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什麼天氣睡覺最舒服?那肯定是下雨天。天空飄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再配上适宜的溫度,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晚,都會很快進入舒适的夢鄉。
那這個下雨天是有什麼神奇的魔法嗎?為什麼有這麼強大的“催眠”效果?
圖檔源自網絡
其實這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玄幻。
首先雨聲跟流水聲、鳥叫聲這些都一樣,屬于“白噪音”。
“白噪音”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噪音,它具有均勻的頻譜分布,換句話說它包含了所有頻率範圍内的音頻信号。
研究表明,白噪音能誘發α腦電波,使大腦沒有意識地進入放松狀态。白噪音可還以過濾或分散聲音,幫助人們掩蓋其他噪音,減輕噪音帶來的精神壓力。
是以相對于汽車鳴笛、狗叫、打鼾或是孩子打鬧等這些令人心煩的聲音,白噪音令人舒适,提供一個甯靜的睡眠環境。
圖檔源自網絡
很多所謂的“催眠”主播,就會在直播時播放白噪音,來達到助眠的效果。國外也有利用白噪音來停止嬰兒哭啼的案例,或是上班時聽白噪音來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雨天除了帶來涼爽的溫度外,空氣中的氧含量、氣壓的偏低,也會讓人昏昏欲睡,這也是陰雨天人容易打瞌睡、沒精神的原因。
因為下雨天,綠色植物受到的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不充分,同時空氣濕度大,導緻空氣中水蒸氣較多而氣壓偏低,于是稀薄的空氣中氧氣含量也相對減少了。
圖檔源自網絡
我們的大腦在氧氣含量降低時,就會進行一種保護性的調整,比如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度,困意也就緩緩襲來了。
并且雨天昏暗的光線不僅降低氧含量,我們的身體還會分泌褪黑素。
褪黑素是我們體内的一種特殊物質,它能讓人縮短入睡時間調節睡眠品質,是一種促進睡眠的激素。
褪黑素由腦松果體合成,它通常在夜間分泌,白天光線較強時分泌會受到抑制。是以下雨天暗沉的天色,褪黑素便會分泌一部分,是以才有絲絲倦意。
圖檔源自網絡
如果是雷雨天,閃電與空氣和雨水的摩擦還會産生負大量負離子。
這個負離子不僅可以改善提高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還具有催眠和鎮靜的效果,提高舒适度。
另外,雨天的安全感也是晴天所不能給的。
圖檔源自網絡
在原始社會時,我們的祖先大多居住在山洞或茅屋中,那時候還沒有各種防禦工具,時刻擔心野獸的襲擊,不管白天黑夜,睡覺都不踏實。
但下雨天不一樣,因為雨天野獸們通常也不會出來覓食,于是人們才會放松警惕,得到短暫的安全感,才能安心的入睡。
就算在古代,下雨天也代表着無所事事,不用出門勞作,不用擔心地裡的莊稼,隻有在家躺床上睡覺了。
圖檔源自網絡
是以說,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保留在基因中的潛意識。
那麼如果你那裡正好下雨了,趁着雨聲美美地睡一覺吧。
來源:“有趣冷知識”
作者:佳遇秋楊
編輯:馬京京、阿傑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