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38期總第112期)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38期總第112期)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38期總第112期)

學術前沿

時誠|資料權利的子產品化設計

資料權利是由資料持有者與不同相對方的法律關系組合而成的複雜系統,可分解為資料生産關系、持有關系、流通關系、征用關系等權利子產品,以此呈現多主體圍繞資料分享利益的價值生成格局。資料生産關系描述了資料持有者将與資料來源者有關的資訊記錄于數字化載體的過程,資料來源者與資料持有者分别享有法定在先權利子產品和資料财産權子產品,前者可通過以資料換服務、資料攜帶等向後者主張分享财産利益。資料持有關系是因資料持有者合法控制資料而相對于其他任何人的法律關系,資料持有者享有排他性的資料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資料流通關系可分為意定流通和法定流通,資料需求者有權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擷取和使用他人持有的資料,資料持有者負有向其提供資料的義務。資料征用關系是資料征用者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式征用資料所形成的法律關系,資料持有者可在特定情形下請求支付補償。(全文刊《東方法學》2024年第5期)

時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濤|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個人資訊保護風險的類型化與合作規制

從資料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資料收集、資料清理、資料标注、模型訓練、模型評估、模型部署與推理等階段均可能引發個人資訊保護風險,如未經同意處理個人資訊、違反目的明确與最小化原則、個人資訊濫用及洩露等。然而,位于規制譜系兩端的“自上而下的集中式規制”和“自下而上的分散式規制”均存在局限性,難以達到預期的規制效果。是以,有必要采用“自中而外的規制方法”,建構合作型規制空間,調整和激活不同規制體系的回應性和靈活性,最終實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個人資訊保護風險的合作規制。為此,有必要建構契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技法律,引入監管沙盒促成行政規制的包容審慎,利用分層治理實作被規制者的自我規制,完善評估認證實作社會的第三方規制。(全文刊《行政法學研究》2024年第6期)

張濤,中國政法大學資料法治研究院講師。

畢文軒|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權屬性與保護路徑

根據不同的運作邏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目前可以展現為“文生文”、“文生圖”以及“圖生圖”等三種模式。通過橫向比較美國、歐盟、英國以及大陸的相關實踐可以發現,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仍存在較大争議。對于目前階段根據人工智能“文生圖”模型産生的内容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設計者以及使用者都不宜被認定為作者。由于使用者輸入的提示詞與人工智能生成的圖檔之間并不具有直接的對應關系,故而提示詞相對于圖檔而言僅屬于思想而不構成表達,不能僅因其展現了使用者的勞動就認定具有可版權性基礎。著作權法保護攝影作品但不保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做法并非“雙标”,也不會破壞現有著作權體系。因為二者的核心差別在于作者的智力活動是否直接影響并産生了作品,由于使用者無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加以控制,故而無法獲得著作權法保護。在保護路徑上,原則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屬于公有領域的公共産品,隻有在特殊商業競争環境下,使用者或可通過反不正當競争法的方式對未經許可使用其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實施損害市場正當競争秩序的行為加以規制。(全文刊《比較法研究》2024年第3期)

畢文軒,東南大學法學院講師。

郭傳凱|敏感個人資訊處理規則的反思與修正

現行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規則未明确敏感個人資訊的保護價值,難以界分敏感個人資訊與私密個人資訊,無法充分保護敏感個人資訊。造成前述問題的根源在于敏感個人資訊的本質未得到準确揭示。作為界定敏感個人資訊的主流方法,場景化界定将資訊處理行為限定為傳統處理行為,忽視了作為現代處理行為的算法決策。在此背景下,基于場景化界定的“敏感個人資訊”均為私密個人資訊。敏感個人資訊隻能在算法決策的語境下進行界定,其本質是一旦被用于算法決策将很可能對資訊主體權益與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嚴重侵害的個人資訊。敏感個人資訊與私密個人資訊的界線借此确定。立足敏感個人資訊的本質,告知同意規則的局限性得以明确。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規則應當從“告知同意”的個體本位規則轉向“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規制規則,即資訊處理者不得将敏感個人資訊用于算法決策,除非符合例外情形。作為配套規則,敏感個人資訊的合規保護機制應予以确立。(全文刊《政法論壇》2024年第3期)

郭傳凱,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鄭文睿|被遮蔽的從屬性:“網際網路+勞動關系”的關鍵核心及其協調政策——以外賣騎手作為觀察對象

