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峰會召開在即,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公開表示:印度将不會采取支援“去美元化”的經濟政治措施,美元仍然是印度結算貿易的首選貨币。
臨門一腳反悔作妖,以一己之力攪黃金磚國家謀劃已久的“去美元化”大計,屬實在人意料之外。莫迪政府這是擺明立場了。俄羅斯的“心”又涼了半截。
“去美元化”是符合大陸以及其他金磚國家的長遠利益的,印度為啥要唱反調?
這下難道是真下了決心要給美國獻忠心了?此舉又要給金磚國家帶來些啥影響?咱們可得好好捋捋“去美元化”這事兒。
美元主導世界貨币,國國立于危牆之下
為啥咱們一定要“去美元化”?理由很簡單,因為美元主導世界貨币的格局,讓不少國家吃了大虧。這個曆史還得追溯到20世紀後半葉。
彼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大部分參戰各國因連年戰争皆損失慘重,美國卻吃盡好處,成為了世界最大經濟體。全球經濟秩序亟需重建,是以,1944年的聯合國國際貨币金融會議上,對後世全球經濟格局影響深遠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
體系建立,美元被确立為了全球主要儲備貨币,直接與黃金挂鈎。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成立,表面上是為了幫助世界各國複蘇經濟,實際上卻是要維護美元霸權。
在此體系下,國際貨币基金會員國的貨币必須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這在短期内確定了二戰後國際貨币關系的相對穩定,也确實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複與發展,長期看卻是埋下了大“雷”。
随着時間推移,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也就是說,為了滿足全球各國對美元的需求,美國必須通過經常賬戶赤字來輸出美元,長此以往,卻極大地削弱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賬戶一直赤字,誰敢跟你搞融資?
同樣是以,美國的黃金儲備也在不斷減少。各個國家紛紛開始擔憂美國是否還有足夠的黃金來支援其美元地位,是否還能兌現其對外債務的承諾?
這麼一通操作下來,美國壓力直接爆表。終于,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視窗,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此終結。
不過,寫在紙上的條文沒了,事實上的美元卻還是保留了布雷頓的慣性,仍然主導着世界貨币的地位,時至今日。
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固定匯率沒了,浮動匯率制引入了,世界市場就要開始分秒波動了。美元雖然站在世界貨币市場的中心,但其本身的價值會不斷發生變化,這麼一來,站在周圍的各國就有風險了。
此時,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如何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以規避風險。這正是如今“去美元化”的先聲。例如,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各産油國就曾聯合起來提高油價,以應對美元貶值的風險。
不過,當時的各國再怎麼采取措施,終究還是有些“小打小鬧”的意味。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各國的生産力都比不上美國,除了蘇聯這一特殊情況。兩極格局僵持多年,後來又是一超多強,一直沒有一個經濟體從中脫穎而出,趕上美國的步伐。
美國一直站在全球市場的頂端,那美元自然也不會從貨币的主導位置上下來。
進入21世紀以來,情況終于有了變化。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興起,中國、印度等國開始崛起,俄羅斯繼承蘇聯遺産奮發圖強,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
其中發生的一點重要的變化,就是大家都開始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币體系不滿。單一貨币作為全球儲備和交易的媒介,風險實在太大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就是最明顯的展現。危機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但其影響卻迅速蔓延至全球市場。與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相關的證券價值急速下降,全球範圍内的信貸緊縮和流動性危機爆發。這直接幹垮了不少國家的經濟,更是讓老百姓吃盡苦頭。
經濟危機爆發前不久的2006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首次會晤,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的序幕。金磚國家是世界新興市場的代名詞,旨在促進成員國間的共同發展,努力建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說白了,就是要和美國霸權對着幹。
金融危機中美元的大崩盤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是“去美元化”的時候了。金磚國家恰逢其時地結盟,又仿佛注定了其在世界“去美元化”程序中将承擔尤為突出的責任。
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合作,最初的“金磚五國”形成,世界“去美元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此後,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埃塞俄比亞也加入了合作,形成了如今的“金磚十國”。
美元結算麻煩多多,金磚國家聯合削弱
美元主導全球貨币市場,一方面使各國立于危牆之下,但凡美國市場出了問題,全球性經濟危機就要爆發;凡是美聯儲調整利率,世界市場就要震蕩。另一方面,則使美國擁有了極為強大的政治制裁力量,進一步鞏固了其霸權地位。
反正國際支付系統都是我美元說了算,哪國惹我不開心,我就對其實施經濟制裁,限制其用美元進行國際貿易,直接讓他市場來個大崩盤!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對伊朗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制裁,禁止與伊朗進行石油交易、當機伊朗政府和個人資産、限制金融機構與伊朗銀行之間的交易、限制伊朗使用美元進行國際貿易,極大地削弱了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
對于依石油吃石油的伊朗來說,這是相當緻命的。
自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也進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當機個人和企業資産、禁止特定行業的技術轉讓、限制俄羅斯國有銀行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等。
尤其是2022年初俄烏沖突更新後,美國直接将部分俄羅斯銀行從SWIFT支付系統中移除,極大地限制了俄羅斯的國際貿易能力。如今經濟全球化趨勢已不可阻擋,要阻止一個國家與世界市場接軌,這明擺着就是要搞垮一國經濟。
而這樣的權力,竟然可以不加限制地被美國一國緊緊攥在手中,這到底有多不合理,如今“去美元化”就有多迫切。
中國從世界市場崛起後,大有要追上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的趨勢,美國自然也不會放過中國。
2020年至2024年間,美國相關部門多次将中國企業和個人列入特别指定國民名單,理由五花八門的離譜,又是“涉嫌侵犯人權”,又是“支援北韓伊朗”。
後美國又以“涉俄”為由制裁了一些中國企業,指責它們支援俄羅斯軍事和能源行業發展。說白了,就是要企業個人雙管齊下,為難咱們的經濟發展。
此時,金磚國家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都說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你美國不在乎一個中國市場,不管不顧一個俄羅斯——那麼,中國和俄羅斯聯合起來的市場呢?更多開發中國家聯合起來的市場呢?
