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财經原創出品
記者 韋英姿 韋博雅 白金蕾
編輯 王進雨
實習生 郭栩君
“東北雨姐”的“蕃薯粉風波”有了定論。
10月12日,遼甯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對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傳媒”)的調查結果并表示,其直播推廣的蕃薯粉條送檢樣品未檢出蕃薯源性成分,檢出木薯源性成分。雨姐傳媒屬于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
同日,遼甯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對風波中的生廠企業朝陽縣六河粉條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河公司”)的調查結果,責令六河公司停産停業,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71.76萬元。
此前一天,一位部落客聲讨“東北雨姐”銷售的天淼油污淨疑似缺斤少兩。10月14日,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分别緻電六河公司、油污淨生産企業“河北潔如新日化”。前者号碼并未接通,後者在聽聞記者身份後挂斷電話。
作為短視訊内容創作者,“東北雨姐”成名于農村生活題材,後轉向直播帶貨。據貝殼财經采訪了解,農副食品傭金大概在20%至35%之間,也有極個别品類為15%,坑位費約為10萬(主播承諾一定銷量),這樣的高額成本讓不少生産企業不得不降低産品品質,以提升利潤率。“蕃薯粉風波”中的生産企業就曾在今年内被兩次行政處罰,其中還包括違反國家食品安全标準。
主播則依靠高額坑位費及抽傭進入狂飙式發展。以“東北雨姐”及其關聯人為例,其近90天内直播14場,場均銷售額在250萬至500萬,僅今年就已新成立8家傳媒類公司,3月一個月就成立了5家。
“東北雨姐”近90天帶貨情況相關資料。蟬媽媽平台截圖
01
“東北雨姐”被罰165萬元“蕃薯粉條”生産企業今年兩受行政處罰
上述本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通報顯示,雨姐傳媒在直播中宣稱蕃薯粉條“除了蕃薯澱粉、飲用水、食用明礬,沒有亂七八糟的”等,與事實不符,屬于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日對六河公司的調查結果稱,相關蕃薯粉條檢出了木薯源性成分,未檢出蕃薯源性成分,屬于含有虛假内容。
10月14日,貝殼财經記者多次撥打企查查所顯示的六河公司的聯系電話,均未接通。
企查查資訊顯示,六河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家食品制造企業。曾在2022年至2024年三次被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2022年9月,因其送檢的粉條樣品鋁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被罰款50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420元。2024年2月,該公司因存在不符合有關食品生産經營過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國家标準的行為被給予行政處罰。2024年5月,該公司再次因其他認證的違法行為被給予行政處罰。
此前一天,另一部落客聲稱東北雨姐所帶貨的油污淨産品疑似缺斤少兩。“蛙哥出擊”的視訊顯示,該油污淨品牌為天淼。記者以“天淼”“油污淨”為關鍵詞在蟬媽媽平台“東北雨姐”賬号下進行搜尋發現,該産品生産企業名稱為“河北潔如新日化”。
10月14日,記者撥打了企查查所顯示的河北潔如新日化有限公司聯系電話,在記者明示身份後電話被挂斷。随後,記者再次撥打該号碼未能接通,更換手機号繼續撥打該号碼也未能接通。
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李源向貝殼财經記者分析,“東北雨姐”作為一名帶貨主播,其角色是銷售者,産品制造商的角色是生産者,銷售者與生産者都屬于經營者的角色,均負有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責任。
具體到本案(“蕃薯粉風波”),消費者購買“蕃薯粉”卻收到了“木薯粉”,可以向銷售者“東北雨姐”主張被欺詐的責任,如果食用存在品質缺陷的“木薯粉”造成人身、财産損害,消費者既可以向銷售者“東北雨姐”主張賠償,也可以向生産者主張賠償責任。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東北雨姐”除了要退還貨物外,還要承擔貨物本身價值三倍的懲罰性賠償,且懲罰性賠償不得低于五百元。
李源還表示,銷售者賠償後,屬于生産者責任或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産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此時,“東北雨姐”是否知情“蕃薯粉”成分問題很重要,“這直接決定她作為銷售者是否存在故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主觀意識。”如果銷售者明知生産者向其提供的商品是存在虛假宣傳的卻依然向消費者銷售,将部分或全部喪失向生産者追償的權利。
遼甯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對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的調查結果。政府官網截圖
02
旗下今年已新增8家傳媒公司帶貨除收坑位費還要抽傭
