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眸娛,作者:眸娛,題圖來自:AI生成
在小楊哥、東北雨姐、英子相繼翻車後,下一位接棒抖音“一哥”的人選尚未決出,已有多位熱門主播宣布暫停直播活動。
10月9日,抖音鑒寶賽道第一人,2500萬粉絲的部落客“聽泉鑒寶”,留下一句“避其鋒芒去了”後,宣布進入停播休整期,具體複播時間尚未公布。
此番變動之前,受其他主播事件影響,聽泉鑒寶因平台流量算法的推崇,迅速成為使用者新寵,即便在停播狀态下,其粉絲數量仍持續快速增長,據輕抖資料顯示,近七日内增粉高達227.8萬。
随後,在10月14日,另一位擁有1678萬粉絲的新晉帶貨熱門主播“k總”亦宣布停播。
在宣布停播前一晚,“k總”的直播大号和小号遭遇連續封禁,其在粉絲群中透露,自己面臨有組織的舉報行為,涉及“多個小群”,“每群約500人”,一旦開播即進行舉報,是以決定暫停直播,進行沉澱。
在聽泉鑒寶在其個人介紹中,唯一非業務相關内容引用了徐霞客《青雲志》中的詩句:“無人扶我青雲志,我自踏雪至山巅;若是命中無此運,亦可孤身登昆侖。”然而,當實際面對流量洪峰帶來的“黃袍加身”時,為何卻毅然選擇了退卻?
汝之流量,吾之砒霜
随着近年來網紅界“塌房”現象的頻繁更疊,越來越多的部落客逐漸認識到:被突如其來的流量加持與破圈效應帶來的粉絲激增,未必是一件幸事。
所謂“破圈”,不僅代表着突破,更意味着走出原有的舒适區。對于網紅而言,這往往意味着他們與粉絲間原有的特定内容互動和交流模式,将被置于公衆視野的放大鏡下進行重新評估。
以聽泉鑒寶為例,作為“鑒寶”這一小衆且原本不屬于年輕人主流興趣的賽道,之是以能吸引到2500萬粉絲的關注,所依靠的就是其直播内容的“節目性”。
聽泉鑒寶作為公益鑒寶,會以連麥的方式幫助網友寶貝進行鑒寶。但由于連麥環節幾乎沒有門檻,是以在連麥對象攝像頭開啟前,鑒的到底會是什麼“寶”,誰也不知道。
“聽泉鑒寶”的一個經典場景,源自與一位大爺的連線。大爺自信地宣稱自己擁有一件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需知,此類酒杯原為明成化皇帝禦用,極為珍貴。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而另一件在香港拍賣會上更是以2.8億港币的天價成交。
聽聞大爺此言,聽泉立即表現出謹慎态度,幽默地回應稱直播間成員“膽子很小”,不敢輕易相信。随後,他巧妙地播放了真品雞缸杯的拍賣視訊,試圖通過2.8億港币的高價讓大爺認識到寶物的真實價值。
然而,大爺并未是以止步,反而陸續掏出了北宋汝窯三足洗、三星堆文物、乃至圓明園十二銅首等“傳奇神物”。
“抽象”元素逐漸取代了“鑒寶”的專業核心,成為了聽泉鑒寶直播間内容的養料。
除“弄假成真”老人獻寶的内容外,還有不少網友刻意制造整蠱内容,通過預設懸念先激發聽泉的興趣,但最終卻展示諸如奧特曼形狀的金器、騎電動車的兵馬俑造型等啼笑皆非的産物,以此達到直播效果。
而當有女性觀衆連麥時,聽泉鑒寶鑒的就不好說是“寶物”還是“寶貝”了。聽泉不僅會變換溫柔語氣,以男女使用者差別對待來制造節目效果。同時,他還會故意要求詳細展示寶貝,以延長連麥時間,為直播間的觀衆帶來更多“福利”。
即便在正經鑒寶環節,直播間内也充滿了各種意外。聽泉鑒寶觀衆中流傳着一句經典名梗:“直播間十萬人,三萬盜墓賊,三萬便衣警察,三萬同行,剩下一萬是真正觀衆。”具體來說,連麥觀衆經常會展示一些看似國家級文物的藏品,讓觀衆很容易聯想成是“盜墓”挖出的新貨。然而,由于直播間的特殊性,聽泉無法直接言明,隻能運用隐晦的“行業術語”與其上演鬥智鬥勇的橋段。
在尚未爆火之前,此類直播内容都會被視作節目效果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其逐漸進入更大衆的視野,許多内容則開始被拿起放大鏡進行審視。
10月12日,在暫停播出三日後,話題#聽泉鑒寶被指塌房四大疑問待解#迅速攀升至微網誌熱搜,一度占據熱搜榜第二位。據該話題的發起者上遊新聞報道,聽泉鑒寶面臨粉絲對其學曆造假、涉嫌盜墓連線及擦邊連麥等多重質疑。
以往,這些争議内容被視為聽泉鑒寶與粉絲間預設的“節目效果”,觀衆對此類劇本内容并不十分在意,因其未直接觸及觀衆利益,僅作為娛樂消遣的“電子榨菜”。關于“北大”學曆的提及,實則源于網友的創意造梗,而非聽泉自我宣稱。但在相關質疑沖上熱搜後,聽泉鑒寶謹慎地立刻将個人介紹中的“北京大學”改為“女子中學”。
在目前競争激烈的内容創作領域,個人部落客若想在衆多創作者中脫穎而出,必須遵循市場規則,即“想要活,你得有活”。聽泉鑒寶并非個例,另一位停播主播“k總”在直播過程中為追求“節目效果”亦有過口無遮攔的時刻。
可以說,所有能在1400萬主播中闖進大衆視野的主播,大多都會有基于“内容”需求而進行的整活時候。而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些曾經被視作安全的内容創作,是難以經得起放大鏡審視的。
無法避免的“帶貨”翻車
直播的終點是帶貨,然而,這一環節也往往是主播聲譽受損的高風險區。如果将主播出圈内容視為其成名路上的“原罪”,那麼帶貨則是主播翻車路上無法避免的一個坎。
羅永浩在分享其“交個朋友”創業曆程時明确指出,目前中國尚未有任一平台能在技術上確定商品100%無假貨。
