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共和國剛剛結束了十年動亂,正處在撥亂反正,百廢待興之中。這年10月,鑒于當時“公、檢、法”的工作基本癱瘓的現實,中央下達了關于征求修改憲法意見的通知。
1978年3月,葉劍英在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了《關于修改憲法的報告》,并提名由黃火青出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重建後的第一任檢察長。
一、
1901年5月,黃火青出生于湖北省棗陽市新市楊莊村一個農民的家庭。1923年在湖北襄樊第十中學讀書期間加入黨組織,曾被組織上派去武漢勞工運動講習所受訓,1926年6月又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習,回國後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師政委,後升任為紅 9 軍團政治部主任。
紅 9 軍團是 黨在1933 年,在紅 3 師和紅 14 師的基礎上組建的一支隊伍,全軍團共9000 餘人,由羅炳輝任軍團長,蔡樹藩任政委,組建伊始便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戰役。遺憾的是,在共産國際代表李德錯誤的軍事路線指揮下,我軍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失,紅 9 軍團隻剩下四千餘人。
為打破國民黨的“圍剿”,中央紅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
長征途中,紅 9 軍團肩負掩護中央機關的重任,與敵人發生多次戰鬥,到貴州時隻剩下不到一千人。遵義會議後,在四渡赤水戰役中,黃火青率紅9 軍團在楓香壩抵擋黔軍,以掩護中央。戰鬥中,紅 9 軍團與敵王家烈部發生激戰,最終打垮了敵人,之後又深入苗族群衆居住的滇黔邊界,開展打土豪和宣傳活動,吸引了1500 餘名苗族青年前來參軍。
1935年7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後,紅四方面軍上司人張國焘個人野心膨脹,蓄意制造分裂,竟率領右路軍南下川康邊,另立“中央”。黃火青認識到張國焘反對中央、制造分裂的錯誤,對張的行徑予以了堅決抵制,遭到了張國焘的打擊報複,被剝奪了指揮權。
當時的黃火青患有嚴重的傷寒病,張國焘竟然不許軍醫為其治療,想讓黃火青病死。幸好傅連璋醫生偷偷送給黃火表些打土豪時繳獲的鹿茸,黃火青吃了後逐漸恢複了健康,這才從死亡線上爬了回來。
張國焘的分裂行為,遭到了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強烈反對,張國焘最終不得不被迫取消僞中央。1935年10 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甯勝利會師後,毛澤東拉着黃火青的手說道:“你黃火青是不反中央的!”
長征結束後,中央成立西路軍進行西征,黃火青被中央任命為西路軍政治部軍人工作部部長,參加了西進作戰。由于種種原因,西路軍經過幾個月的苦戰,最後還是失敗了。在徐向前、陳昌浩傳回中央彙報後,黃火青與李卓然、李先念等組成了西路軍工作委員會,上司下西路軍餘部深入祁連山,與敵人打起了遊擊。
1937 年 4 月底,黃火青率領的左支隊,終于在甘肅與新疆交界的星星峽附近與前來接應的陳雲、滕代遠會合。此時的左支隊,隻剩下了 400 餘人。經中央準許,黃火青帶着這400餘人進入新疆。直到1940年,黃火青才克服種種困難,回到了延安,擔任中共中央黨校秘書長一職。
解放戰争期間,黃火青曆任冀熱遼分局副書記、熱河省委書記,熱河軍區政委等職,協助徐帥将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并組成華北軍區,并将這一模範抗日根據地建成了模範軍區。
二、
新中國成立後,黃火青在天津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于1955年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1958年又被調到遼甯,擔任遼甯省委第一書記。
黃火青任中共遼甯省委第一書記期間,恰逢“大躍進”的高潮時期。作為省委第一書記的黃火青,一方面堅決貫徹中央的路線和政策,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和長期形成的實事求是作風,就全國各地出現的“城市人民公社”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城市是一個統一體,不能分割成幾個公社,那容易造成大家合起來吃國家狀況,在經濟上造成損失。
當時的全國各地,都在大辦在公共食堂,遼甯也不例外。黃火青通過調查,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認為辦公共食堂,造成了很大浪費,并向中央反遇說:“在目前這種條件下,食堂還是以散了為好”,。
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黃火青在多數人頭腦發熱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清醒,勇于向中央提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難能可費的一件事。在他的推動下,遼甯也成了全國首批取消公共食堂的省份。
黃火青沒有想到,他的這種仗義直言,會在幾年後讓他吃盡了苦頭。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那場政治風暴中,黃火青也成了被“打倒”的對象,遭受了種種迫害。他曾被揪人到萬人體育場進行批鬥,也曾被送進“牛棚”檢討,每月隻發60元生活費,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有一次,黃火青作為遼甯省“最大的走資派”,被人抓去批鬥。當時他剛剛做過手術不久,需要随時進食,是以在批鬥時,手裡一直捧着一個裝白粥的暖瓶。
批鬥中,有人“揭發”說,某次中央開會,毛主席點名批評中央某上司同志,黃火青回遼甯後卻不向下傳達,這是有意“封鎖毛主席的聲音”。黃火青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白粥,回答說:“什麼傳達,什麼不傳達,中央有規定。我是按中央訓示辦的。”又有人問:“你指的是哪個中央?”回答斬釘截鐵:“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頂得造反派無言以對。
