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炸來了!
2月27日晚間,小米召開“史上最高端”釋出會,帶來兩款旗艦産品——小米15 Ultra和小米SU7 Ultra。
雷軍宣布小米SU7 Ultra釋出,定價52.99萬元。而小米15 Ultra則是6499元起,“不漲價”。
雷軍:2025年研發投入預計達300億元
AI及相關業務将占四分之一
釋出會上,小米集團CEO雷軍發表演講。
他表示,小米堅持技術立業,2021-2025年,預計五年研發投入1050億元,2025年預計達300億元,AI及相關業務将占四分之一。
他表示,2024年僅9個月時間,小米汽車累計鎖單248000台,累計傳遞135000台。充電網絡接入102萬根公用樁,相容度領先,已覆寫365個城市。
他表示,小米15是小米最成功的旗艦手機産品。他援引資料稱,2025年1月,小米手機以16.8%的市場佔有率位居中國第二。該榜單顯示,第一名為華為,vivo、OPPO和蘋果則分别位居第三、四、五名。
小米SU7 Ultra釋出,定價52.99萬元
雷軍在釋出會上官宣小米SU7 Ultra釋出,定價52.99萬元。而此前,小米SU7 Ultra預售價為81.49萬元,也就是說相比預售價,SU7 Ultra降價28.5萬元。
雷軍表示:“我們不覺得高價有面子,而是說這個價值要貴的有道理,要喜歡這輛車的人真的買得起!”
雷軍介紹,小米SU7 Ultra有5種外觀顔色:閃電黃、太空銀、鹦鹉綠、珍珠白、曜石黑。有三種内飾顔色可選。
SU7 Ultra目标成為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産車,搭載小米超級三電機系統,标配賽道版散熱系統、制動系統,紐北調校底盤系統,标準版就能直接上賽道。
小米SU7 Ultra出廠即搭載端到端全場景智駕、小米澎湃智能座艙;智駕總算力達到10.68EFLOPS,優質場景片段積累超1000萬Clips,智駕更智能、更拟人;智駕無憂使用,小米智駕保障服務将提供最高300萬保障金額。漫遊尋位泊車與極窄庫位泊車将在三月開啟先鋒體驗。
另外,SU7 Ultra紐北限量版售價81.49萬。
對于保時捷回應SU7 Ultra圈速超過了保時捷Taycan Turbo GT,成為了上賽最速量産車。
雷軍表示,“沒想到保時捷直接回應了。我看完以後我被震驚了,國際大廠有格局。看了回應更加佩服保時捷。保時捷面對過無數像我們這樣愣頭青的挑戰者,不僅有格局更有實力。保時捷的回應這條我讀了十遍以上。和保時捷這樣的國際大廠競技絕對是我們小米的幸運,哪怕是我們輸了也不丢人。”
小米15Ultra,6499元起,“不漲價”
釋出會上,盧偉冰公布了備受關注的小米15 Ultra的價格:12GB+256G 6499元起,“沒有漲價”。
此前,盧偉冰在微網誌表示,小米手機未來5年高端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在“6000元+”價格段實作規模化的突破。雷軍此前也曾在直播中表示,上一代小米14 Ultra起售價為6499元,這一年來研發成本以及器件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上來說,小米15 Ultra一定需要漲價。
盧偉冰介紹,小米15 Ultra搭載骁龍8至尊版晶片,6000mAh小米金沙江電池,是小米史上續航實力最強Ultra。
另據小米公司微網誌消息,小米15 Ultra搭載高性能天線組、三顆通信晶片,搭配AI全場景優化,讓通信性能大度提升,遊戲、直播等延遲大幅降低。支援無網通話,挑戰行業最遠7km雙向通話;并全系搭載天通衛星通信,全球首發手機直連衛星資料功能;還有北鬥、天通雙衛星版,搜星速度更快。
據悉,小米15 Ultra細節設計包括:傳承經典黑銀拼色,進階荔枝皮紋理;高強度四曲包裹中框,一體火山口鏡頭設計;全等深微曲屏,裝配小米龍晶玻璃2.0。
小米15 Ultra手機背面的攝像頭模組采用了圓形設計,内部有四顆攝像頭。攝像頭模組上還标有“LEICA”字樣,表明這款手機與徕卡合作,在攝影方面會有特别的優化。不僅如此,該機頂部還擁有專門的“Ultra”字标,與小米SU7 Ultra的字型一緻。
小米大力推進高端化戰略
股價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月27日早盤,小米集團-W股價盤中一度漲超4%。
這一強勢表現不僅重新整理了小米集團股價的曆史紀錄,也使其創始人雷軍的财富水漲船高。有媒體報道稱,雷軍成功超越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成為中國新首富。
圖檔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不過,午間小米股價一路下跌,最高跌超8%。截至收盤,小米集團-W(HK1810)報53.1港元,跌5.68%。
據第一财經,針對小米創始人雷軍身家超過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升任“中國新首富”的消息,雷軍在武大校友群回應稱:假新聞。另據記者查閱彭博實時億萬富豪榜,目前鐘睒睒位列第24位,雷軍位列第31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過去,小米的估值主要依賴其手機業務,尤其是中低端市場的銷量。然而,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小米開始調整其業務結構,注重多元化發展。如今,小米的核心業務已經擴充到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産品、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智能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這些新業務的發展不僅為小米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使其估值邏輯從單一的手機業務驅動轉變為多元化業務驅動。
近年來,小米大力推進高端化戰略,通過底層技術自研,如影像技術、晶片技術等,緻力于實作産品差異化,提升品牌附加值。高端機型的市場表現對手機業務的估值影響日益顯著,小米手機業務的估值邏輯正從單純的銷量驅動逐漸轉變為對産品技術含量、高端機型占比以及品牌影響力的綜合考量。例如,小米15 Ultra等高端機型的推出,不僅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也為其帶來了更高的利潤空間。
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快速發展也是其估值邏輯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SU7等車型的傳遞和新車型如SU7 Ultra的推出,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逐漸提升。市場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估值也從關注前期研發投入和車型規劃轉變為考慮車輛的傳遞量、銷售收入、産能擴張計劃、二期平台的發展潛力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等多個因素。
随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小米也積極将AI技術融入其産品和服務中。目前,手機與作業系統正向AI技術相容與應用提升的方向發展,作業系統的AI技術創新應用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小米通過建構物聯網生态,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裝置等連接配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态系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消息、九派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