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節公開課,老師竟然叫不出班上學生的名字”“照搬腳本,表演痕迹重”.....如今,“公開課”之風盛行。一方面,這是考察教師的專業教學水準的重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以公開課為切角暴露出很多問題。優質的課堂教學是什麼樣的?教師的教學水準有哪些展示次元?随着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競争力?本期,頂思主辦的“神奇教師”大賽資深評委們道出真相……
01 “照抄腳本”“形式大于内容”,課堂教學陷誤區
“聽評課時,如果看到老師敏銳地抓到學生在課堂上真實出現的問題,臨場發揮,讓課堂不完全按照‘預設的腳本’來,這樣的課我會傾向于打高分。”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創校校長、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進階顧問邬曉莉回憶多年的聽評課經曆時說,在這樣的課堂上,能感受到老師發自内心地對學生真實的愛,能夠啟發生命,點燃和呵護孩子們的興趣,以學定教,在教授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視育人。
記得當年有一次大型公開課時,有位學生突然流鼻血,邬曉莉馬上讓一位同學陪他去醫務室,然後馬上調整教學内容,讓剩下的孩子們運用正在學的營養和食物知識,用英文表達提供一個預防流鼻血的食譜。這樣的“臨場發揮”讓當時的教研員眼前一亮。因為這樣的“突發事件”,邬曉莉把課堂引導至一個新的方向,原本準備的是一個虛拟場景,最後演變成一個鮮活案例。讓教育自然發生,成了邬曉莉的主張。
邬曉莉在多年教學評審中發現,“把語言當知識來教”是語言類學科面臨的普遍性問題之一。而實際上,語言教學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學中應該滲透情感、态度、價值觀的教育,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運用語言來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參賽的許多老師仍停留在傳統架構中,缺乏持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廣州市斐特思學校表演藝術學院院長單伊俊也曾多次擔任頂思主辦的“神奇教師”大賽藝術學科組評委。他在教學評審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非常有創意的教學案例,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普遍問題,比如——
- 教學方法缺乏平衡和合理性:部分老師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和單一,而部分老師的教學方法又過于豐富,導緻課堂“形式”大于“内容”
- 數字化技術應用不足:在各項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化應用程式發展日趨成熟的今天,部分老師仍局限于傳統的PPT,白闆展示等手段,缺少對于數字化應用技術的關注和運用
- 個性化關懷不足:大部分教案的教學目标和過程還是相對統一,缺少對學生個體差異化的相關目标設定,個性化教育實踐不到位
02 校長、專家評委們眼裡,優質課堂的面貌什麼樣?
在單伊俊看來,一堂優質的表演藝術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激情與啟發,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欲望,進而引導他們探索自我潛力。同時,課堂内容不應僅僅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鼓勵學生挑戰自我,培養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舞台。
海澱區青苗學校初高中學術校長朱馭敏是頂思第六屆“神奇杯”教師大賽的科學與技術組評委,他認為,優質的課堂教學應當首先是以學生為中心。在科學與技術學科中,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科學素養與能力的培養。同時,一節優質的課堂首先要有明确的學習目标,明确幫助學生去實作具體學習目标的具體活動。每節課的開始應該複習與本課相關的前置知識,確定學生能夠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新的知識的建構。
另外,一個優質的科學課堂還應該注重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通過結合實驗、模拟和實際生活中的現象來講解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結果,幫助學生更好地建構和了解知識同時培養能力。課堂應該融入各種評估方法,尤其是形成性評估,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并根據情況調整教學政策。
優質的課堂教學還要照顧到不同類型的學習者,確定他們都能參與并從課堂中受益。比如,青苗學校的理念是“Love, Care, Support”,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需求,給予他們充分的支援,同時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最後,優質的課堂還應該幫助學生進行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課後提供相關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進展。
對老師教學水準的評價次元是多元的。朱馭敏認為評價教師,應該考察這幾方面:
專業知識:教師對所教授的學科有深入的了解
教學方法:教師能夠運用多樣的教學政策,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管理: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開展課堂活動,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自我成長:教師能夠持續進行自我反思并參與專業發展,不斷提升教學水準
單伊俊稱,一般來說,評價教師教學水準可以有多個次元和标準,比如教學内容設計的新穎性與适切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教學過程的互動性與引導性等等,以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與回報、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以及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等等。“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根據實際的場景和需求具體分析,不能‘套路’化,或者‘模式’化,這樣才能確定老師能夠被全面客觀的評價與‘看見’。”
邬曉莉特别提到,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應當不僅僅局限于本節課,還要能通過聽這節課,讓評委們能看到教師一以貫之的教學底層邏輯和育人格局。
03 同AI競争實力,教師靠什麼勝出?
如今,随着社會的快速更疊變化,AI技術的普及化,教師應當具備哪些核心競争力?多位教學專家和“神奇教師”大賽評委認為這些能力必不可少:
- 專業教學能力: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是其最基本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如何傳授知識與技能,如何影響學生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能力
- 數字化教學能力:能夠掌握數字化教學工具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而有效的利用這些工具輔助教學,遠端教學或混合式教學等
- 跨學科能力:教師需要能夠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從多元度了解和解決問題,例如全球變暖需要結合科學、社會學和科學等多學科知識來進行讨論
- 創新能力:教師需要擁抱并且使用新技術和新工具,例如AI、資料分析以及圖像制作等
- 個性化教能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 情感支援能力:教師需要關注并識别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生提供情感支援,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
- 合作溝通能力:教師需要與學校、家長建立長期的穩定合作關系,共同支援學生在校的成長
- 全球視野:教師需要具備全球化視野,幫助學生在全球化的社會中成長做好準備
- 終身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持續學習,包括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做研究型的教師,以适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