圍繞外賣騎手與網際網路平台之間能否形成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存在着否定性意見、肯定性意見、觀望性意見三種差異化觀點。從實然狀态來看,在表象上,網際網路平台與專送騎手和衆包騎手之間均不存在或難以存在從屬性。從應然狀态來看,一方面,外賣騎手不僅僅在現實世界中的流通環節提供送餐行為,更在與之平行的虛拟世界或數字世界的生産環節中生産具有價值的資料,另一方面,人的邏輯和算法邏輯的沖突,背後的“從屬性”實像被網際網路及技術所遮蔽和掩蓋,由此亟待揭開網際網路平台與外賣騎手之間的“隐蔽從屬性”并适用勞動法調整。但即使立法層面采納“隐蔽從屬性”的觀點和理由,确認網際網路平台與外賣騎手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也依舊需要對勞動法進行一個相當程度甚至颠覆性的改造和重塑。同時,輔之嚴禁“最嚴算法”、适用“算法取中”、實作“算法透明”、發揮“算法倫理”,以充分塑造“新”的勞動秩序。(全文刊《政治與法律》2024年第8期)

鄭文睿,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沈曉白|合憲性視角下網絡尋釁滋事的刑法規制邊界

為積極回應刑事政策加強管控網絡謠言的要求,司法機關通過軟性解釋尋釁滋事罪,打擊網絡謠言。這種以解釋為名行立法之實的做法,突破了司法解釋的權限。刑法在言論治理中必須保持審慎克制,應當發揮憲法基本權利規範對刑法解釋的限制作用,禁止類推适用,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及比例原則。不具有破壞線下社會秩序危險性的謠言應優先考慮分流至行政處罰,保持刑法的謙抑本色。當謠言能夠被解釋為編造、傳播虛假資訊罪中的四類虛假資訊時,在罪名适用上應堅持明确優于不明确,避免尋釁滋事罪淪為不當限制言論自由的口袋罪。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治理難題應優先考慮以技術破解,通過優化算法實作對不當言論的“打早打小”,落實商業網絡平台的守門人責任。(全文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3期)

沈曉白,清華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研究所學生。

新規速遞

國家網信辦|《終端裝置直連衛星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

2024年9月27日,國家網信辦釋出了《終端裝置直連衛星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管理規定》共四十一條,對直連衛星服務的發展與促進、裝置設施與服務管理、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作出了規定。其中規定,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提供終端裝置直連衛星服務,應當将關口站、地球站等地面設施建設在境内,或者使用境内的地面設施,接入在境内合法營運的地面通信網絡。境内使用者資料應當在境内地面設施處理,未經準許不得經由衛星轉發至境外關口站、地球站等設施。(網信中國)

外交部|《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

2024年9月27日,外交部釋出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外交部認為,《計劃》提出了促進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聯通、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加強人工智能素養和人才培養、提升人工智能資料安全和多樣性以及確定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等五個願景目标,并提出願開展人工智能模型研發和賦能合作,特别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減貧、醫療、農業、教育和工業制造等,深化人工智能産供鍊國際合作,釋放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産力的紅利。(外交部)

巴西政府|啟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計劃

2024年9月28日消息。巴西副總統兼工貿部長阿爾克明宣布啟動“更具生産力的巴西”(Brasil Mais Produtivo)第三階段計劃,旨在支援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3D列印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中小微企業的推廣和應用,鼓勵産品和技術研發創新。該計劃将通過“智能工廠”項目征集活動標明360個投資項目,預計融資總額将達1.6億雷亞爾,約有8400家中小微企業将從中受益。(商務部)

美國商務部|将資料中心納入《出口管理條例》

2024年10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布修訂《出口管理條例》(EAR),擴大“經驗證最終使用者授權(VEU)計劃”,納入位于特定目的地的資料中心。該修訂旨在促進向預先準許的可信最終使用者快速、可靠地出口或再出口資料中心所需的商業管制清單(CCL)中所列物項,包括進階計算物項。資料中心VEU采用現有VEU計劃的大部分架構,并增加了額外要求。資格擴充旨在更新VEU計劃,以認可人工智能的進步和優勢。(Federal Register)

