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成都稱帝,史稱“大西”。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張獻忠就把自己在四川的那點家底輸了個精光,灰溜溜的逃回了陝西。張獻忠大軍本有數十萬之多,而且手下猛将如雲,為什麼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内就被迫離開四川了呢?
入四川
自古以來四川都是非常适合發展割據政權的,正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張獻忠率先控制四川,其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開局。張獻忠本是延安人,粗通文字,雅号靜軒,張獻忠的人生也有着不錯的開局,此人原本是延安府的捕快,算是公務員。
而且張獻忠和李自成不一樣,張獻忠可沒有被開除,他是主動投軍當了軍人,但是諷刺的是,他是因為膽大妄為而從軍,卻也因為膽大妄為而觸犯了軍法。于是張獻忠被判了死刑,總兵王威準備當衆将其斬首。但是主将陳洪範看張獻忠不肯求饒,起了愛才之心,主動到王威面前為張獻忠求情。
是以說,張獻忠其實是可以免于一死的,但是問題是他自己并不清楚這一點,是以張獻忠就趁着看守松懈的時候直接掙脫跑路了。不久之後的崇祯三年,陝西的流民發動了大起義,張獻忠作為一個逃犯,自然沒什麼說的,幹脆也投了起義軍。
而且張獻忠這種人,他是不會甘居人下的,是以也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在陝西米脂縣聚衆起事,号稱所謂的“八大王”。第二年,張獻忠率部加盟了王嘉胤的聯軍,成為所謂“三十六營”之一,因為張獻忠能征善戰而且膽子特别大,是以他的這一支很快就成為了三十六營之首。
當時李自成也在三十六營之中,張獻忠和李自成也就這樣的成為了戰友。王嘉胤死後,張獻忠和李自成主動的投靠了高迎祥,當時高迎祥就自稱闖王,而李自成和張獻忠則是闖将。崇祯八年,荥陽會師之後,張獻忠跟随高迎祥一起向東部地區進軍。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與李自成的沖突開始逐漸突顯,二者最終分兵,兩人一南一北,一個在長江一個在黃河活動。崇祯九年,張獻忠被總兵左良玉與陳洪範兩路夾擊,被打的一敗塗地,甚至張獻忠自己額頭上都中了一箭,差點命喪當場。
張獻忠手下的将領劉國能看張獻忠不順眼已經很久了,幹脆就直接投降了明軍熊文燦,張獻忠得知情況後非常的擔心,害怕劉國能将自己的底細向熊文燦和盤托出,那麼他恐怕就完蛋了。是以張獻忠決定搶先一步和陳洪範聯絡,畢竟兩人早就相識,張獻忠是決定直接向明軍投降。
陳洪範和張獻忠早年相識,當然也不願意看着熟人就這麼被逼上絕路,于是又在熊文燦面前為張獻忠說了好話。熊文燦也就此接受了張獻忠的投降,條件也很寬厚,他仍然可以統帥自己的舊部,屯兵在谷城,軍銜是副将。
張獻忠為了表達誠意也主動的招降了羅汝才,但是張獻忠在養好傷之後,既不解散自己的起義軍,也不參與對李自成的征讨,而是把守在谷城加強訓練,直接閉城自保。崇祯十一年,張獻忠因為明廷對自己的刁難,以及受到李自成起兵的影響,再次反叛了大明。
面對明軍的精銳,張獻忠采取了避實擊虛的戰術,明軍被打得疲于奔命,但是張獻忠所部卻并未受到什麼太大的損失。崇祯皇帝急了眼,直接砍了當初招降張獻忠的熊文燦。崇祯十六年,張獻忠所部攻入武昌城,這也是張獻忠打下來的第一個大城市,而在武昌張獻忠也展現出了自己殘暴的一面。
他強征了城内十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青年男子入伍,随後将其他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殺,屍體被投入江中,一時間整個長江之上全都是浮屍,江裡的魚兒倒是吃的膘肥體壯...除此之外,在武昌的楚王也被張獻忠投入長江活活淹死。
張獻忠之是以會選擇進入四川,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了李自成的刺激。張獻忠和李自成原本都是“流賊”,所謂“流賊”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根據地,如同蝗蟲一樣在各地流動。張獻忠從崇祯三年起兵到崇祯十七年入川,整整十四年的時間其實都在不斷的流竄作案。
