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蛇,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感情?獨來獨往?沒有朋友?不,對蛇的刻闆印象早就應該出現了,蛇的社會世界也就不是什麼令人興奮的了!
攝影:MICHELLE GILDERS, ALAMY
東帶蛇
帶狀蛇是無毒的,從加拿大的寒冷平原到哥斯達黎加的森林都可以看到。這條蛇對與哪條蛇在一起有明确的偏好。換句話說,他們有"朋友"。
"所有動物都需要與其他人互動,甚至是蛇,"加拿大大學威爾弗裡德勞裡埃大學行為生态學博士生摩根斯金納說,他正在上司這項研究。為了研究這一理論,斯金納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來評估東部帶蛇的性格和社交技能。
"像我們一樣,他們尋求社交,并且對他們與誰互動非常挑剔,"斯金納在這項發表在《行為生态學和社會生物學》上的研究中說。
蛇有親密的朋友嗎?這個想法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關系在動物世界中很常見,從火烈鳥到蝙蝠再到大象。例如,一項對吸血蝙蝠的研究表明,蝙蝠和人類一樣,會建立有條件的友誼。
攝影:KLAUS NIGGE,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火烈鳥
與30年前相比,科學家可能更善于發現動物之間的友誼,部分原因是許多社會組織更容易接受這個想法,研究人員擁有更好的裝置來收集和分析資料。
比較心理學家、斯金納導師、該研究的合著者諾姆·米勒(Noam Miller)表示,我們在分析蛇等野生動物的社交網絡方面"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進展"。
事實上,随着該領域研究的進展,科學家在讨論非人類動物之間的這種關系時經常使用"朋友"這個詞。
攝影:PAMELA GINDLER,國家地理你的鏡頭
東方菱背響尾蛇
然而,在2012年,情況并非如此,爬行動物科學家兼蛇保護倡議負責人Melissa Amarello說。她被建議不要在一篇關于黑響尾蛇緊密聯系行為的論文中使用"朋友"這個詞。
在這項研究中,米勒和斯金納研究了40條年輕的東部帶狀蛇,其中30條是野生捕獲的雌性蛇所生,10條來自飼養者。
為了追蹤爬行動物,斯金納在每條帶狀蛇的頭上畫了一個無毒的彩色圓點。在實驗室裡,他将雄性和雌性混合在一組10條帶狀蛇中,在一個由四面包圍的封閉空間中,并放在一張桌子上,其中包括四個帶有小入口的塑膠棚。由于隻有四個塑膠棚,10條帶蛇必須形成小群體。
在從.m 7點到晚上7點的八天時間裡.m,一台錄影機每五秒鐘記錄一次測試區域的圖像,跟蹤蛇的運動。斯金納還每天兩次為這些帶狀蛇及其小群拍照。然後他移走了蛇,清潔了測試區域以去除氣味,并将蛇放回去,但放在了不同的地方。
照片來自動物界
然而,這些帶狀蛇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沒有呆在斯金納放置它們的地方,而是回到了一個由三到八條蛇組成的小組,并一起呆在一個小塑膠棚裡。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以前在一起的特定蛇。
"他們有成熟的社會認知能力,"米勒說。"
科學家們還測試了蛇的性格,即它們是否"害羞"或"大膽",這是評估野生動物的兩個主要特征。為了看看這條帶狀蛇是否大膽,他們把它放在一個塑膠棚裡。
照片來自奧克蘭縣部落格
害羞的帶蛇傾向于留在原地,很少冒險進入更大的空間,而大膽的帶蛇則像探險家一樣行事,經常迅速離開塑膠棚,并在新的栖息地蜿蜒而行。
然而,一旦他們組合在一起,這種性格差異就會消失。這些帶狀蛇通常成群結隊地行動,這可能是在野外保持安全的一種政策。
當然,由于實驗是在圈養中進行的,是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動物在圈養中的行為不同,是以我想知道它們在自然條件下的行為,"阿馬雷洛說。
然而,由于野生帶蛇也可以形成類似于實驗室中發現的群體,米勒和斯金納推測這種關系也可能發生在自然界中,這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很常見。
盡管動物交朋友的消息頻頻傳,但米勒警告說,在動物之間建立友誼的原因"可能與與人類交朋友的原因完全不同"。
事實上,科學家們并不知道與流浪蛇交朋友的動機,他們隻知道這與繁殖或交配無關:研究表明,蛇不喜歡與異朋友。
攝影:TOM GANTERT
聚集在一起的蛇
但這種夥伴關系必然會帶來一些好處,否則它們不會浪費能量聚集在一起。例如,蛇經常與朋友擠在一起,這有助于它們保持溫暖并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侵害。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這項研究"有助于說服人們,蛇并不都是神秘的孤獨者,它們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更具社交性,"田納西大學進化生物學家戈登·伯格哈特(Gordon Burghardt)說。"
合作、轉載請聯系
國家地理緻力于根據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觀:環境保護,教育和探索,向世界講述和恢複最真實的故事。國家地理合作夥伴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地理學會和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的合資企業,專注于探索和探索世界的概念,通過卓越的媒體組合将高品質的科普内容傳播到世界各地。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通路 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