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近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紛紛表示自己又“陽了”,出現了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醫院藥房接到患者咨詢治療新冠抗病毒藥物(尤其是複陽情況下)的電話也在逐漸增多。

那麼,現在感染新冠(含複陽)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呢?對于老人、孩子、孕産婦這些特殊人群又應該怎麼用藥呢?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事實上在大陸,新冠已經早就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實際情況是随着新冠病毒株的不斷變異,其緻病性較早期已經有了明顯下降,更加趨同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咽幹、咽痛、咳嗽、發熱等,且發熱也多為中低燒。此外,兒童的臨床表現雖然與成人相類似,但出現高熱的情況相對多一些。目前看來,大部分患者的預後還是良好的,危重病情多出現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圍産期的女性及肥胖患者等。

對于新冠患者,首先應當保證充分的營養攝入,定期飲水以避免脫水,還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等。其次可對症治療,如高熱(一般指超過38.5℃)的患者可進行實體降溫、服用退燒藥物;咳嗽咳痰嚴重的患者可服用止咳祛痰藥物;确診為合并細菌性感染的患者服用抗菌藥物等,但務必注意新冠屬于病毒感染,應當避免盲目地使用抗菌藥物。

小分子口服藥物是目前針對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包括奈瑪特韋/利托那韋(Paxlovid)、阿茲夫定、莫諾拉韋、先諾特韋/利托那韋、氫溴酸氘瑞米德韋、來瑞特韋、阿泰特韋/利托那韋等,一般适用于輕、中症且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成年患者,且應盡早用藥,在症狀首次出現的5~7天内使用為宜。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22年9月更新了新冠藥物治療指南,對于重型或危重型新冠患者建議系統性使用糖皮質激素,聯用巴瑞替尼或IL-6受體阻斷劑(如:托珠單抗)。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患兒的治療

據統計,大多數患兒的新冠病程較輕,與成人相比(尤其是與老年患者相比),新冠患兒的死亡率要低得多,住院治療的也相對少一些。對于新冠患兒,合并症的類型、數量和嚴重程度會影響藥物治療決策。大多數輕度至中度的新冠患兒不會發展為更加嚴重的疾病,是以建議僅接受支援性治療,例如兒科常用的退燒藥、止咳藥、祛痰藥、抗過敏藥等,進行對症治療的同時還要補充水分以避免脫水,注意休息,補充營養等。

在藥物方面,對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禁止服用莫諾拉韋,因其可能會影響兒童的骨骼、關節軟骨發育,18歲以下禁用。其它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也需謹慎使用,應綜合患兒的疫苗接種情況以及本身的基礎疾病狀況綜合加以考慮。高風險的患兒(如中度或重度免疫功能低下),12~17歲可選擇在症狀出現的5天内服用奈瑪特韋/利托那韋進行治療。

對于中度風險的患兒,年齡在12~17歲之間,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或者反對任何抗病毒療法。此外,皮質類固醇不适用于非住院兒童的治療,但是對于病毒感染引發哮喘和哮吼的兒童,可以使用。急性喉炎或氣管炎的兒童,首選糖皮質激素,不能口服者可給予布地奈德霧化。

孕産婦的治療

對于孕産婦,應綜合考慮新冠的嚴重程度、疾病進展風險以及特定藥物對于胎兒、嬰兒、孕婦或哺乳期個體的安全性等。雖然目前看來,新冠的總體風險相對較低,但是孕婦新冠的重症風險要高于非懷孕者,産婦患者發生早産、死産的風險也是事實存在的。

一般來說,新冠妊娠患者的治療管理應與非妊娠患者相同,首選采取支援療法,多休息,多飲水以避免脫水,使用加濕器或吸入蒸汽以緩解鼻充血,監測體溫,使用适宜的退燒藥、止咳藥、祛痰藥、抗過敏藥物等進行對症治療。值得一提的是,孕産婦患者在服用藥物時應當注意是否有妊娠毒性,例如退燒藥物布洛芬在妊娠30周前為C級,而在30周之後為D級(孕期用藥分為A、B、C、D、X共計5級,安全性逐級下降,X級為禁用),此時選用對乙酰氨基酚就顯得比較恰當了。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妊娠期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更加需要權衡利弊。在感染早期可選擇奈瑪特韋/利托那韋進行抗病毒治療,且接受奈瑪特韋/利托那韋治療的哺乳期婦女,仍可進行哺乳。來瑞特韋僅在确定患者獲益大于風險時才能使用,其他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則一般不推薦使用。莫諾拉韋是在沒有其他選擇,且患者有治療指針并能明确獲益時才考慮使用,否則不建議服用。患者在服用莫諾拉韋期間和最後一次給藥後 4 天内不建議進行母乳喂養。

