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9年5月,範長江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産黨,由周恩來介紹。他首先在長沙成立了一家國際通訊社,然後在香港共同創立了《中國經營報》,并擔任副總經理。香港淪陷後,他調到桂林和上海,前往江蘇北部的抗日基地,在那裡他組織了新華社的中國中央局和新華日報。為了教育訓練記者,我們還推動了中華新聞學院的成立,并擔任了校長。

1946年6月,範長江奉命離開新四軍,抵達南京參加中國共産黨兩黨談判,擔任中國共産黨代表團新聞部部長,中國共産黨對外新聞發言人之一。11月,範長江回到延安,擔任新華社副總編輯。1947年3月,中共中央自願退出延安,範長江率領新華社40多人組成的隊伍前往陝西北部。這一時期,中共中央的主要社論和新聞都是從這一點發出的,傳遍全國的紅色聲音為促進中國的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範長江不僅編纂了毛澤東的許多重要文章,還見證了"毛主席指揮34萬人,在胡宗南打敗了20多萬人"和"從防禦到反攻的民族解放戰争",成為他一生中"最有價值和最難忘的經曆"。

新中國成立前,範長江上司了北京、上海黨報的創辦。1949年1月31日,範長江率領華北人民日報、新華社成員進入北平,接管國民黨的華北日報和廣播電台,兩天内正式出版了《人民日報》北平版,範長江成為中國新新聞業的創始者和開拓者之一。4月底,他作為南方幹部進入上海,擔任上海海軍文化教育部副主任,《解放日報》會長兼主編。11月,範長江從上海回到北京,擔任新聞出版部副主任。次年1月,他接替胡喬木出任《人民日報》社長。1970年10月23日,範長江被迫害緻死。1978年12月27日,範長江被換下,被譽為"為新中國新聞的創造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傑出新聞戰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