今年3月14日,消費者網聯合多家機構釋出了《2023年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該報告列出了17位主播在直播帶貨中涉及的消費維權輿情,其中不乏李佳琦、小楊哥、辛巴等知名大主播,整體維權輿情顯示為“名氣越大,意見越大”。
近期曝光的“糟頭肉”“蕃薯粉”等事件進一步證明,由于主播團隊無法深入介入直播間數百種産品的生産流程,難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帶貨品的供應鍊細節,僅憑廠商提供的證明,難以確定商品絕對不出問題。
這一風險對于缺乏專業團隊的獨立部落客而言尤為突出,尤其是新晉帶貨主播“k總”。據其個人介紹,“k總”未接受MCN公司的邀約,選擇以不收取商家坑位費的方式進行獨立帶貨。
盡管“K總”在帶貨過程中,能夠坦誠地透露每件産品的傭金,并在直播中毫不掩飾地指出某些産品的不佳口感,引導觀衆退單,進而赢得了觀衆“真誠”的評價。
然而,他在産品風險篩選方面并未做到有效把控。以“K總”此前帶貨的雞肉條為例,其評價為:“我不清楚它是否添加了什麼添加劑,但味道真的很好,肉感很強。”若該産品後續被曝出配料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盡管主播并未對其做出任何保證,但仍難以完全撇清責任。
曾從事直播商品篩選工作的林殊向眸娛透露,衆多廠商送出給直播團隊的資料往往經過美化處理。鑒于許多廠商此前缺乏大規模營銷經驗,對宣傳合規性的界限模糊不清,加之選品團隊因龐大的工作量而無法實地考察生産基地,這種資訊不對稱極易導緻雙方受損的局面。
此現狀意味着,即便主播團隊有意以真誠态度回饋觀衆,也常常因實際條件限制而難以實作。是以,主播一旦開啟直播,便面臨着巨大的風險,不是在翻車,就是在翻車的路上。
在此背景下,盡管聽泉鑒寶早已聲名鵲起,但至今仍未正式涉足直播帶貨領域。此前,9月21日,聽泉鑒寶曾與冷酸靈牙膏在直播間進行互動,僅此次互動便為冷酸靈直播間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瞬時流量,并促成相關産品成交破萬單,充分展現了其潛在的商業價值。
聽泉鑒寶采取的僅互動、不帶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帶貨所承擔的責任風險。然而,這種取巧的方式若成為常态,一旦互動直播間的産品出現問題,仍難以避免來自公衆的輿論壓力。
是以,聽泉鑒寶後續并未繼續開展相關連麥活動。這一決策主要得益于聽泉鑒寶本身擁有線下收藏公司,即便不開展直播帶貨,其線上流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線下業務帶來收益。但這一模式對于其他主播而言,并不具備普遍的參考價值。
暗殺千萬大V
近年來,平台頂流遭遇質疑的事件頻發,不僅局限于抖音,早在2020年,B站百大UP主評選後,便出現了“百大UP主暗殺名單”的說法,多名備受矚目的UP主深陷輿論漩渦。
多名被觀衆一手捧上神壇的Up主,轉瞬間被更多的觀衆所質疑:曝光豫章書院的溫柔JUNZ被指責僞造人設,納豆奶奶因國籍問題受到争議,郭傑瑞因報道美國疫情被質疑誇大其詞以吸引粉絲,徐大sao因捐款問題被質疑詐捐,敬漢卿因釋出烤孔雀視訊被指責蹭熱度,翔翔大作戰則因抑郁症問題被認為誤導公衆。
這些事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多數能在激烈内容競争中脫穎而出的部落客,其内容往往局限于個人的舒适圈,難以經受全方位的審視。如敬漢卿的“獵奇向”内容,以及郭傑瑞被質疑的“愛國飯”問題,都反映了這一點。此外,一旦部落客開始考慮變現,轉型帶貨後,便如同懸挂了“達摩克利斯之劍”,随時可能面臨翻車風險。
另一方面,負面新聞對許多使用者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流量的驅使下,揭露大部落客的不當行為逐漸走向極端,“錘人”現象頻發。部分使用者通過斷章取義、扭曲事實等手段,對部落客進行無端指責,以博取眼球和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UP主被“錘”盛行後,許多“錘人”部落客是以獲得了流量加持,成為新晉網紅。當時B站甚至出現了“錘人區UP主”的戲稱,與現今的打假部落客在行為模式上有着相似之處。
由于“錘人”和“打假”的成本低、收益高,即使錘錯被反質疑,也可以通過釋出道歉聲明或重建賬号來重新開始,這導緻了此類事件的源源不斷。
部落客翻車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平台如何保護高品質内容生産者免受恐懼,重新樹立具有代表性的創作者形象,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王權沒有永恒,但加冕皇冠上不應受到行刺匕首的威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眸娛,作者:眸娛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