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政壇釋放“重新開機對華關系”信号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陳家村 于文

“英國新政府渴望重新開機與中國的關系”,多家西方媒體近日發出這樣的評論。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英國外交發展大臣拉米可能于本周通路中國。14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在接受彭博社采訪被問及這次通路時稱:“我們會在必要時提出挑戰,但我們也很務實,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向前發展并取得成功。”同日,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表示,前保守黨政府在對華關系上“做得太少”,英國“需要與中國進行更多接觸”;英國不打算追随歐盟,不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新加坡《聯合早報》提到,英國工黨在今年7月的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終結了保守黨連續14年的執政,并牢牢掌控議會,讓過去五年換三個首相的英國政局趨向穩定。未來五年,英國将有一個穩定的政府。有分析認為,英國政府近期釋放出“改善對華關系”的信号,中英之間的緊張氣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英國的外交政策始終受到美國方面影響,中英之間仍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止跌”之後能否“回升”,還需要看未來英方的具體行動。

英國新政府“有意糾正前任政府的錯誤”

路透社本月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拉米将于近期通路中國,工黨新政府正尋求修複因英國指控中方“侵犯人權和從事間諜活動”而緊張的雙邊關系。英國官員表示,新政府有意糾正前任政府的錯誤——即對北京采取過于對抗的立場,同時也明确表示,雙方在一些領域存在根本分歧。消息人士透露,誓言要徹底改革英中關系的拉米将在北京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并在上海會見英國企業代表。報道還稱,英國财政大臣裡夫斯也在考慮近期訪華,以重新開機中英經濟财金對話。上一輪中英經濟财金對話于2019年舉行。

“英國外交大臣拉米計劃最早于本周通路北京,分析人士稱,(英國)新政府渴望重新開機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關系。”《日經亞洲》13日稱,英國新政府今年7月上台,中英上司人8月通電話,讨論了雙方的合作領域。報道稱,2015年英中關系開啟“黃金時代”,但在保守黨執政末期,兩國關系一直惡化。雙方很少再舉行進階官員的面對面會談,前外交大臣克萊弗利2023年8月短暫通路了北京,而那次是英國外交大臣五年來首訪中國。

雅虎新聞網14日發文稱,英國工黨新政府将重新調整與中國的關系描述為“劃時代的挑戰”,拉米訪華“标志着更廣泛的外交轉變”,英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系将向“不那麼對抗的方向”轉變。“美國之音”15日評論稱,拉米訪華将是工黨政府上台後對中國的最進階别官員的通路,被視為重新審視英中關系的重要一步。“随着日期臨近,各方都将密切關注這次通路的成果。這不僅涉及英中兩國關系的未來走向,也将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産生深遠影響。”

據《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在英國觀察,今年8月中英兩國上司人通話後,英國方面對華氣氛明顯緩和,對華鷹派調門降低,在過去兩年中難得一見的部分友華人士開始積極地活躍在各種場合,英國企業界人士也呼籲務實開展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另外,英媒還提到了多個對華積極信号:斯塔默任命有TikTok任職背景的詹姆斯·萊昂斯為唐甯街10号戰略傳播主管;中國跨境快時尚平台希音(Shein)尋求在紐約上市遭到美方反對之後,英國對希音在倫敦上市表示了歡迎;英國軍情五處負責人肯·麥卡勒姆日前也罕見表示“英中經濟關系支援英國的增長,而這又是我們安全的基礎”;唐甯街10号新任幕僚長麥克斯威尼還表示,英國政府尋求在清潔能源方面與北京加強合作。

“自2019年以來,我們還沒有見過英國對中國如此尊重。”英國《旁觀者》周刊近日發文稱,拉米的通路應該可以表明工黨準備在多大程度上擁抱北京。工黨已經在進行英中關系審計,旨在為整個政府确定總體方向,第一批結果将很快公布。《日經亞洲》稱,拉米訪華将為英國政府提供一個進行“盡職調查”的機會,将為其對華政策審計提供“紮實的認知”。

貿易大臣:英國“需要與中國進行更多接觸”

14日,英國政府主辦的國際投資峰會在倫敦開幕,該峰會旨在吸引全球投資,以提振國内經濟。斯塔默在會上發表講話稱,他上司的工黨政府将結束英國八年來出現四任首相和六任财政大臣的局面。

斯塔默在峰會間隙接受彭博社記者采訪。該記者提出拉米訪華的時機問題和“英國政府似乎很希望希音公司能在英國上市”。斯塔默回答稱,他不會談論個别企業,“我們将取得平衡”。他說:“我們确實希望投資進入英國,因為我們迫切需要增長。英國經濟已經有14年沒有實作有意義的增長了。我們決心扭轉這種局面。”

“英國政府正尋求與中國重建聯系”,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報道稱,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14日在國際投資峰會上表示,與七國集團其他國家過去幾年與北京的接觸程度相比,英國是個“絕對的局外人”,“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不同于美國或其他歐洲國家”。雷諾茲還表示,英國不打算追随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因為英國企業沒有提出相關投訴、要求政府進行調查。他強調,英國汽車業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同,英方“非常注重出口,在英國生産的80%的汽車都出口了”,“我們對此的主要關注點是確定擁有那些蓬勃發展和開放的出口市場”。

俄羅斯衛星網近日發文稱,英國政府顯然希望通過拉米訪華來實作改善對華關系的目标。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英國是對國際局勢變化最為敏感的國家之一,這反映了英國對國際局勢的新判斷。英中兩國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且經濟互補性強,過去的緊張關系主要源于英國對美政策的依賴。如今英國有意改變這一方向,中方将對此表示歡迎。

經貿合作将是重點

許多媒體的分析認為,英國政府尋求改善對華關系,主要考慮其在經濟增長方面面臨困境。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今年第二季度,英國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增長0.6%。今年7月,英國政府公共債務達到約2.7萬億英鎊,約占GDP的99.4%。英國全國經濟與社會研究所此前釋出的報告顯示,根據目前的政府支出和稅收計劃,預算赤字水準将在未來五年保持在GDP的3%以上,公共債務約為GDP的100%。英媒認為,英國在短時間内尋求與歐盟建立緊密的經濟關系并不現實,是以,英國有理由尋求其他市場來促進增長。

《日經亞洲》13日的報道稱,英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公共服務收入,以彌補上屆保守黨政府留下的220億英鎊“黑洞”。報道稱,英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有增長空間。根據英國商業和貿易部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3月的上一财年中,中英貿易總額同比下降21.1%,至865億英鎊,中國成為英國第六大貿易夥伴。

“這似乎是一次(對華關系的)重新開機,主要受英國經濟形勢的影響,”《日經亞洲》引述工黨人權運動聯合主任詹姆斯·詹尼翁的話稱,“我預計貿易和合作将成為讨論的主導話題。”英國學者稱,盡管英中兩國關系複雜,“但我們可以合作的領域非常廣泛,不僅有氣候變化,還有倫敦提供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