這占據世界人口一半的市場,你還有本事霸道?
如今,中國和俄羅斯在雙邊貿易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币和盧布進行結算,減少了對美元的依賴;而俄烏沖突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又加速了中俄直接貨币結算的步伐。
2023年初,伊朗與中國的石油交易也被報道指出以人民币作為支付貨币。這是伊朗首次與主要貿易夥伴正式采用非美元貨币進行大規模能源交易,對于被美國制裁得傷痕累累的伊朗來說,此舉有多重要的意義,不言而喻。
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沙特阿拉伯也正在考慮接受人民币作為部分石油交易的支付手段。如果實作,将一舉重創美元在世界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另外,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在向成員國提供貸款時,有時會以當地貨币而不是美元發放貸款,也是“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舉措。而包括中國在内的多個國家,也在積極地研究數字貨币和SWIFT替代系統,皆旨在減少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依賴。
2024年1月1日起,俄羅斯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10月22日,将于俄羅斯召開金磚峰會,會上勢必要對全球“去美元化”戰略進行大規模讨論。
明明是最初的“金磚五國”之一的印度,卻在這臨門一腳的時候突然反悔,不搞“去美元化”了——這是真讓俄羅斯心涼。
臨門一腳突然反悔,印度在打什麼算盤?
印度此舉意欲何為?其實,如果你比較關注近年來的國際局勢,你的心裡就已經有了底。
近年來,印度與美國關系越來越密切,涉及技術、國防、經濟以及地區安全等諸多關鍵領域。
2023年莫迪訪美,印度承諾購買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生産的武裝無人機,并簽署協定允許通用電氣在印度聯合生産戰鬥機發動機;“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啟動;印度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種種迹象都在表明,印度這是要抱緊美國這“大腿”了。
如果印度表示支援“去美元化”,則可能會引發美國的不滿——眼下這麼多合作項目,可不能都搞黃了。
于是,印度一邊不想把美國搞惱火,一邊又不想和金磚國家這些“老隊友”關系鬧得太僵,隻好采取了個暧昧不明的辦法。
“不會采取支援去美元化措施”,同時又表示“如果中俄等金磚國家要求貿易結算去美元化,會接受被動采用本币結算”,看似又要熊掌又要魚,實際上卻極其不利于金磚國家統一行動方案的形成。
有個網絡段子是這麼說的:胖虎毆打大雄,你說站在中立,其實大雄會被打得更狠。這個段子很形象地說明了印度此舉作為。
印度這麼一表态,其他金磚國家會作何反應?眼睜睜盯着金磚國家開會的其他開發中國家又會作何反應?這都是目前還不可知的風險。金磚國家在“去美元化”問題上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都是以被削弱了。
是以,咱們說印度要以一己之力攪黃金磚國家謀劃多年的“去美元化”大計,一點兒都不誇張。
印度為啥這麼做?這實際上反映出了印度經濟十分脆弱的現狀。印度的工業化程度遠遠比不上中國和俄羅斯,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都還沒有發展起來,經濟基礎極不牢固。
是以,印度就出現了與其他金磚國家之間顯著的貿易不平衡。比如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中就出現了大量的盧比積壓現象,這是因為印度缺乏足夠的産品能夠吸引俄羅斯進行反向購買。
西方國家一帶虛拟經濟的節奏,印度對美元的依賴就要提高,卻又沒有足夠的産品競争其他外彙,就釀成了現在的結果:如果真去美元化了,照這貿易失衡情況來看,印度的處境可能還要更慘。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際外交和國際貿易領域仍是如此。印度鬧出的這“幺蛾子”究竟如何收場,還要看後續各金磚主導國自身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