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都有哪些措施支援?詳解→

10月1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推動高品質發展”主題系列新聞釋出會首場,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平介紹《關于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的若幹措施》的有關情況。市商務委副主任張傑、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許瑾、上海海關副關長葉建共同出席新聞釋出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來看文字實錄↓

——熱點問答——

通過打造平台、完善政策、集聚服務,持續優化企業“走出去”服務環境

Q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請問商務區如何依托專業服務業資源集聚優勢,打造支援長三角企業“走出去”橋頭堡?

A

張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圍繞商務、會展、交通、科創等核心功能,推動高端專業服務業加快集聚。越來越多長三角企業紛紛選擇立足虹橋、布局全球,商務區通過打造平台、完善政策、集聚服務,持續優化企業“走出去”服務環境。

一,建設“走出去”服務平台,助力企業“有序出海”。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于今年3月試運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平台已彙集70餘家專業服務機構,推出涉外法律、ODI服務、金融等十類服務内容,舉辦各類活動70餘場,如管委會與市商務委、香港貿發局聯合舉辦“滬港專業服務機構對接會”,推動滬港專業服務機構合作與交流。近期,長三角“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促進會正式入駐商務區,為區域内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國際化、便利化、高水準的有力支撐。

二,加大專業服務業政策支撐,助力企業“有效出海”。商務區出台了“走出去”專項政策,支援本土專業服務機構通過兼并收購、吸收合并、聯營合作、自建等方式,提升跨國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對有融資和保險需求的“走出去”重點項目給予貼息貼費等支援。推行走出去“專業服務券”,明确兌付登記、兌付申請、監督檢查等機制,鼓勵企業用好用足專業服務資源。

三,推動專業服務業提質更新,助力企業“合規出海”。目前,虹橋法務區已集聚了100家法律和泛法律服務機構。海外維權援助基地5月揭牌以來,已組建知識産權專家顧問團和首批專家智庫”,在知識産權海外布局、風險預警、糾紛應對、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企業提供靠前服務和專業支撐。商務區還将積極引育知名度高、專業服務能力強的品牌綜合型、品牌專精型法律服務機構,建立資料知識産權登記服務站,為長三角企業提供資料知識産權登記、咨詢等服務。

四,把握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機遇,助力企業“綠色出海”。依托商務區優勢産業,支援綠色能源、生命健康、時尚消費等産業開拓國際市場。同時,管委會會同市場監管局,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功能集聚,大力引進一批國内外知名ESG相關專業服務機構落戶,為企業提供綠色檢測、認證等一站式服務,打響商務區ESG服務品牌。

下一步,商務區将不斷完善政策服務體系,以虹橋海外發展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加快打造服務企業“走出去”橋頭堡。

充分發揮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鮮明的開放特點與優勢,持續推動新型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

Q

光明日報: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是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要内容,請問市商務委将如何發揮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優勢,促進上海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新型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

A

張傑: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新型國際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與貨物貿易共同構成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支柱。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是大陸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關鍵一環。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升大陸對外開放水準、增強國際競争合作新優勢的重要載體,市商務委将充分發揮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鮮明的開放特點與優勢,持續推動新型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

一是打造“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輻射引領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制定實施全市首份“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貫徹落實檔案。截至目前,商務區已成功連結26個“絲路電商”雙邊夥伴國資源,累計設立“絲路電商”國家館22個;建設“絲路電商”數字技術應用中心,向長三角地區複制推廣跨境電子發票、電子提單、跨境溯源等制度型開放成果;上線虹橋國際咖啡港線上平台,推出“絲路電商”好物集市,舉辦35場電商直播和20場經貿促進活動。下一步,市商務委将繼續支援商務區對接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加大制度型開放成果推廣力度,形成更多應用場景和案例;推動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設立集商品、旅遊、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館,舉辦“絲路電商”國别文化交流、商貿對接、商品展銷等活動,打造共建國在華開展商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視窗。

