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露已成霜,沾籬菊自黃”,不知不覺之中,已經進入深秋,而霜降,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它的到來,也就意味着,天氣越發的寒冷,并且是秋季向冬季的一個過渡。古人将霜降節氣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霜降,并不是表示“降霜”,但是卻和降霜有着很多的關系。從本義上來看,它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而且“霜降”也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雖然霜降不是表示降霜,但是這個節氣前後,是否降霜對于後續的影響卻非常大。
今年的霜降節氣是公曆的10月23日,那麼打霜還是不打霜好?農諺咋說的?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農諺當中給我們的答案。
1、 霜不下,主來年三月多陰寒
古人喜歡占蔔,尤其是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之下,另外還善于總結規律,而通過觀察發現,如果霜降這天沒有霜下,那麼在來年的三月就會出現連續的陰寒天氣,也就是說,出現倒春寒的機率非常大,冬天很可能是一個暖冬。
2、 打了一斤霜,糧食無處裝
當霜降這天出現了打霜的情況,并且還特别的多,那麼就預兆着來年的糧食會迎來大豐收,而且家裡的盛糧的器具都無處去裝,可見糧食相當的多,那麼從側面也是告訴我們,打霜的話,會帶來風調雨順。
3、 一夜孤霜,來年有荒;多夜霜足,來年豐收
這個農諺則是強調了,不僅霜降要打霜,而且還要出現連續的打霜天氣,這樣來年才會豐收,如果隻是一天出現了打霜,那麼仍然容易出現鬧饑荒的一個情況,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如果連續出現打霜,那麼說明寒冷的天氣已緻。
4、 霜降不見霜,一冬暖洋洋
霜降如果沒有看見打霜的天氣,說明溫度并沒有下降,也就是說,秋季和冬季的過渡,沒有正常的進行,那麼寒冷就會延後,甚至到了冬天,還會比較的暖和,而這種事典型的反常,自然也會導緻莊稼難以帶來豐收。
5、 霜降不見霜,來年鬧饑荒
霜降如果沒有打霜,來年就容易鬧饑荒,和它類似的還有霜降無霜,主來歲無糧。意思其實也差不多,就是沒有見到打霜的話,容易出現氣候的不穩定,進而造成饑荒的一個天氣出現。
10月23日霜降,打霜還是不打霜好?
諺語給出的答案,已經非常明白,那就是打霜好,因為這個時候打霜,代表這天氣已經變冷,而且秋冬季節過渡的也比較的順利,到了冬季,也容易帶來降雪的一個情況,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在來年的時候,也就能取得很好的豐收。
朋友們,你們覺得霜降是打霜好還是不打霜好呢?古人說的這些到底靠不靠譜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