困難吓不倒黃火青,可長時間脫離工作,更讓他無法忍受。為了盡早回到工作崗位,他也曾給自己當年在太行山一起戰鬥過的老戰友陳錫聯等人,想請陳錫聯出面向中央反映自己的問題,好讓自己盡快傳回到工作崗位上去。沒想到的是,他寫的信都被人扣了下來,陳錫聯一封都沒有收到,是以黃火青等了好久,也沒等到回音。
直到1978年以後,黃火青才等來了出來工作的機會。在這年舉行的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黃火青經葉帥提名,出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三、
到高檢院工作後,黃火青這才發現當時的最高檢,隻剩下了一個所謂三人留守支部,其他一切都是空白。為了支援他的工作,中央選調了五十人來到最高檢工作,這些人大多都是其他行業調來的,對法律工作根本不熟悉,是以很多人都擔心:黃火青能把最高檢的工作抓起來嗎?
面對當時的情況,黃火青抓的第一件事,便是起草一部新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之是以這麼做,是因為當時有些同志對到底有沒有必要設定檢察機關還有不同意見;在檢察機關内部,對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工作方法、上司原則等問題,大家的認識也很不一緻。
在新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起草工作中,黃火青多次親自參加讨論,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比如他提出大陸的檢察工作必須堅持黨的上司,實行群衆路線。在檢察機關管轄的範圍上,既不是一般監督,也不是面面俱到,應限于違犯刑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對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活動的法律監督,也應限于法院是否依法辦案,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一部新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終于出台了。談起這部新法,黃火青禁不住要發出感慨:“真不容易啊!”
黃火青來最高檢後,還面臨一個難題:十年動亂結束後,全國各地都有大量的冤假錯案,最高檢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國的大批申訴信件,平均每月就有七、八萬件之多。
黃火青對這些申訴信非常重視,在組織最高人民檢察院從業人員進行複核的同時,又從各省檢察部門借調來的大量幹部,共同處理這些申訴信。另外他還親自帶隊,就人民來信反映的主要問題深入各省,進行調查研究。之後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向中央寫了專題報告,推動了全國平反冤假錯案的開展。
黃火青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後,還參與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訴訟工作。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篡黨篡國的罪行,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僅全國各族人民關心,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在翹首關注。
1979年,在胡耀邦的建議下,黃火青擔任了審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上司小組副組長。在此後的一年時間中,年近八旬的黃火青天天守着案頭高達一米的“兩案”資料,逐件親自翻閱研究,終于在1980年9月拿出了《關于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四、
1980年11月20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10名主犯被押上了莊嚴的法庭,開始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公開審理。
黃火青的女兒黃易宇回憶說:“法庭上,最難對付的是江青,耍賴、狡辯、胡攪蠻纏。黃火青早在紅軍時期與賀子珍很熟,延安時期也與江青認識,是以當江青在法庭上胡攪蠻纏時,被黃火青駁得啞口無言,成為當時電視觀衆矚目的一件新聞。”
在審判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特别法庭上,黃火青作為公訴人,代表國家,以翔實的證據,義正詞嚴地起訴了兩個反革命集團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他理直氣壯慷慨激昂的訴訟,展現了全國人民的心願和情感。法院最終依法作出判決,這兩個反革命集團的主犯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兩案”結束後,黃火青鑒于自己年事已高,為了給年輕的同志讓路,于是給中央寫信,提出辭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請求。之後,黃火青在黨的十二大上當選為中顧委常委。
黃火青雖然從上司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仍時刻關心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離開最高人民檢察院後不久,他同中顧委委員王從吾、宋時輪、郭述申一起,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撰寫了題為《回顧延安中央黨校的整風運動》的文章,對當時正在進行的整黨工作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1998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召開紀念檢察機關重建20周年座談會。98歲高齡的黃火青不顧年事已高,參加座談會并講了話。當他看到檢察事業在新時期煥發出的勃勃生機時,情不自禁地賦詩一首:“衰老當解甲,思想莫偷閑。流年匆匆過,思想尚如丹!”
1999年11月9日2,為新中國檢察事業奮鬥了一生的黃火青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參考資料:
《人民檢察》雜志:《檢察長黃火青》
趙信:《夕陽無限好黃昏更輝煌——黃火青同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