其它藥物方面,阿巴西普隻有在利大于弊的情況下才可以在懷孕期間使用,它是一種大分子藥物,是以一般隻有很少量被認為會通過乳汁分泌給乳兒,患者可以考慮母乳喂養。而巴瑞替尼的使用也需要考慮對胎兒可能産生的危害,乳母在用藥期間和最後一次給藥後 4 天内應避免哺乳。而托珠單抗使用時需要權衡利弊。此外,英夫利昔單抗隻有在巴瑞替尼和托珠單抗不可使用或使用受限時才加以考慮,但哺乳期接受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的患者,可以繼續哺乳。

有證據表明,冠狀病毒不會通過母乳傳播,但這并不意味着乳母在哺乳時不會通過咳嗽或打噴嚏等情況傳播病毒。最安全的選擇是吸取乳汁,并讓沒有感染的人去喂乳兒。如果乳母執着地想親自給乳兒哺乳,那務必在哺乳前洗淨雙手,并規範佩戴口罩,作好防範是很重要的。

老年人的治療

高齡是新冠嚴重後果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老年人,尤其是 65 歲或以上的老年人,重症風險會随着年齡的增加而增長。特别是那些先前存在基礎疾病,包括心髒病、肺病、糖尿病或癌症等的老年患者比其他年齡段的患者更加容易導緻誘發重症,甚至死亡。

老年人的一般治療與成人相同,如休息、補充水分、補充營養、對症治療等。對于不需要住院治療或補充氧氣的輕度至中度患者,不應使用地塞米松或其他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對于有進展為嚴重的新冠高風險患者,應進行抗病毒治療,奈瑪特韋/利托那韋應在症狀出現的5天内盡快開始。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同服的藥物也較多。在進行抗病毒治療時需要注意藥物與藥物之間的互相作用。

事實上,利托那韋是一種較強的細胞色素P450(CYP)3A4抑制劑和P-糖蛋白(P-gp)抑制劑,與奈瑪特韋合用就是為了增加血藥濃度,進而使其對病毒的治療有效且持續。然而,利托那韋還可能加大某些合用藥物的血藥濃度,進而可能誘發嚴重甚至于危及生命的藥物毒性。值得一提的是,利托那韋的對于CYP3A4 的抑制作用會迅速發生,最大抑制效應通常發生在服用利托那韋後的48小時内,此外停用利托那韋後,70~90%的CYP3A4抑制作用在2~3天内會逐漸消退,但老年人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是以,老年患者合用藥物時,基于安全考慮可能需要采取更換治療方案、暫停伴随藥物的使用、調整劑量并監測不良反應等有效安全措施。例如抗癫痫藥物卡馬西平、心血管藥物胺碘酮、抗感染藥物利福平等等,與奈瑪特韋/利托那韋合用時的風險會大于潛在獲益,需要及時更改治療政策。臨床目前認為,存在藥物互相作用風險的老年患者推薦在感染早期使用莫諾拉韋、來瑞特韋或者氫溴酸氘瑞米德韋加以治療更為妥當。

其它情況的治療

對于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議早期優先選擇莫諾拉韋或者來瑞特韋來進行治療。其中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來瑞特韋時,需要注意監測肝功能名額。對于奈瑪特韋/利托那韋而言,其奈瑪特韋主要經腎髒排洩,利托那韋主要經過肝膽系統清除,中度腎損傷患者應劑量減半,重度肝腎損傷患者則不建議使用。同樣的,重度肝腎損傷患者也不建議使用阿泰特韋/利托那韋。

新冠治療方面,還可以根據病情進行中醫藥辨證施治,常見的中成藥有藿香正氣膠囊、疏風解毒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化濕敗毒 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等,此處不再贅述。

現實情況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多次感染新冠,及時接種疫苗并尋求有效的新冠感染治療方案有助于降低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

目前認為,再次感染新冠時,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這是符合免疫學原理的,但患者決不能掉以輕心,否則也有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事實上,一旦感染新冠,免疫系統會産生應答,而這種效應可以在幾個月左右的時間段内保護患者免受再次感染,但這種“保護”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即有可能發生再次感染,實屬正常。

但即使發生再次感染,自身免疫系統也會“幫助”患者盡可能避免出現嚴重的症狀或者誘發疾病。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再次感染新冠的嚴重程度似乎與初次感染的嚴重程度有關。但與再次感染相比,首次感染後更有可能出現長新冠,例如感到疲倦、頻繁咳嗽或睡眠、呼吸、思維困難等。

綜上所述,新冠并不可怕,複陽也不可怕,成年人如此,特殊人群亦然。在這點上,聽之任之、炜疾忌醫不可取,危言聳聽、誠惶誠恐也沒有必要。謹記:有效防護、規範治療是首要,安全合理用藥則是關鍵。

新冠又來襲,特殊人群如何應對?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石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