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國家資料标準體系建設指南》

2024年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關于印發<國家資料标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指南》提出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國家資料标準體系,制修訂30項以上資料領域基礎通用國家标準;資料标準體系結構包括基礎通用、資料基礎設施、資料資源、資料技術、資料流通、融合應用、安全保障等7個部分,其中,安全保障标準包括資料基礎設施安全、資料要素市場安全、資料流通安全等,為标準體系建設提供合規保障。《指南》提出完善标準試點政策配套,搭建資料标準化公共服務平台,開展标準宣貫,選擇重點地方、行業先行先試,打造典型示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自然資源部等二部門|《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标準體系及标準研制三年行動計劃》

2024年10月9日,自然資源部網站公布《自然資源部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标準體系及标準研制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計劃》明确,要從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切實需求出發,根據GB/T13016有關标準體系層次結構要求,建構涵蓋基礎通用、數字化基礎設施、資料資源、平台建設、數字化應用場景、安全與保障六大門類28個大類的數字化治理标準體系。圍繞自然資源數字化“234”總體架構,滿足資訊感覺、處理傳輸、存儲管理和應用服務全流程數字化的需要,完成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标準體系總體設計。(自然資源部)

法律适用

廣州知産法院|釋出涉資料權益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2024年9月25日,廣州知識産權法院公布一批涉資料權益知識産權保護典型案例,主要涉及不正當競争、著作權等内容。此次共釋出6個案例,涉及不同類型資料權益歸屬規則等資料權益保護核心問題及資料不當擷取行為、資料不當使用行為、資料妨礙行為、資料污染行為等各類資料侵權形式。在天某公司訴銳某公司不正當競争糾紛案中,法院認為涉案軟體“一鍵”爬取天貓及淘寶平台上釋出的商品資料并上架至其他電商平台無貨源商家開設的店鋪且加以特别推薦的行為,竊取了合法營運主體就商品資料享有的競争優勢,構成不正當競争。該案系全國首例認定大資料搬家軟體構成不正當競争的案例。(廣州知識産權法院)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對AI深度合成傳播虛假政治資訊做出600萬美元罰款

2024年9月26日,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對政治顧問史蒂夫·克萊默(Steve Kramer)做出了600萬美元的罰款,因為他使用了深度僞造技術,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聲音克隆技術和呼叫者ID欺詐技術,在新罕布什爾州1月總統初選前向潛在選民傳播選舉錯誤資訊。克萊默必須在30天内支付罰款,否則将立即移交給美國司法部進行追繳。《呼叫者身份真實法案》規定,以欺詐、造成傷害或不正當擷取任何有價值物品為目的的欺詐性電話是非法的。此外,FCC最近确認,《電話消費者保護法》對使用“人工或預錄聲音”的電話的限制也适用于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聲音的電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中央網信辦|開展專項行動 整治違規開展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行為

2024年10月3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違規開展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專項行動。本次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五類突出問題。一是編發虛假不實新聞資訊,使用與新聞資訊内容嚴重不符的誇張标題,或者惡意篡改、斷章取義、拼湊剪輯、合成僞造新聞資訊。二是借輿論監督名義,通過采編、釋出、轉載、删除新聞資訊,幹預新聞資訊呈現或搜尋結果等手段,威脅、要挾他人提供财物、開展商業合作,謀取不正當利益。三是仿冒、假冒新聞網站、報刊社、廣播電視機構、通訊社等新聞機關,或者擅自使用“新聞”“報道”等具有新聞屬性的名稱、辨別開設網站平台、新增賬號、釋出資訊。四是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範圍開展網際網路新聞資訊采編釋出服務、轉載服務、傳播平台服務。五是僞造、倒賣、出租、出借、轉讓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資質。(網信中國)

谷歌|在印度智能電視反壟斷案中提出和解方案

2024年10月4日消息。谷歌已就印度競争委員會提起的反壟斷案提出和解方案。在該案中,印度競争委員會指控谷歌與智能電視制造商之間的合同違反了印度競争法。競争委員會的調查始于2021年6月,起因是兩名個人指控谷歌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印度子公司違反競争法。在送出給反壟斷機構的報告中,谷歌與智能電視制造商的協定,特别是在Android電視生态系統中的協定,構成了反競争行為。據稱,如果電視制造商希望在他們的裝置上提供特定的谷歌應用(如YouTube),這些合同要求電視制造商預裝完整成套的谷歌應用程式。(路透社)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因洩露全球3.44億人資訊對萬豪酒店罰款5200萬美元

