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有哥供應鍊聯合劍門共同發起的餐飲新勢力大會×劍門年會×有哥供應鍊源頭爆品市集在北京召開。“廚房食品黑馬”十月稻田參加活動,品牌創始人王兵參與圓桌論壇,與1000多位連鎖餐飲行業翹楚共話發展。
一個食品企業如何在相對成熟的賽道中,以差異化的方式尋求市場空間,并實作持續增長?從十月稻田的發展軌迹與近期披露的業績來看,他或許能為行業提供一個可參考的發展樣本。
雙重驅動,上揚曲線得之不易
據了解,十月稻田于9月底釋出2024年上半年财報,遞交了一份不錯的業績“答卷”,引發業内關注。财報顯示,十月稻田2024年上半年實作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17.7%;實作經調整淨利潤1.49億元,同比增長30.6%。
在報告期内,十月稻田深耕預包裝優質大米、雜糧、豆類及幹貨産品等現有品類,同時,拓寬多品類産品矩陣,拓寬銷售網絡,加強多品牌各有側重的商業模式,夯實供應鍊管理能力,一系列的組合拳動作為其利好業績提供穩定支撐。
穩健,成為十月稻田業績增長的關鍵詞。來自其招股書的資料:2020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别為23.27億元、35.98億元和45.3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9.6%,遠超行業平均水準。2024年中期财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26.2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淨利潤1.49億,同比增長30.6%。
财報資料顯示,公司的玉米産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其品類創新成效顯著。将玉米打造成輕食化、零食化的快消品,且在産品形态上做出許多創新,相繼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爆米花玉米粒等多款産品。在玉米業務上重點發力,使其成功收獲一條新的增長曲線。
在目前經濟周期變化與市場競争愈演愈烈的大環境下,依然能保持曲線上揚,這樣的企業屈指可數。一家企業隻有通過綜合實力檢驗及市場檢驗雙重“關卡”的大考,才能最終站穩腳跟,如果還能取得亮眼成績,則更顯難能可貴,充分展現企業的韌性、競争力及長遠發展潛力。
夯實基本盤,單品表現可圈可點
消費市場承壓、原材料價格上漲,宏觀環境的挑戰導緻2024上半年衆多糧油上市企業業績集體表現欠佳。
看十月稻田财報,單看大米産品的話,報告期内收入17.07億元,同比減少1.9%,主要由于受水稻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調整了大米銷售價格和産品組合,導緻低毛利率米種銷量下降,收入下降。然而,作為中國快速增長的廚房主食食品品牌,十月稻田已連續五年東北大米全國銷量領先,全管道累計服務1.3億中國家庭使用者,大米作為核心業務蓄力依然平穩。
再看以玉米為核心的雜糧、豆類及其他産品,報告期内實作迅猛增長,營收7.26億,同比增長151.9%。由于消費者對食品健康的需求增長迅猛,作為健康粗糧的玉米受到普遍認可,主食化趨勢水漲船高。十月稻田順大勢、抓趨勢快速布局玉米賽道,依托已有的深厚産業鍊沉澱及廣大使用者數量優勢,推出烹饪便捷、包裝精緻、安全新鮮等具有新“食”代标簽的玉米産品,備受使用者青睐,一躍成為賽道“黑馬”。
目前,十月稻田玉米品類已成為又一個億級單品,且還在繼續深耕中,以期健康消費藍海新增量。
波動增長,長線價值是制勝關鍵
隻有好産品才能赢得好市場,好銷量助力企業穩步增長,企業高品質發展賦能優質産品,這是一個以保證産品品質為起點的完整閉環。
十月稻田堅守東北及内蒙等優質農業産區,通過産地布局進行源頭發力,并在國内5個核心糧食産區投入數億元,建現代化工廠、上先進裝置,同時,還建立庫配體系,深耕線上線下多管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十月稻田不斷修煉“内功”,緻力于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廚房食品,為其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内功”深厚固然重要,内外兼修則會讓企業的綜合實力變得更強大。近期有注意到線上十月稻田TVC、海報、直播等傳播内容,以及線下機場大屏、梯媒等廣告,這種在營銷端不斷創新,賦能品牌力提升的動作,能充分激發外在的品牌效應。
在波動中求增量,是企業發展路上的自然規律,也是所有企業繞不開的一門“必修課”。短期的波動不能代表企業全部,從中洞見的持續“造血”能力,才是企業長遠價值所在。
十月稻田的韌性和彈性已顯現,從大米基本盤穩定到玉米品類突破,再到内外兼修的體系化布局,使其整體業務結構更顯穩固、抗風險能力更強、将來持續增長的确定性因素更多。
如果将眼光放遠,創造長線價值必然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制勝關鍵,在十月稻田身上已經窺見了這種能力,未來他将畫出一條怎樣的增長曲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