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漲之後抓主線:哪些行業有望走強?機構這麼看

本周以來A股整體震蕩,多次考驗前期跳空缺口。機構人士認為,複盤過往大漲行情,普漲之後能夠繼續領漲的闆塊均有基本面支撐。目前投資A股,仍需關注基本面,選擇具備比較優勢的行業。作為市場關注度最高的熱門闆塊之一,醫藥闆塊相對優勢明顯。

中泰證券日前研報表示,醫藥闆塊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未來的趨勢是向好的。伴随一攬子财政貨币政策的全方位落地以及市場信心的持續修複,醫藥闆塊位置底部、籌碼幹淨、基本面趨勢向好的優勢仍舊突出。展望後市,醫藥闆塊或是反彈的主力之一,新一輪配置醫藥的熱潮有望逐漸啟動,短期熱度高漲引發的階段性調整反而提供了配置良機。

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基金經理賀雨軒認為,醫藥闆塊在經曆近長達四年的調整後,基本面正在逐漸改善,估值水準具有較高吸引力,疊加長期增長潛力顯著,醫藥行業或有望成為市場下一輪行情的新主線。

估值低位疊加基本面好轉

醫藥行業或迎投資拐點

回顧過去3至4年的市場表現,醫藥闆塊經曆了多輪調整,申萬醫藥生物指數(801150.SI)從2021年6月初的13000點附近一路下行到2024年9月23日的6200點附近,市盈率也從41倍估值調整到25倍左右。

盡管伴随9月下旬的大漲,指數點位和估值水準有所回升,但截至10月17日收盤,醫藥行業29.69倍的估值水準仍處于近十年以來28.38%的曆史較低位置。如果從市淨率角度看,醫藥行業目前的估值水準更是處于曆史10%左右的分位,估值水準之低可見一斑。

即便從橫向比較看,醫藥行業目前估值的近十年曆史分位數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第13,顯示出較高的投資成本效益。2023年11月開始,發達國家的醫藥行業指數出現了20%以上漲幅,而大陸醫藥行業指數截止到今年8月則下行了25%左右。40%至50%的背離幅度,更加凸顯了A股醫藥行業指數的成本效益。

普漲之後抓主線:哪些行業有望走強?機構這麼看

基本面方面,醫藥行業在經曆了政策調整和市場洗禮後,行業内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出清,疊加去年中期開始,大量創新藥企業開始進入收獲期,整個醫藥行業的基本面正在逐漸改善,這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競争格局實際上變得更加有利,行業整體呈現出底部向上的趨勢。而從更宏觀的政策層面看,國家自2015年開始陸續出台帶量采購、醫保談判、門診統籌等政策引導醫藥行業向更高品質方向發展,通過壓縮管道水分的方式以價換量,敦促醫藥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發中,大大提升了醫藥行業的競争力。近年來,大中型醫藥企業在參與全球市場競争和争奪市場定價權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一些大中型企業有相當的一部分的營收來自于海外,這給國内醫藥企業帶來了更高的利潤率和更大的市場空間。

作為市場公認的“長坡厚雪”賽道,醫藥行業受益于産業剛需+人口老齡化加速+需求品質更新等因素,投資優勢日趨明顯。從國外曆史經驗看,醫藥行業的增速通常高于GDP增速,是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醫藥行業具有顯著的增長潛力。

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成長性更高

談及細分行業的成長性,機構人士認為,創新藥和能夠出海的醫療器械是醫藥行業中成長性較高的領域。這些領域的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研發費用占比,預示着未來可能帶來的收入和利潤增長。此外,消費醫療領域的成長性也不容忽視,尤其是随着醫療服務滲透率的提升,相關企業的成長潛力巨大。

至于成長空間有多大?這主要取決于醫藥行業的基本面、估值水準和市場情緒。專業人士強調,市場情緒和資金的短期選擇難以預測,但基本面和估值是投資者可以把握的關鍵因素。在目前市場環境下,醫藥行業的基本面正在改善,估值水準也處于曆史低位,這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入市時機。

在機構人士看來,醫藥行業的投資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股價上漲,更應關注行業的長期增長潛力。醫藥行業兼具消費和科技多重屬性,認知門檻較高,行業波動較大,普通投資者選擇個股進行投資的難度較大,而指數基金是買入一攬子股票組合,具有持倉透明、分散風險、交易便捷、費用低廉等優勢,是投資者捕捉醫藥行業成長機遇的良好投資工具。

醫藥指數基金種類豐富

滿足多元選擇

Wind資料顯示,截至9月13日,全市場醫藥指數基金共138隻,規模合計為1184.07億元,被跟蹤指數共40隻。這些醫藥生物指數根據其細分行業集中度及地區差異又可劃分為寬基類指數、主題類指數和港股及QDII類指數,其中主題指數又分為疫苗、創新藥、醫療器械、中藥等4類。

如何挑選合适的醫藥指數基金?賀雨軒以天弘基金旗下醫藥指數基金産品為例,系統闡述部分醫藥行業指數的特點。他介紹,國證生物醫藥指數(399441)是衆多醫藥行業指數中比較聚焦于生物醫藥細分領域的指數,其26%左右的行業權重為醫藥研發服務(CXO)、37%左右為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和疫苗、20%左右為生物藥、生物創新藥等,10%左右為生物醫用材料。該指數的成分股數量隻有30隻,是醫藥行業指數中成分股較少的指數,是以權重相對更集中一些,為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投資方向。

“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指數是偏向完整覆寫創新藥領域上市公司的指數,不僅包含生物創新藥,也包含化學創新藥以及與創新藥相關的醫療研發服務等,地域上覆寫了滬、深、港三地市場。編制方法上,除了對行業範圍和流動性方面做了要求,同時也增加了對公司研發投入規模和業績名額的要求。選股思路上不是簡單的按照市值來選,更類似于政策選股,可剔除部分魚龍混雜的醫藥公司。”賀雨軒介紹,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517380)是目前國内跟蹤恒生滬港深創新藥精選50指數僅有的一隻ETF。

此外,天弘基金還提供了覆寫醫療裝置、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的中證醫藥100指數基金,以及對标中證醫藥主題指數的增強型基金。其中中證醫藥100指數選取的是A股市值最大的100家醫藥公司,更加聚焦于大市值醫藥公司;由于采用等權重政策,波動性相對較大,适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尋求高波動性帶來高收益的投資者。而中證醫藥主題指數是選取醫藥衛生與藥品零售行業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成分股數量200隻,包括了更多的中小市值醫藥公司,覆寫範圍更廣,風險分散程度更高,适合風險承受能力适中、尋求穩健增長的投資者。

普漲之後抓主線:哪些行業有望走強?機構這麼看

賀雨軒強調,指數基金的透明性是其重要優勢之一。投資者可以通過指數公司的官網查詢到指數的具體成分和權重,進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投資組合。這種透明性使得指數基金成為投資者在醫藥行業投資中的一個可靠選擇。但醫藥指數千差萬别,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看好的細分行業和風險偏好,挑選合适的指數基金入手。

風險提示: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投資建議。指數基金有跟蹤誤差,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