二是高品質建設國家專業類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經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批複,中國北鬥産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建立首批地理資訊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西虹橋基地是國内首家投入營運的北鬥産業園,基地企業緊跟北鬥系統覆寫全球的步伐,産品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測繪地理資訊等各行各業,産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三年地理資訊服務出口年均複合增速達到47.8%。下一步,市商務委将支援西虹橋基地加快發展地理資訊服務新模式、新業态;培育一批居于全球價值鍊中高端的地理資訊綜合服務提供商,不斷擴大服務出口規模,将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空間資訊産業集聚标杆。

三是深化跨境電商示範園區建設。依托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以及進口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的優勢,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已成為本市跨境電商進口發展的重要集聚區。下一步,市商務委将大力推進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長甯臨空經濟示範區兩個市級跨境電商示範園區建設;打造以進口為主題的線上新經濟平台,将虹橋品彙直播基地建設成為“上海市直播電商基地”;同時,将充分發揮虹橋機場關聯長三角優勢,挖掘虹橋機場運力和潛力,完善虹橋機場開展9610跨境電商進出口監管體系,提升虹橋空港口岸跨境電商服務能力。

進一步拓展虹橋品彙等“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的功能,更好推動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建設

Q

新華社:進博會馬上要開幕了,《若幹措施》中也提出了要更加好地承接進博會的相關溢出效應,請問下一步将如何更好建設上海交易團“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推動虹橋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建設?

A

劉平:進博會上海交易團“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包括綜合功能平台、專業貿易平台、跨境電商平台、國别商品中心,自首屆進博會以來,累計引入進博會展品超35萬種(件),進口額達4513億元人民币,進口商品覆寫了技術裝備、消費品、食品農産品、醫療器械、汽車等進博會主要展區,已成為進博會展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管道。

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品彙),作為本市“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對接了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進博會展商,為8.5萬種商品提供展示交易,其配套項目保稅物流中心(虹橋B保)實作了進博會便利化措施常态化應用,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銷售訂單和交易總額均排名全市第一。

下一步,本市相關部門将聚焦優化平台功能、健全産業體系、優化服務支撐,進一步拓展虹橋品彙等“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的功能,更好推動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建設。

一是深化展示交易内涵。推動虹橋品彙等平台加強與進博會、“數字進博”等協同關聯和資源對接共享,依托數字化交易平台建設,拓展平台“前店+後倉、展示+交易、批發+零售、線上+線下”等功能模式,助力引進更多進博品牌和高品質商品,引領“策展式零售”創新業态,形成新的消費高地。

二是提升顯示度和影響力。組織平台積極參加各類展前展中對接活動,開展保稅展陳、國際交流、産業招商、文化傳播等活動;支援平台參加“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進口嗨購節”“國别商品文化缤紛月”等消費促進和新品釋出活動,提升區域商業活力和平台影響力。

三是強化綜合服務功能。推動平台在擴大國際特色優質産品進口的同時,為國外産品進入國内市場提供政策咨詢、進出口代理、交易支付、物流倉儲、展示推介、媒體宣傳、商務對接等綜合服務,延伸貿易促進功能,促進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不斷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

積極支援商務區建立上海自貿試驗關聯創新區,加快形成東西關聯、兩翼齊飛的生動局面

Q

上海電視台:方案中提到支援商務區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關聯創新區,請問後續有哪些工作考慮,雙方的關聯具體展現在哪些方面?

A

陳彥峰: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關聯創新區是今年上海深化高水準改革開放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目的就是要把在自貿試驗區内探索形成的好政策、好經驗、好做法精準複制推廣到其他重點發展區域。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家戰略的核心區域,地理位置重要、開放特點鮮明、貿易業态豐富、經營主體多元,特别是在外向型經濟發展方面和上海自貿試驗區有着天然的關聯基礎和合作空間。

市發展改革委積極支援商務區建立上海自貿試驗關聯創新區,加快形成東西關聯、兩翼齊飛的生動局面,實作跨區域的産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具體圍繞“三個發展”來發力:

一是促進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以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分别打造“絲路電商”中心功能區和輻射引領區為契機,圍繞跨境電商業務發展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拓展跨境電商的商品品類,不斷提升監管水準。支援商務區内跨境電商企業依托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貿易分撥、轉口貿易等業務模式,持續優化完善跨境電商生态鍊、産業鍊、供應鍊體系。