2022年2月18日,“東北雨姐”在短視訊平台上傳了第一支短視訊,以農村生活為拍攝素材,憑借“戰狼版李子柒”的形象逐漸成為平台頭部“三農主播”。飛瓜資料顯示,目前“東北雨姐”粉絲數量為2238.1萬。在她釋出首支短視訊大約一個半月後,粉絲數量便達到了10萬,還在2022年11月底突破了100萬。次年1月,“東北雨姐”粉絲數量達到500萬大關。
“東北雨姐”将短視訊帶來的流量轉向了直播帶貨。據蟬媽媽資料,“東北雨姐”近90天内直播14場,場均銷售額在250萬至500萬,上架最多商品和銷量最佳品類均為食品飲料,分别占比54.5%、51.25%。
某頭部MCN機構負責人向貝殼财經記者解析了“東北雨姐”這類主播帶貨的商業模式:通常由商家向主播支付一定的坑位費,再加上高傭金,主播才會給商家帶貨,當然主播也會給商家的産品提供一定的銷售額作為保證。“坑位費和銷售額保證量一般按照1:2的比例,也有部分承諾1:3的比例。傭金方面要得比較高,農副食品大概20%至35%之間。”
他舉例稱,某個商品的毛利是45%,商家需要給主播20%至35%的傭金,主播給商家承諾30萬銷量,那麼商家毛利潤就是3萬到7.5萬之間,商家還需要給主播10萬坑位費,這就意味着商家可能虧錢。“這就是一種比較畸形的合作模式,導緻商家退而求其次,降低貨品品質。”該負責人表示。
具備一定粉絲基礎後,“東北雨姐”開始擴張商業版圖,涵蓋廣告、傳媒、農業、電商、食品批發等行業。
“東北雨姐”原名常小雨,其丈夫名為白國輝。2023年2月3日,雨姐傳媒成立,當時自然人股東為常小雨,且百分百持股。2月13日,遼甯雨輝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雨輝農業),并在第二天出資持股雨姐傳媒,常小雨退出股東行列,雨輝農業成為雨姐傳媒控股股東。據企查查顯示,雨輝農業是一家農作物種子生産企業,實控人、大股東為白國輝。
在傳媒領域,“東北雨姐”的步伐走得相對較快。根據企查查顯示,雨姐傳媒還對外投資并百分百控股了本溪路程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啟點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起航傳媒有限公司、本溪葉蓮娜傳媒有限公司、本溪雨姐小跟班傳媒有限公司、本溪大亮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輝煌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前程傳媒有限公司。上述8家公司均成立于今年2月至9月期間,其中3月就成立了5家公司。
雨輝農業成立後,除雨姐傳媒外,還對外投資并控股了遼甯雨姐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電商)、本溪鼎順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本溪星耀創意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本溪豐聚商貿有限公司、遼甯雨姐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商貿)。
其中,雨姐商貿與雨輝農業同一天成立。工商資訊顯示,雨姐商貿屬于食品批發行業。今年7月22日,雨姐商貿涉嫌産品責任糾紛,與大連九品食品有限公司一同作為被告被黃某起訴至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8月29日,黃某申請撤訴并獲得法院裁定同意。
雨姐電商成立于2024年8月8日,在常小雨關聯公司中,僅其與忠縣辰輝文化藝術工作室(個體工商戶)為存續狀态。
“東北雨姐”第一支短視訊。平台截圖
03
檢測成本、選品壓力鑒别能力缺乏網紅帶貨如何規避翻車風險?
今年7月底,中央網信辦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針對五類突出問題進行整治。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東北雨姐帶貨頻繁翻車,符合“無底線帶貨營銷”和“欺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僞劣商品”兩項重點問題。
他還表示,目前直播帶貨亂象頻發,部分主播為了吸引流量和銷量,不惜編造虛假場景、誇大産品效果,甚至銷售假冒僞劣商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和信任。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争環境。
為何網紅帶貨頻頻出現品控問題?網際網路分析師張書樂告訴貝殼财經記者,目前直播間普遍在選品上涉及多個品類,從食品、美妝護膚到服飾、電子類産品等。每一品類的供應鍊拉出來都頗為複雜,“除非經營多年,(否則)不可全面了解,若投入檢測則會帶來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張書樂分析,随着知名品牌逐漸轉向自播,帶貨主播們不得不從貼牌或白牌商品中選品,最終導緻了“翻車”問題的集中爆發。同時,由于網紅團隊自身對于所帶貨産品缺少專業認知和鑒别資質,如果僅憑幾張證書就輕易帶貨,很容易發生品控風險。
網紅帶貨應如何規避翻車風險?張書樂認為,對于網紅而言,應該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哪怕是小而美的直播MCN,也要有如營銷、公關,還有對所涉産品有較強認知深度的專業選品團隊。”
網絡紅人應如何在商業擴張和品牌信譽之間找到平衡點?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認為,商業擴張和品牌信譽并不沖突。他表示,有部分主播公司為解決産品品控的問題會建立自營品牌,自主供應鍊定制産品,在選品上引入專業的人才團隊,對商家的産品進行品質鑒定。此外,主播可以通過供應商精選,降低學習成本,也能讓帶貨的品質更加穩定,“建立穩定的品牌合作關系是很多短視訊創作者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