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吉林省長洪虎來到了北京解放軍軍醫總院。
他來到這裡不是為了看病,而是前來探望他的父親洪學智。
洪學智
洪學智見到了兒子自然高興得緊,笑眯眯拉着手對洪虎誇獎起來。
“我要誇你一句,四平烈士陵園的建立做得不錯。”
洪學智與洪虎
可還沒等洪虎高興,洪學智接下來就把這位大省長數落了一頓。
“但你做得不夠好!你這個省長是怎麼當的?為什麼四平戰役紀念館還沒有落實?”
洪學智不愧為虎将,即使人到晚年依然威勢十足,把一省之長都訓得服服帖帖。
可他為什麼會對四平戰役的相關紀念設施這麼在意?
為此甚至不惜把身為省長的大兒子一頓批評。
四平保衛戰是一場怎樣的戰役呢?他和四平戰役,又究竟有着多少難以割舍的回憶?
大戰前夕的四平
1945 年,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終于向中國俯首稱臣,正式投降。
這一曆史時刻,标志着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迎來了決定性的勝利,中國人民終獲渴盼良久的和平。
然而蔣介石卻在暗中籌謀新的戰争陰謀,其心可誅,其行可憎。
彼時的東三省地區經過了日本關東軍的十多年經營,已經是全國工業基礎最完善和強大的富庶之地。
是以在日本人撤離之後,這裡就成了我黨和國民黨經營争取的最主要目标。
東北是全國之重,而四平,則是東北重中之重。
四平坐落于松遼平原,把控着入關後徑直通往東北腹地的交通要沖,其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
而且四平毗鄰東北主要工業基地城市,可以說是東北工業寶庫的一道門闩。
這緻使四平的戰略地位大幅提升,兩黨于四平皆有所建設。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為雙方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
在無數明争暗鬥之後,我黨在東北地區獲得了大量民心。
46年4月份,東北民主聯軍則趁此機會,一舉拿下了四平并實控。
也許是四平的丢失刺激了蔣介石,也許是全國的民心盡歸我黨讓他瘋狂。
在民主聯軍解放四平十餘天後,國民黨集結第七十一軍在内的數萬人向四平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四平戰略地位甚為重要,而四平人民方才掙脫束縛,迎來解放。
如果此時退卻,那過去的全部犧牲都成了一片雲煙。
既然蔣介石不顧民族大義進攻四平,那東北民主聯軍也斷無任人宰割的道理。
四平保衛戰,就這樣轟然拉開帷幕。
浸沒血火中的四平
四平大敵壓境,我黨立刻召集了東北地區近乎全部的優勢力量前去支援。
大批部隊和指揮官開赴四平,洪學智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他正擔任遼西軍區副司令一職,負責四平城區的協助防禦。
雖然是協助防禦,但他所面臨的兇險一點不比正面戰場小多少。
國民黨出動了兩個軍,總計兵力超過七萬人。
而我黨當時保衛四平的兵力,隻有不到四萬人。
而且蔣介石為這次行動下了血本,調撥了大批美式軍械給前線。
這就導緻雙方的實際火力,可能相差五六倍以上。
四平保衛戰戰線長達百裡,國軍在各處戰線火力配置各不相同。
其中受攻擊最猛烈的,正是洪學智的六縱所守位置。
國軍放棄了堅持大規模突擊陣地,始終堅持發揮炮火優勢。
迫擊炮,步兵炮,榴彈炮……每時每刻都有炮彈炸響萦繞在六縱陣地上空。
前一秒還在工事裡頑強射擊的戰士,下一秒就可能随着炸響消失在深坑之中。
就連洪學智的指揮所,也受到過炮彈波及而犧牲了不少軍官。
多年以後,洪學智曾經這樣形容當時的戰況。
“陣地難守啊,一分鐘就能有五六十發炮彈砸下來,别說戰士了,連壕溝都給炸平了。”
如此慘烈的傷亡沒有讓洪學智退縮,國軍的重炮也沒讓六縱膽怯。
在每次炮擊過後,幸存的戰士們總會從土坑中沖出。
迅速組織起完整的陣地防禦,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
但戰士的英勇抵抗,并不能改變雙方懸殊的實力差距。
第七十一軍在擁有絕對火力優勢下,還遲遲拿不下四平。
這刺激得蔣介石更加瘋狂,繼續向四平增兵。
在艱難據守四平數月後,黨中央無奈決定戰略撤退。
這時的四平戰線上,已經到處都是硝煙烈火和鮮紅的土地。
洪學智也跟随大部隊一起撤退到了松花江以北。
雖然四平保衛戰暫時結束了,但慘烈的犧牲和戰況讓洪學智刻骨銘心。
那些平日裡對他笑着敬禮的戰士,大多數都化作英魂永遠埋葬在四平了。
在這之後,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建為解放軍野戰軍序列。
後續發起過數次奪取四平的反擊之戰,但機緣巧合下洪學智都未能參與。
這也讓洪學智對四平更加耿耿于懷,難以忘記。
解放後的四平
1948年,在經曆了四次血戰後四平終于迎來最終解放。
四平解放之後,洪學智第一時間就去了四平,緬懷曾經的傷痛。
當他重遊舊地,往昔犧牲的數千名戰友的身影浮現在他眼前,令他雙目盈淚,虎軀微顫。
他内心的郁結不僅未得消解,反倒越發強烈。
這股愁緒在他心中不斷積聚,似一團無法驅散的陰霾。
1962年,洪學智再次順道來到四平。
此時他聽說四平保衛戰的烈士陵園已經建成,立刻前去參觀吊唁。
可他來了之後才發現,陵園老舊缺失管理。
烈士墓碑字迹不清晰,陵園植被缺少,看起來灰蒙蒙光秃秃。
這讓他心裡暗暗記下了此事,發誓全國困難過去後,一定要讓烈士陵園煥然一新。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毅然踏上經濟發展的高速路,發展之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
洪學智這才把深埋在心裡的事說了出來。
他囑咐身為吉林省長的兒子,告訴他一定要重修四平保衛戰烈士陵園。
當年的戰士們付出了那樣慘烈的犧牲,不能讓他們死後的陵園一片破敗。
在這之後,四平烈士陵園進行了整體翻修。
高聳的紀念碑和幹淨平整的過道友善了無數群眾,前來緬懷吊唁烈士。
郁郁蔥蔥的紅星楊長滿了每個角落,讓烈士英魂們在此安息。
2004年時,即便是身在病中,洪學智依然沒有忘記督促洪虎,抓緊建設四平保衛戰紀念館。
在洪虎卸任省長後,紀念館的建設沒有被放棄。
在兩位省長的協力督辦之下,四平英雄廣場終得建成英雄紀念館。
這裡記錄着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四平所做出的一切,讓每一個四平人都能銘記他們的付出和犧牲。
在聽聞紀念館終于落成後,已經衰老至極的洪學智不由得開懷大笑。
四平保衛戰這個貫穿他後半生的遺憾,終于在幾十年後用這樣的方式得以彌補。
結語
四平保衛戰烈士陵園和四平戰役紀念館,如今已成四平重要景點。
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人和小朋友前來,讓我們能仔細了解當年革命勝利之艱難。
而奉獻和犧牲的精神,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人之中永遠傳遞。
參考資料:
1、環球網 《四戰四平》
2、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訪談實錄】洪虎回憶“我的父親洪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