十多年裡他走過了陝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和湖北多個省份,主打的就是一個快速移動,之是以這麼做主要有兩層原因,其一是為了躲避官軍的追殺,第二則是為了“打糧”。“流賊”都是由流民所組成的,如果沒有糧食的話肯定也就潰散了,是以他們攻打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劫掠糧食。
張獻忠和李自成不同,他的劫掠對象從豪門大戶到市井小民全都包括,張獻忠除了在打下武昌後拿楚王的金銀赈濟了一次災民之外,就沒有赈濟災民的記錄了,更多的還是燒殺搶掠。然而李自成稱王之後,張獻忠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此時的李自成已經痛定思痛,決定改變政策,不再騷擾群眾,而是開倉放糧,赈濟災民,這讓李自成在很多人心中成為了新的“天子”。張獻忠其實一直不是很看得起李自成,因為他比李自成更加能打,然而在看到李自成擁有如此高的民望之後,他卻非常的嫉妒羨慕。
在李自成橫掃北中國的同時,不願意向李自成俯首稱臣的張獻忠決定和李自成盡快脫離接觸,于是在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張獻忠帶着自己的大軍進入了四川。成都城牆堅固,張獻忠就命人在城外挖道地,在地下用火藥炸塌了城牆。
幾十萬起義軍攻入了成都,蜀王及其嫔妃全部自殺,其他的官兵則成了俘虜。短短一年之内,張獻忠就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割據勢力,除了遵義和一些邊遠土司之外,全省都被張獻忠所控制...
滅亡
控制四川後張獻忠先稱秦王,不久後又在成都稱帝,建立了大西政權。與此同時張獻忠在成都大興土木,原先的蜀王府被大規模的改建成為了所謂的“皇宮”。然後又将自己的四個義子封為大将軍,随後又從自己搶來的女人中挑選了三百多個作為妃子,閹割了一批孩子當太監。
既然當了皇帝,無論如何也要正經一些,是以大西政權建立之初,大西軍的軍紀其實是很嚴明的,除了頑抗者之外絕不濫殺,這也是大西國軍民最為融洽的一段時間。但是面對反抗,張獻忠能夠拿得出手的手段也隻有暴力鎮壓,民怨也在一點點的積累。
除此之外,張獻忠在經濟和治理上其實也沒有什麼水準,最開始依靠沒收官員和蜀王的資産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軍隊開支之後,張獻忠手頭就沒錢了,為了讓部隊吃上飯,張獻忠決定允許部隊“打糧”,但是大西軍在四川“打糧”不是隻打地主,而是什麼人都打,于是四川一時間民怨沸騰。
大量的百姓逃入山林,田地大片的荒蕪,大西軍反而更找不到食物了。随之而來的便是軍事優勢的喪失,張獻忠之是以能夠在明末亂世中脫穎而出,其實就是因為他的騎兵數量多,是以移動速度很快,然而拿下四川之後,從來不打防禦戰的張獻忠也隻能将自己的部下派到各地保衛控制區。
流寇本身就沒有什麼紀律性,是以他的兵派出去之後,基本上很快就不見蹤影了。随着曾英攻入四川拿下重慶之後,四川竟然出現了全民反抗張獻忠的情況,各地都在當地富家大戶和原地方官的上司下聚衆自守,張獻忠所部非常被動。
戰局越是緊張,張獻忠也就愈發殘暴,他開始肆無忌憚的随便殺人,甚至到了見人就殺的地步。張獻忠還很讨厭讀書人,是以就假借科舉之名将數千四川讀書人騙到了青羊宮,随後全部都殺了,唯獨留下了一個姓張的書生,此人才華橫溢,張獻忠非常的喜歡,但是因為太喜歡,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喜歡,張獻忠後來把這個人也斬首了...
1644年11月10日,張獻忠驅趕成都百姓到東門外九眼橋屠殺,殺的過程中天上突然響雷三聲,于是張獻忠便命人朝天放炮三響,老天他也必須對着幹!順治三年,豪格和吳三桂進攻四川,張獻忠臨走前将成都屠城,并且放火燒城。
1647年,張獻忠在西充被清軍包圍,在作戰過程中被清軍放箭射死,就此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而張獻忠的失敗,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過于殘暴,不可能成功...
參考資料:
《張獻忠的流寇人生》 李建華
《張獻忠——農夫,武夫,屠夫》 曹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