二是支援“保稅+”新業态多元發展。支援商務區企業對接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等綜合保稅區内相關企業,合作開展境内外産品的保稅維修業務;鼓勵商務區企業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内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設立研發設計中心,深化探索全球研發創新的新路徑。

三是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支援商務區企業接入外高橋“離岸通”等平台,有效破解離岸貿易真實性稽核難題;更好發揮臨港新片區資料跨境服務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商務區有實際需求的企業提供資料出境評估服務,高效開拓全球數字貿易業務;在建立跨境技術交易服務機制的基礎上,支援商務區關聯上海技術交易所國際交易中心,為跨境技術貿易提供與國際接軌的一站式服務。

以“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建立為契機,提升上海口岸跨境電商便利化水準

Q

新民晚報:上海海關作為上海口岸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的監管部門,如何更好支援虹橋商務區跨境電商業态的發展?

A

葉建:近年來,上海口岸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尤其在出口方面,業務量增長迅猛。今年前9個月,上海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申報清單3.79億票,同比增長超20%。去年10月,國務院批複同意《關于在上海市建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方案》,這是國内首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今年以來,上海海關積極以“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建立為契機,提升上海口岸跨境電商便利化水準。這其中也包括采取多方面措施,支援虹橋商務區跨境電商的高品質發展。

一是優化監管流程。上海海關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積極支援跨境電商企業采取“清單核放、彙總統計”方式辦理出口報關手續,進一步簡化報關流程;今年1月,在上海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上線試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功能,讓資料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同時,主動适應跨境電商産業模式特點,着力打通安全、高效、快捷的跨境電商零售退貨管道,推出了進口退貨與出口貨物合并總單申報的創新舉措,切實降低電商企業物流成本,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二是完善業務格局。今年以來,上海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1210保稅電商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前9個月共進口跨境電商商品808.21萬票,同比增長逾兩成。根據此次《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的若幹措施》安排,在虹橋國際機場開展跨境電商9610進出口業務,同時依托在外高橋港區啟動的海運跨境電商9610出口業務試點,進一步支援虹橋商務區與上海港加強關聯,在虹橋商務區将形成直購與保稅互補、空運與海運兼備的跨境電商業務新格局。

三是強化輻射帶動。上海海關進一步發揮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優勢,牽頭建立了長三角跨境電商出口商品轉關模式,後續這一模式也将在虹橋國際機場得到延伸應用。與市商務委及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密切協作,建立跨境電商申報資料預警監測和資訊通報機制,為虹橋商務區電商企業高效運作保駕護航。支援虹橋商務區電商企業,發揮上海口岸樞紐優勢,增強面向長三角區域的輻射能級,提升上海口岸跨境電商業務規模。

下一步,上海海關将以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33條舉措的釋出和《上海市推進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落地實施為契機,會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穩外貿、優環境,持續加快推動虹橋商務區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

在商務區内探索實施引領性、首創性、內建化的市場監管改革創新舉措,并做好相關功能性平台落地和相關政策配套支援

Q

界面财聯社:據了解,在市市場監管局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的若幹措施中,提出了不少創新政策措施,可否介紹一下相關内容。

A

許瑾:一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與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之間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在商務區内探索實施引領性、首創性、內建化的市場監管改革創新舉措,并做好相關功能性平台落地和相關政策配套支援。這次推出的《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的若幹措施》,圍繞涉及市場監管領域的事項,我重點介紹兩方面的政策舉措。

一是建立特殊食品注冊備案指導服務協作機制,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支援展會展品更快進入中國市場。針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進口注冊審評審批的服務需求,我局與虹橋商務區建立特殊食品注冊備案指導服務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特殊食品注冊備案的指導服務,做好特殊食品最新注冊備案政策的宣貫服務。

