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進黨“大罷免潮”鎖定目标

本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

民進黨在前基隆市長、現任黨秘書長林右昌的主導下,發動罷免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梁的“仇恨動員大戰”,結果被投票群眾賞了一個“大巴掌”。然而據台媒報道,綠營并未吸取教訓,而是仍在醞釀下一步的“大罷免潮”。

數名藍營人士被瞄準

基隆市長謝國梁罷免案13日投票,86014票不同意,69934票同意,罷免案未通過。台“中選會”釋出公告,謝國梁罷免案結果為“否決”。依島内“選罷法”規定,在謝國梁任期結束前,不得再對其提罷免案。有島内分析人士稱,票數顯示即便民進黨将基隆基本盤催到極緻,市民也明顯不願接受仇恨動員。

但民進黨并未罷休。據台灣《中國時報》14日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王鴻薇稱,“罷梁”可以說是明年罷免潮的試金石,其實在台北、台中及新北的部分國民黨籍“立委”,都被“青鳥”(民進黨的年輕支援者)鎖定,台中已有人發起聯署,企圖罷免3名新科國民黨“立委”黃健豪、廖偉翔、羅廷玮,這3人與國民黨籍台中市長盧秀燕互動密切,此舉明顯是指向2028年台灣地區上司人選舉。

羅廷玮14日直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民進黨主要還是瞄準盧秀燕,但他相信對這樣的罷免,台中市民一定不會認同,自己會積極面對、應戰。被點名罷免“立委”頭号人物之一的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說,從這次“罷梁案”結果就知道,群眾不會支援莫名其妙的罷免,那隻會浪費納稅人的錢以及撕裂社會而已。他諷刺稱,罷免不該是讓選輸的人再選一次,像現在喊着要罷免他的人,背後也是當初輸給他的人,“難道要讓民進黨選到赢為止?”

據報道,除了罷免國民黨人員外,綠營也在操作罷免無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台灣《聯合報》14日稱,高虹安因“立委”任内涉嫌詐領助理費被判刑後,目前停職,也身陷罷免危機。網絡組織“罷免高虹安:風城安心上路”宣稱已收集1360份聯署書,但距離第一階段3540份門檻尚有差距。

國民黨将推動“罷免修法”

國民黨為此采取兩手政策。據《聯合報》15日報道,該黨“立法院”黨團将推動“公職人員選罷法”修法。國民黨黨團書記長林思銘稱,根據現在的“選罷法”,要操作罷免非常容易,因為門檻不高,且聯署審查過程有非常多的弊病。國民黨為此提出修法,起初是想把罷免門檻從現在擁有投票權的人數的5%同意提高到50%,但後來決定維持門檻,改為罷免聯署須提供身份證影印件。他透露,相關草案已經二讀,規劃一周後請“立法院長”南韓瑜召集各方協商,預計本會期三讀通過。與此同時,國民黨也在醞釀罷免基隆市議長童子玮。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5日針對“大罷免潮”表示,台灣需要的不是仇恨對抗,(輸掉的人)選完就想再選,用罷免的方式,台灣政治永無甯日。他說,國民黨的決心是為全民打拼,但不畏戰、也不懼戰,民進黨若持續用惡劣的方式,他們會号召所有群眾站起來,保衛台灣善與安定的力量。群眾黨黨團總召集人黃國昌也喊話賴清德當局“回頭是岸”,不要繼續惡搞下去,不要從5月上任到現在,100多天拿不出具體成果和像樣的成績單,而是不斷制造沖突想要移轉焦點。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稱,民進黨将推動“罷免潮”,他們最在意的還是想要“立法院過半”,如今“罷梁”失敗,恐将采取重點打擊的方式,即通過“大罷免”威脅、破壞藍營内部的互信與團結,提早為2026年“九合一”選舉熱身。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稱,“全台大罷免”關乎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位,“那才是主菜,這次罷梁隻是小菜”。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曲兆祥認為,這樣高頻率的罷免并非好事,每次都是社會動員,其實一般人沒有那麼大興趣。

削弱潛在競争者

《中國時報》15日回顧稱,台“立法院”2016年三讀修正通過“選罷法”降低罷免門檻,2017年黃國昌為适用新門檻的第一人,但最後罷免未通過。南韓瑜則是島内首名遭罷免的“直轄市長”,綠營歡欣慶祝那一晚,國民黨籍高雄市議長許昆源墜樓身亡,藍軍的怒氣如烈火般反噬,各地發起罷免綠營民意代表,“仇恨值”高的“立委”陳柏惟、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受波及被罷免。

台灣聯合新聞網15日援引相關人士的分析稱,從前高雄市長南韓瑜到謝國梁罷免案累積的經驗教訓,“未來的罷免戰,恐怕都将走向熱戰對決”。至于明年2月是否出現“立委大罷免潮”,國民黨内部認為,一旦社會氛圍可操作,或是國民黨内部出現破口,争奪“立法院”多數席位的“割喉戰”勢必上演。

島内學者桂宏誠15日撰文稱,台“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現行的罷免通過門檻顯然有不合理之處,如今民進黨已掌握執政權力和當局資源,為突破台灣地區上司人選舉得票和“立法院”席位的“雙少數執政”困境,利用罷免進行政治鬥争就是其“欲罷不能”的手段。何況,針對特定選區的公職人員發動罷免,還具有超前部署的作用,預先為下次選戰削弱潛在競争者。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學者劉性仁撰文稱,從長遠來看,若這種報複性的罷免變成台灣政治常态,非但台灣永無甯日,黨派惡鬥成為家常便飯,更會造成社會對立,進而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當報複性的罷免成為台灣政治互相殘害的工具,台灣社會将不斷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