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中老年短劇題材爆火,社交平台的話題讨論量高達 6 億之多。“小鮮肉”不再吃香,“老霸總”成為新時尚。熬夜追劇磕 CP,這些不再是年輕人的特權,退休後有錢有閑的銀發族也緊跟上了時代潮流。
據潮新聞,家住浙江杭州的小張說,最近,他的媽媽“瘋”了。
一部最新短劇《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一個27歲霸總愛上45歲保潔大媽的愛情故事,吸引小張年過半百的老母親,接連不斷地砸進數千元看劇。
不同于以往的男頻女頻爽劇,《保潔老媽無極歸來》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反套路同時又處處是套路的極緻“中老年瑪麗蘇”。
據藍鲸新聞援引垂媒“新腕兒”10月16日報道,該劇近期連續四日登頂短劇星圖達人熱度榜。
《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也并非孤例,事實上近期一大批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霸道總裁短劇正在不知不覺中占據“媽媽們”的手機螢幕。
部分中老年題材爆款劇。短劇劇照
從《從五十歲閃婚開始》,到《一夜寵幸,閃婚老闆寵上天》,再到《五十歲的我懷了20歲霸總的孩子》、《人到五十,閃婚霸總》,明确面向中老年市場的霸總短劇層出不窮,資料也頗為亮眼。
而在甜寵類以外,親情類的《母愛無聲》、家庭情感類的《半生夫妻終成陌路》、逆襲類的《團寵老媽惹不起》等短劇,同樣受到中老年歡迎。
據潮新聞,DataEye短劇熱力榜顯示,熱度TOP5中,中老年短劇占據兩席。爆款短劇《閃婚老伴是豪門》,上線半月,累計播放量便高達5億次,連續霸榜數日。
據南方都市報,記者向該劇的劇本監制“花卷”了解到,該劇的充值金額在一周達到3000萬元左右,但這當中有80%左右是投流成本和管道費用,最後獲得的端原生收入為600多萬元,算是該公司春節後最賺錢的一部短劇。而據花卷透露,令人頗為意外的是,這部劇的小程式投流付費使用者中,有60%-70%都為男性使用者,年齡在41-50歲以及50歲以上的中老年占了其中的七至八成。
“國産短劇已經瘋了”等話題登上熱搜,引發不少網友吐槽。網頁截圖
8月起,短劇這把火,燒到了中老年人群體。以中老年人婚姻、家庭、事業奮鬥等主題的短劇,成為新的流量密碼。
即便女主角換成了近50歲大媽,霸總套路依然頗具吸引力。
《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中,27歲霸總與45歲保潔大媽相遇,非她不娶。狗血的是,這個大媽還是霸總爸爸初戀、媽媽情敵。結局更是離奇,大媽反轉逆襲,原是深藏不露的世界首富。
其中,剩女歧視、兒女欠債等沖突被無限放大,當男女主角一方幾乎自暴自棄時,總有一個天降總裁或大佬,瞬間擺平所有困難。全程巴掌扇得“啪啪”響,虐點與爽點齊飛,讓人欲罷不能。
保潔阿姨居然是男主父母的大學同班同學,當年男主爸爸還追過保潔阿姨。視訊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老年向甜寵劇“殺出重圍”之前,中老年使用者就已經在逐漸成為短劇付費的主要群體,消費習慣已經逐漸養成。
據南方都市報,花卷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我們做了很多典型的都市偶像題材的短劇,比如《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厲總你找錯夫人了吧》,都是給年輕人看的偶像劇,當時的主要付費群體也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春節後,我們發現這些短劇的主要付費人群發生了變化,40歲-60歲的中老年男性成了主要的付費使用者群體,這是市場發生的一個變化。”
據光明日報,有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顯示,在其調研的1022名短劇和微短劇使用者中,約有一半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60歲及以上使用者占比12.1%。可見,中老年群體,尤其是時間相對寬裕的老齡群體已經成為短劇的重要使用者。
短劇《閃婚五十歲》閱聽人畫像分析。WETURE資料截圖
光明日報指出,短劇市場逐漸覆寫中老年群體的現象,不過是文化娛樂市場的一次自然“演變”。而這樣的“演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提示,随着大陸老齡人群與年輕人群在數字媒介使用層面的差距逐漸縮小,市場在制作網際網路産品時,不應忽視老齡人群這個龐大的細分市場。這一群體擁有更多閑暇時間且消費能力不容小觑,内容創作者和平台不妨重視其需求,并調整相應的内容産出和供給政策,以滿足這部分使用者的需求,進而開辟出新的市場藍海。
編輯|陳柯名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潮新聞、藍鲸新聞、南方都市報、光明日報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