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作者:黑白曆史

事實上,仍有很多人不了解德國在二戰期間對蘇聯的進攻,他們認為雙方簽署了《不侵犯條約》,有契約精神;事實是,紙面上的每個人都會,但現實顯然不是那麼簡單;國際形勢的複雜性是一個半片刻将不清楚,這裡簡單聊聊一下,關于德國為什麼進攻蘇聯。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事實上,阿道夫的政黨最初針對蘇聯制度,由英國,法國和美國贊助,并且由于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蘇聯的威脅而迅速發展,而阿道夫在他執政的早期表現良好,是以英國和法國隻是象征性地抗議德國吞并奧地利, 蘇台德地區和捷克斯洛伐克。

為什麼?他們認為德國的實力已經被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德國正在利用他們的縱容來擴張自己,直到分裂波蘭的戰鬥爆發,英國和法國象征性地對德國宣戰,但隻是宣戰,并沒有做太多實際行動,甚至他們認為德國和蘇聯接壤, 那麼德國應該向蘇聯宣戰。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其實,按照阿道夫一方的性質,确實應該立即進攻蘇聯,但阿道夫沒有,而是先摧毀了法國和歐洲大陸上的其他敵對國家,甚至先進攻英國,隻是因為"海獅計劃"的失敗,才準備讓軍隊進攻蘇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阿道夫不敢打賭,畢竟蘇聯人口衆多、面積大,想要拿下不是一時半鐘的事情,而且必須全力以赴,如果其他國家在後面進攻,實在是無法抵抗。

總之,德國并不急于進攻蘇聯,雙方簽署了《蘇聯與德國互不侵犯條約》,事實上就是該條約,雙方都知道它隻不過是一張廢紙,但也可以維持表面上的和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德國開始擴張時,蘇聯知道德國的最終目标是自己,但當時正在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蘇聯負擔不起也不想參與這些事情,它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是以,在一開始,蘇聯首先與英國和法國接觸,并加入了國際聯盟,後來又與法國簽署了《互助條約》,以應對德國的侵略;雖然蘇聯放棄了集體安全政策,但這一舉動至少證明了蘇聯對德國懷有敵意,這是阿道夫決心進攻蘇聯的第一件事。

但國際關系比人際關系更虛僞,盡管蘇聯在談判破裂時來到德國簽署了《蘇聯與英法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仍然與蘇聯簽署了該條約。畢竟,簽署這樣的條約對自己來說并不壞,反正所謂的條約是一張廢紙,撕毀條約更多,不在乎再撕毀一個。德國利用這個機會将波蘭與蘇聯瓜分,後來又占領了巴爾幹半島。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蘇聯利用這段時間開始擴張自己,形成東線,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這樣,在未來德國進攻時也能得到一定的緩沖。蘇聯先是将波蘭與德國瓜分,然後以芬蘭離列甯格勒太近的地方發動了對波蘭的入侵,然後派兵進入波羅的海三國,将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并入蘇聯,并收複了被羅馬尼亞占領的比薩拉比亞地區。

蘇聯之是以繼續發動擴張戰争并建立東線,除了俄羅斯人骨子裡對擴張的渴望之外,是抵抗德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雙方都很清楚;如果蘇聯是第一個發動戰争的國家,德國就會變得被動。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攻打蘇聯?3件事情,讓阿道夫下定決心

真正讓阿道夫決心進攻蘇聯的是第三件事,蘇聯入侵波蘭,這牽涉到超過35,000名軍官,其中超過15,000人參與了最初的"淺灘"行動,直接處決軍官極大地影響了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以至于在入侵波蘭期間, 120萬蘇聯軍隊以微弱優勢擊敗了芬蘭,芬蘭在其20萬軍隊中損失了不到11萬人,付出了近38萬人死亡的代價。

這讓德國人看到了蘇軍戰鬥力的下降,随後在"巴巴羅薩計劃"中也非常大膽地以三種方式進攻蘇聯。而事實确實如德軍所預料的那樣,雖然蘇聯在邊境有大量守軍,但戰鬥力卻很脆弱,德軍很快到達了各自的目标陣地。然而,由于指揮混亂,以及蘇聯的死亡抵抗和英美雙方的積極援助,蘇聯抵抗了德國的進攻,并在消滅了大量德國軍隊後進入了反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