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适請線下就醫。
如今,很多人為了減肥、控糖,甚至是調整飲食習慣,選擇晚上不吃主食,有人覺得這樣能降低熱量攝入,有人認為主食含碳水化合物太多,不吃更利于健康。
然而,長期晚上不吃主食真的不會有問題嗎?有些人開始覺得晚上精神狀态不錯,但沒過多久,就出現了乏力、睡眠不佳,甚至是消化問題。
如果長期堅持下去,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醫院裡經常遇到一些患者,他們為了減肥或者控制血糖,開始嘗試晚上不吃主食,剛開始感覺體重有所下降,精神狀态也還不錯,可是沒過多久,就發現身體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有的人晚上睡不踏實,總覺得心慌,甚至半夜餓醒;有的人體檢時發現尿酸水準升高,關節偶爾有酸脹感;還有的人原本規律的排便變得不穩定,甚至出現了便秘。
很多人以為主食隻是提供能量,但實際上,它對身體的代謝平衡、激素調節和消化系統都有重要作用。那麼,如果長期晚上都不吃主食,身體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夜間低血糖增加,影響睡眠品質
有位患者,白天吃飯正常,但為了控制體重,晚上刻意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和蛋白質。
剛開始幾天感覺還不錯,但沒過多久,晚上睡覺時總是心慌,甚至淩晨容易驚醒,有時候還會出汗,第二天早晨起來特别疲憊。
很多人不知道,碳水化合物不僅僅是提供能量的來源,還影響着血糖的穩定。
晚上不吃主食,可能會導緻夜間血糖水準過低,而血糖過低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來試圖調節血糖水準,但這些激素的釋放會讓人感到心慌、焦慮,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研究發現,長期低血糖狀态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神經遞質平衡,導緻睡眠不穩定,甚至增加焦慮和抑郁的風險。
如果本身就有血糖波動問題,或者容易低血糖的人,在晚上不吃主食的情況下,夜間血糖過低的風險會更高。
是以,長期晚上不吃主食的人,可能會因為血糖波動而出現睡眠品質下降、精神狀态變差的問題。
代謝紊亂,尿酸水準升高
有位患者,本來尿酸水準正常,但因為想要控制體重,晚上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主食幾乎不吃,沒過幾個月,體檢時發現尿酸水準比以前高了,甚至有幾次感覺腳趾關節有輕微的不适。
很多人不知道,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僅影響血糖,還影響尿酸的代謝,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維持身體正常代謝。
但如果長期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身體會開始利用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脂肪的分解過程中會産生較多的酮體,而酮體的增加會影響尿酸的排洩,使其更容易在體内堆積。
如果本身尿酸水準偏高的人,長期晚上不吃主食,可能會加速尿酸的沉積,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此外,尿酸升高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以,如果發現自己在減少主食後尿酸名額異常,可能需要調整飲食習慣,以免長期影響代謝平衡。
腸道菌群失衡,消化功能下降
有位老年患者,長期以來排便規律,但自從晚上不吃主食後,排便變得不規律,有時候幾天不排便,有時候又容易腹脹,甚至腸道偶爾有不适感,感覺消化能力明顯下降。
很多人不知道,腸道菌群的平衡和飲食結構密切相關,而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比如糙米、燕麥、全麥面包等,是腸道有益菌的重要食物來源。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腸道菌群的食物供應減少,可能會導緻有益菌數量下降,而有害菌相對增多,進而影響腸道的正常功能。
此外,碳水化合物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食物更順暢地通過消化道,如果攝入過少,可能會導緻腸道蠕動減慢,增加便秘的風險。
研究發現,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的人,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往往較低,消化系統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
是以,如果發現自己在晚上不吃主食後,消化功能下降,排便不規律,可能需要适當調整飲食,以維持腸道的健康狀态。
長期饑餓信号影響新陳代謝
有位患者,嘗試了幾個月晚上不吃主食的飲食方式,剛開始體重下降了一些,但後來發現,稍微多吃一點東西,體重就很容易反彈,甚至比之前更難控制。
很多人以為減少主食攝入可以幫助減肥,但實際上,長期不吃主食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基礎代謝率。
研究發現,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過低時,身體會進入一種“節能模式”,降低能量消耗,以适應長期的能量供應不足。
短期來看,體重可能會下降,但一旦恢複正常飲食,身體會更傾向于儲存能量,使脂肪更容易堆積。
此外,碳水化合物在刺激瘦素分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瘦素是調節食欲和新陳代謝的重要激素,如果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瘦素水準下降,可能會導緻食欲失控,甚至容易暴飲暴食。
是以,長期晚上不吃主食的人,雖然短期可能會瘦,但代謝水準下降後,更容易形成“易胖體質”,體重管理會變得更加困難。
晨起時如果手指比平時更冰冷,可能說明夜間血糖較低,或者血液循環受到了影響。
這時候可以适當調整晚餐的飲食結構,比如增加一些緩釋糖分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等,幫助維持血糖的穩定,讓代謝更健康。
每天晚上都不吃主食,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身體變化,包括夜間低血糖影響睡眠、尿酸水準升高、腸道菌群失衡、基礎代謝率下降等。
如果發現自己在減少主食後,身體狀态變差,就要适當調整飲食結構,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平衡的狀态。
健康飲食不是單一的限制某種食物,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點,讓身體既能擷取足夠的能量,又能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适,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晚上不吃主食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
參考資料
[1]徐婷,袁名揚,李嘉欣,等.營養與飲食在老年人認知障礙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