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七裡河區西站街道文化宮社群轄區的一家古香古色的金城國魚館,仿佛踏入了一個夢幻的水世界,曆史的韻味與生命的靈動交織在一起。這裡的主人劉克勤,一位金魚愛好者中的傳奇人物。他既是這家金城國魚館的老闆,也是蘭州市金魚協會的秘書長。
對于劉克勤來說,七八歲時與金魚的初次邂逅,便是那照亮他人生之路的第一縷星光。金魚如一顆神奇的種子,悄然落入他的心田,從此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
1 從小就對養金魚感興趣
劉克勤是80後,從小一直比較喜歡金魚,最早接觸金魚是七八歲,主要受身邊人的影響,因為家裡人和鄰居都在養金魚。“我一直以來都特别喜歡金魚,小時候上學時我自己也養了一些,但是一直也沒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能把它們養好、養大。”
“我養的第一條金魚是鶴頂紅金魚,也是上學的時候養的第一缸魚。當時是在雁灘花鳥魚市場買的,覺得特别喜歡。那時候的魚雖然價格不高,但是魚的品質整體比現在的魚品質要好。上學前、放學後都要看一眼我的魚,那時家裡桌子上放着一個罐頭瓶,裡面養着一條魚,雖然不是特别好的品種,但隻要有條活魚在裡面遊,我看着就挺高興的。後來,從愛好慢慢變成一項事業,我覺得這樣也不錯。”劉克勤說。
2 把熱愛變成事業:追逐金魚之夢
長大後,劉克勤并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一份傳統的職業。他毅然決定将自己對金魚的熱愛變成一生的事業。他開始深入研究金魚的養殖技術,學習如何培育出更加健康、美麗的金魚。
一直到二三十歲的時候,基于對金魚的喜好,劉克勤就想着能做相關的工作,對自己的愛好有一個交代,也是對傳統的一種繼承。後來,他通過跟其他養金魚的人交流,加入了中國金魚協會,了解到更多的養殖方法和技巧。“其實,中國金魚的觀賞品鑒是有嚴格标準的,包括魚的身形、尾形、臀鳍、腹鳍,包括遊姿、鱗片、顔色,還有身體的一些角度等等,另外,怎麼去觀察魚的病态、怎麼正确養殖、投喂飼料等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事。”劉克勤笑着說。
3 蘭州金魚飼養史源遠流長
據劉克勤介紹,蘭州金魚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建文年間,公元1399年,由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将肅王府遷移到蘭州時帶入蘭州。朱楧在蘭州修建了魚池子、水洞樓等景點,供人們賞玩金魚。明末,肅王府毀于戰火,金魚流散到民間,開始在蘭州普及。
劉克勤小時候通常見到的是最正常品種的金魚,比如國獅金魚、蝶尾金魚。蘭州人對蝶尾金魚的喜愛遠超過其他地域的人,可稱是“癡迷”,是以對金魚的品質、品相、遊姿、尾形、身形要求特别高。“我當時自己也在研究繁育金魚,但是我繁殖出來的金魚,跟我們一般看到的那些所謂的‘精品蝶尾’還是會有差異。是以後面幾年我也是在慢慢摸索,也試過從外地引進一些蝶尾的魚跟蘭州的魚進行結合,看能不能做出來一些能代表蘭州特色的蝶尾金魚。”劉克勤說。
有時候,一缸魚裡面肯定有劉克勤特别喜歡的某一條,他當時就想着能把每一條魚都像複制模具一樣,做出一模一樣的體态和尾形。但養的時間長了以後,他發現金魚其實是一種“水中精靈”,人為過度幹涉,隻能影響到它的“真實美”,金魚的遊姿、體态上的“美”,每條魚都不一樣,這種“美”并不是人類的行為能幹涉的。
4 創業之路挑戰重重
金城國魚館是在2023年8月份開始建的,11月份整體完工。在此之前,劉克勤在花鳥魚市場賣魚,一賣就是12年。2024年,蘭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術(傳承人劉克勤),被評為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起初養金魚時,劉克勤也面對過巨大的挑戰。“剛開魚店那幾年,幾乎每天都會死魚,每天早晨去魚店第一件事就是先撈死魚,就這麼撈了将近一年到兩年。好多人都覺得養魚很簡單,從漁場發過來以後隻需放到水裡,這種想法其實是對金魚不太了解。從漁場發過來的金魚首先需要殺蟲、做檢疫。而且每個地方的水質都不一樣,不同的水質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劉克勤回憶道。
能夠成功解決死魚的問題,劉克勤也是因為一次機緣。當時他出去認識了很多同行朋友,聊天中學習到了許多經驗,包括怎麼取魚、怎麼檢疫、怎麼殺蟲。劉克勤回來後試了一下,發現确實管用,是以他認為養魚也要不斷地學習。
5 樂在其中 養魚亦是養心
劉克勤說:“養魚其實就是養心、靜心。”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掌握養魚技巧,損耗非常大。他記得有一次花了12萬元買來的魚,3天之内2000條魚就剩6條了,剩下的全死了,當時劉克勤感覺這一整年的營業收益3天就全沒了。後來他才發現,發魚商家寄來的魚屬于“坑魚”。“坑魚”就是大坑裡養的,他們把魚撈出來以後,沒有經過殺蟲、殺菌直接就送過來了。
“養魚就是養心,現在的社會好多人生活壓力大,各個方面都比較浮躁,養魚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放松心态的事情。我把中國最傳統的養魚技藝,包括養魚的觀賞、品鑒,都融為一體,就像我們平常喝茶是一個道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慢慢培養感情。”劉克勤笑着說。
6 養殖之道:科學與經驗的結合
培育金魚是一門藝術,需要耐心、細心和匠心。劉克勤深知這一點,他對每一條金魚都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養殖金魚需要科學與經驗的結合。他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方法。
“金魚一般三四月份開始繁殖,成熟的雌雄親魚備好後,即可進行人工授精,整個操作過程要迅速。取一個小盆,注入深約15公分的清水備用,先取雌魚卵子,用右手手掌和食指,從胸鳍處的前端開始輕輕向後腹部兩側壓過,即有卵子從洩殖孔流出,連續輕壓數次,到足夠受精所需的數量為止。用同樣的操作方法,取出雄魚精子置于盆内,迅速水準擺動魚尾,如同自然産卵時雌魚尾部擺動那樣。使卵能夠較為均勻地散落于盤底,這樣精液就能全部浸入卵子,使卵子能充分受精。靜置半小時左右可換新水,後将盆放置于陽光照射的地方,一般三到四天左右就能孵出小魚。”劉克勤一邊用手輕輕撥動着金魚一邊說。
7 “金魚人生”精彩無限
從七八歲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金魚養殖專家,劉克勤用自己的熱愛和執着書寫了一段精彩的“金魚人生”。
說起未來的展望,劉克勤表示,自己正計劃依托蘭州市金魚協會搞一個蘭州金魚保育基地,養殖一些傳統金魚和蘭州人喜歡的金魚品種,後續可能會推出新的品種。他想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國金魚、傳統金魚的文化,還有蘭州金魚的文化底蘊。
“養魚、玩魚的人都是比較有愛心的人。”喜歡金魚是劉克勤從小的一個夢想,他也想把金魚做成蘭州一個新的名片。他相信,金魚不僅僅是一種寵物,更是一種生活态度,一種能讓人們在喧嚣塵世中尋得甯靜與美好的精神寄托。他願以自己的執着與努力,讓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金魚帶來的魅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蘇曉 記者 華曉婧 魏琳 白靜 見習記者 楊嘉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