2024年10月9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多起資料洩露事件對萬豪和喜達屋采取行動,要求萬豪必須實施全面的安全計劃,以解決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指控,即此前松懈的資料安全導緻了三次大規模資料洩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将要求萬豪國際集團及其子公司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實施強有力的資訊安全計劃,以解決因公司未能實施合理的資料安全而導緻2014年至2020年發生三次大規模資料洩露事件、影響全球超過3.44億客戶的指控。(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國家資料局|涉及個人資訊的公共資料要進行脫敏和匿名化處理

2024年10月10日,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資料局有關負責人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資料管理機構要加強指導和管理,營運機構要切實履行資料安全主體責任,采取必要措施保護資料安全。特别是在公共資料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于其中涉及個人資訊的公共資料,要嚴格落實個人資訊保護法,進行脫敏和匿名化處理,避免侵犯個人的資訊權益。(新京報)

産業發展

麻省理工學院|建立量子鎖加強雲端人工智能的安全性

9月26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一種基于量子的安全協定,可增強基于雲的深度學習中的資料隐私保護。該協定将資料編碼為雷射,確定資料傳輸安全,同時不影響模型的準确性。初步測試顯示,該協定的準确率高達96%,同時完全保護了使用者資料和模型細節,有望在人工智能計算的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MIT News)

德國|首款工業無人機CES X4宣布量産

9月27日,德國大陸工程服務公司(CES)宣布旗下X4工業無人機已投入批量生産,号稱是德國首款工業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采用四軸設計,主要用于巡檢場景,官方強調其能夠與CES的綜合控制中心平台內建,支援建立無人機編隊進行超視距飛行作業,最多可一次控制100台無人機群。此外,該無人機支援4G/5G加密資料鍊路圖傳,可為超過20台用戶端提供高清視訊流,同時支援加裝紅外傳感器、RTK定位系統、降落傘等外設工具,進而适應各種惡劣環境。(CES)

OpenAI|釋出助力第三方應用內建語音合成技術的Realtime API

10月1日,OpenAI在舊金山開發者大會(DevDay)上釋出Realtime API,可以讓開發者調用該API在第三方應用中內建語音合成技術。OpenAI表示,開發者通過調用新的Realtime API可以在其應用中添加6種人工智能語音。此外,OpenAI還展示了其它應用場景,表示可用于客戶支援、語言學習、教育軟體等,開發者可以利用語音互動增強使用者體驗。(OpenAI)

微軟|上線Azure H200 v5系列人工智能虛拟機

10月2日,微軟公司正式開放Azure H200 v5系列人工智能虛拟機,幫助企業應對日益繁重的人工智能工作負載需求。微軟表示,該系列虛拟機通過規模、效率和增強性能等推動客戶和Microsoft AI服務(如Azure機器學習和Azure OpenAI服務)普及和落地。OpenAI的基礎設施負責人Trevor Cai表示,OpenAI正在利用新的虛拟機推動研究和開發,并為使用者微調ChatGPT。(微軟)

亞馬遜等|推動成立癌症人工智能聯盟

10月3日,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弗雷德哈金森癌症中心、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金梅爾綜合癌症中心和惠廷工程學院這四家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定的癌症中心共同獲得亞馬遜、德勤、微軟和英偉達4000萬美元的資金資助及技術支援,成立癌症人工智能聯盟(CAIA)。CAIA将發揮協作作用,利用人工智能處理正常癌症護理期間産生的資料,為癌症生物學和治療耐藥性提供新見解。(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

OpenAI|推出全新寫作、編碼工具Canvas

10月3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寫作、編碼工具Canvas,這是一個與ChatGPT合作編寫和編碼項目的新界面,超越了簡單的聊天。ChatGPT Canvas可以更好地了解任務的上下文,使用者可以突出顯示特定部分,以準确表明希望ChatGPT關注的内容。使用者也可以直接編輯文本或代碼,要求ChatGPT調整寫入長度、調試代碼并快速執行其他操作,并且提供後退按鈕來恢複作品的先前版本。(OpenAI)

Meta|釋出人工智能視訊生成器Movie Gen

10月4日,Meta公司釋出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視訊生成器Movie Gen,該工具能夠生成帶有聲音的高清視訊。輸入文本Movie Gen就能自動生成視訊,還可以編輯現有的視訊或靜止圖像。添加到視訊中的音頻也是人工智能生成的,通過環境噪音、音效和背景音樂與視訊相比對,視訊支援不同的縱橫比。(Meta)

