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年7月,皇帝楊光離開東渡洛陽,乘龍舟前往江都。皇帝再也沒有回到洛陽。618年3月,虞文化發動"江都兵變",皇帝被活活勒死。那麼問題來了,皇帝為什麼南下江都,真的要玩,賞賞瓊花?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皇帝殘暴,但河南卻有着特殊的政治目的!

一、江都是楊光的"基地"
衆所周知,楊光是皇帝的次子,原封為金王。589年,楊光作為行軍元帥,率領51萬軍隊滅滅陳朝。之後,楊光被任命為揚州局局長,坐在鎮江都,負責江淮地區的軍政事務。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楊光招募了聖賢,組建了自己的權力集團。600年後,楊廣繼承了皇位,回到了長安。即便如此,江都還是楊光的源頭。
604年,楊廣成為隋朝皇帝,他仍然沒有忘記江都和江淮。605年,作為皇帝,楊光首次巡遊江都,"江淮南下,揚州要回國十年,老總經理要回國三年。610年,楊光第二次造訪江都,多次舉辦宴會,賞來江南地區老爺、官。在楊廣看來,洛陽、長安雖然是首都,但江都卻是他的"老本營"。
二、江淮是隋朝的"錢袋"
南北時期,大量北方人口南動,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使經濟迅速發展。隋朝統一後,為了南北溝通,皇帝修建大運河的打算加速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再加上江淮皇帝的優惠政策,江淮地區躍升為當時全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當時有一句諺語,"世界繁榮,楊先",揚州就是江都!
到隋朝末期,世界變得動蕩不安,各地爆發起義。在這種情況下,東渡洛陽一直受到農民起義軍的威脅,特别是強大的瓦幹軍。燕迪去江都,一方面是為了躲避農民軍,另一方面也是想利用江南地區的物質基礎實作東山再起,畢竟這是他十年來一直經營的基地。
三、江南是楊光最後的"希望"
早在楊光飾演鎮守衛江都的金王時,他就萌生了斬江淮的念頭。當時,楊光積極部署奪取城區的計劃,但他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沒能奪取城,就按照江淮地區的說法,"如果不和諧,還要按照淮海、江淮、富良、陳老去砍。這意味着,即使楊光不能當太子,他也會發動兵變,占領江淮地區,自力更生為帝,像南朝梁、陳一樣。
到隋朝末期,世間岌岌可危,楊光想到了江都,于是616年去了江都。楊光在前往江都的路上,帶走了數十萬軍隊和朝廷的文武士。江都初期,皇帝還想保住中原,他派王世成率領營救洛陽。不過後來,皇帝發現北方已經無法恢複,這隻是想砍江淮,計劃搬到丹陽(指南京)。但就在這時,江都兵變爆發了,皇帝的分裂之夢變成了一個泡泡!
參考資料: 1. 《隋經》;2. 資本管理總書;3. 太平皇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