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本文刊于2024年10月14日解放日報07版上海

轉至上級醫療機構的患者,再想轉回社群往往是一大難題。多年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病房以老年護理床位為主,雖滿足了一部分老年護理患者的住院需求,但普遍存在住院床位使用效率低、平均住院天數多、養老護理與醫療服務邊界不清等現象。

能否有真正上通下達的綠色通道?闵行區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以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為契機,在部分社群醫院試點推進聯合病房建設,盤活社群醫院資源,形成醫療集團“上下一張床”模式。

以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及江川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聯合病房試點建設項目為例,截至9月底,一體化病房共收治來自五院康複科、骨科、神經内科等下轉及社群收治的患者90人次,社群住院病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從183.47天降至16.68天,真正實作醫療資源共享與友善可及。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減少重複溝通提高效率

今年3月26日,五院—江川一體化服務病房成立,打破社群醫院住院病房以養老護理病患為主的收治結構,為患者提供貫通全程、無縫銜接、優質高效的住院服務。

一體化病房共設有20張康複病床,主要收治術後或常見慢性疾病需要後續康複治療的住院患者。市五醫院康複科主任胡世紅統一管理、一名高年資主治醫生駐點病房,與江川社群20餘名骨幹醫師、護士及康複技師共同開展日常診療工作,提供12種康複治療項目,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關節松動訓練、減重支援訓練、偏癱肢體綜合訓練、低頻脈沖電治療、雷射等。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資料圖

82歲的張老伯因腦卒中入住市五醫院,經急診介入手術後,病情進入平穩期,後續康複治療下轉到一體化病房。“這個病房很好,一樣的團隊、一樣的服務!”

一體化病房不僅擁有規範的服務流程,還有完善的資訊互通機制,江川社群康複科主任李珂珂介紹:“依托‘華山—五院—闵行’轉診平台,不僅減少了患者在下轉住院時與上下級醫院之間多重溝通的環節,還能實時調閱患者在兩地的診療記錄,實作患者醫療資訊共享,避免重複化驗檢查,減少住院等待時間。”據悉,後續通過“醫院—社群—家庭”的有序銜接,進一步形成對住院患者疾病變化的全過程管理,推動建立醫療資源縱向貫通、就醫秩序分級分層的新局面。

标準化治療讓患者放心

住院上下互轉無縫對接,讓患者更多關注治療的同質化與标準化,關鍵在于建構開放共享的醫療生态。

一是專家共享。為彙聚醫療智慧,推進跨院協作醫療,引入三級醫院的查房标準和流程,提升整體診療水準;二是資訊共享。依托H5M平台,實作資訊集團内部轉接互通,雙方診療記錄可以及時調閱查詢;三是人才培養。通過“查房帶教、教學共享”,全面加強科室人才培養,提升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理念,實作康複診斷、評估和治療同質化、标準化,確定每位患者都能獲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去年,47歲的徐先生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利,言語含糊,嘔吐數次,伴有小便失禁。家屬将其送至市五醫院就診時,頭顱CT提示腦疝,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後續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仍存有左側肢體活動不利。為進一步康複治療,自1月起,徐先生多次在市五醫院康複病區住院。此後,通過一體化病房平台進一步治療,使得徐先生肌力提升至4級,分離運動明顯增多,坐位平衡達到3級,立位平衡達到2級。

區衛健委負責人介紹,後續,闵行将繼續深入推進“一南一北”兩大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讓更多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能在居民群衆家門口得以實作,更好滿足看病就醫需求,推動形成“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江川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五院—江川一體化服務病房收治病種

骨折術後、椎間盤術後、關節置換術後、關節鏡修補術後、腰突症、頸椎病、脊髓損傷、腦卒中、顱腦損傷、腦部惡性良性腫瘤術後、慢阻肺等。

康複治療項目

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運動療法、關節松動訓練、平衡功能訓練、作業療法等,中頻電、低頻電、電子生物回報、超音波、紅外線、氣壓治療等。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圖文:解放日報(記者:黃楊子)、區衛健委編輯/初審:趙若楠複審:何婷婷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

關于醫療資源共享!闵行正在探索試點一條新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