富士康|将打造全球最快的單體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10月8日,富士康宣布将與英偉達公司(NVIDIA)合作,打造全球最快的單體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鴻海高雄超級計算中心。這一超級計算中心預計将部署64個機架的NVIDIA GB200 NVL72伺服器,總共包含2304個Grace CPU和4608個B200 GPU,提供超過90EFLOPS(每秒9000億億次浮點運算)的人工智能性能。富士康計劃在2025年年中前推出超級計算機,并在2026年前完成鴻海高雄超級計算中心的部署。(英偉達)

聯發科|釋出首款3納米晶片

10月9日,聯發科在其5周年慶典上釋出最新旗艦産品——天玑9400晶片。這款晶片是全球首款使用3納米制程的智能體AI晶片,同時也是業内首次采用第二代全大核架構的5G智能手機晶片。天玑9400的核心特性包括主頻高達3.62GHz的Cortex-X925超大核,三個超大核及四個大核的組合,使得該晶片的單核性能提升了35%,多核性能也大幅提升。這一性能進步確定了使用者在處理複雜任務和運作高負載應用時的流暢體驗。(财新社)

OpenAI|宣布将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以拓展亞太業務

10月9日消息,OpenAI宣布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在新加坡開設全新辦事處,并已着手在該國組建專業團隊。這一舉措标志着OpenAI在亞太地區的業務擴充進入新階段,新加坡将成為公司為該地區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支援的重要樞紐。目前,OpenAI公司已開始在新加坡招募團隊成員,涵蓋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客戶服務等多個領域。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内完成團隊組建,并正式啟用新加坡辦事處。(TechCrunch)

美國和英國|合作成立新工作組以確定兒童線上安全

10月10日,美國和英國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工作組,旨在讓網際網路對兒童更加安全。統計資料顯示,12至17歲的兒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會上網,并經常通路Snapchat、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這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各種網絡危險的影響,如網絡欺淩、不當内容和網絡掠奪者。該工作組旨在找到保護兒童免受有害内容侵害的有效方法,并確定網絡平台成為兒童的安全空間。工作組還将研究人工智能等較新的技術,因為這些較新的工具往往不受監管,既有幫助又有風險,以了解它們對兒童的影響。(英國政府)

位元組跳動|釋出AI智能耳機

10月10日,位元組跳動釋出首款AI智能體耳機——Ola Friend。Ola Friend是一款開放式耳機,接入其自研的豆包大模型。使用者戴上耳機後,無需打開手機,就能通過觸摸耳機或者說出喚醒詞“豆包豆包”,調用手機上的豆包APP交流,比如遊覽博物館、藝術館時,使用者可以向它詢問展品、藝術品的由來及背景。(每日經濟新聞)

美國晶片設計公司AMD|釋出新款AI晶片

加州時間10月10日,美國晶片設計公司AMD在舊金山舉辦年度釋出會,正式釋出了用于資料中心的新款AI晶片“MI325X”和第五代中央處理器(CPU)平台“Turin”,及用于個人電腦的主打AI能力的CPU晶片“Ryzen AI PRO 300”系列。AMD還在釋出會上推出了新款資料中心網絡晶片、資料中心AI解決方案等。(AMD)

vivo|釋出手機智能體

10月10日,vivo在其開發者大會上釋出PhoneGPT(即“手機智能體”),具備自主拆解需求、主動規劃路徑、實時環境識别、動态回報決策等能力。據vivo副總裁周圍介紹,PhoneGPT已可以準确識别手機螢幕界面中的内容,并自主操作手機的電話、短信等各類應用程式,完成使用者交代的任務。(财新社)

月之暗面|釋出Kimi增強搜尋版本

10月11日,AGI創業公司“月之暗面”釋出可自主海量搜尋解決複雜問題的Kimi探索版,具備AI自主搜尋能力,可以模拟人類的推理思考過程,多級分解複雜問題,并即時反思改進結果,提供更全面、更準确的答案,幫助使用者高效完成分析調研等複雜任務。對比國内所有的主流AI助手和搜尋類産品,包括付費和專業版本,Kimi探索版的回答準确性、完整度等綜合性能超過30%。(月之暗面)

智慧法治學術動态(2024年第38期總第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