比如,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實施進博會參展進口特殊食品“6+180+365”服務保障模式,“6”主要是對進博會參展未經注冊的進口特殊食品實施展會期間的6天臨時許可;“180”主要是指進博會展會結束後,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物流中心(B類)設立延展專區,繼續進行展品的延展服務,對于已經獲得6天臨時許可的産品,可以延長展示180天;“365”主要是配合市場監管總局對已獲得臨時許可的進口特殊食品,優先實施境外現場核查,加快進口注冊審評審批速度,實作365天在國内市場便利供應。

根據曆屆進博會的實踐,已取得較好的效果,已有十多個參展産品優先獲得了注冊證書。市市場監管局繼續将參展特殊食品臨時許可、延展、進口注冊優先境外核查這一系列進博會支援政策落地落實,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促進“展品變商品”。

二是打造“上海品牌”一站式、國際化展示交流集聚區,拓展“上海品牌”認證和“上品”标志的宣傳管道,促進展貿與産業關聯。目前,已有160餘家企業持有有效“上海品牌”認證證書,涉及200餘項産品和服務,覆寫了本市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傳統制造、工業服務業、民生消費、社會治理等各領域,初步形成了品牌集聚效應。我局與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共同推動在虹橋品彙籌建上海品牌國際交流展示中心,定期開展産品路演、創新沙龍、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品牌互動活動,打造“上海品牌”一站式、國際化展示交流集聚區,為“上海品牌”認證獲證企業提供策展型商業、跨境新零售、體驗式消費、直播營運等擴大商貿業務的便利服務平台,進一步提升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國際國内知曉度和影響力。

此外,今年市市場監管局與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簽署《共建制度型開放高地合作協定》,共同推出了9方面的合作事項,助力虹橋商務區在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這9個方面的事項前期市市場監管局也做了釋出,比如進一步提升食品企業研發加生産新模式,市市場監管局會同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支援更多食品企業将總部研發中心再疊加食品生産功能,對于一些小試、中試的産品在市場上能夠很快進行試水,看看市場歡迎度怎麼樣,來加速産品的研發創新與産品市場化的程序,實作“一址兩用”,助力食品企業工業上樓。

聚焦企業走訪調研回報的問題,在服務人才方面推出了多項便利化舉措

Q

文彙報:我們都知道人才是第一資源,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建設離不開人才支撐。請問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在服務商貿人才方面有哪些便利化舉措?

A

張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上海市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重點發展區域之一,大力吸引專業性、國際化、創新型人才。今年以來,聚焦企業走訪調研回報的問題,會同市人才局、市公安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門,在服務人才方面推出了多項便利化舉措。

一,進一步支援人才的國際化發展。依托虹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等平台,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機構高層管理人員、人才辦理APEC商旅卡和赴香港、澳門人才簽注。發揮市警察局海外人才直聯平台(虹橋)功能,為外籍人才簽證、居留、永久居留及工作、創業、生活配套服務提供便利。

二,進一步便利人才國際化交流。對商務區内因商貿業務需要多次往返的外籍人才,入境後可以換發多次入境有效商貿簽證。經商務區邀請來華從事經貿等活動的外國人,未能及時在境外辦妥簽證、需緊急入境的,可提供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分享一個例子,最近兩個月來,來自歐美、東南亞的代表團比較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與上海美國商會、英國商會、澳洲商會、愛爾蘭商會、新加坡商會、瑞典商會、德國商會都開展了充分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吸引更多經貿往來和經貿人才,這些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對參加展會活動的給予通關便利。經商務區管委會推薦的外籍人才參加商務區内的重點展、會、活動,憑邀請函等相關材料,出入境管理部門及邊檢部門給予口岸簽證和口岸通關便利。此外,在近期2024長三角人才發展論壇暨虹橋人才創新發展大會上,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推出支援人才創新發展若幹政策舉措,聚焦國内外人才引進、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國際化服務、高品質人才生态、鼓勵專業化引才、宜居宜業環境等6方面共22條。這些政策舉措,将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建設和虹橋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提供重要助力。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都有哪些措施支援?詳解→

圖文:上海發展改革、上海釋出轉錄編輯、初審:嶽順順複審:姚怡瑩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都有哪些措施支援?詳解→

()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都有哪些措施支援?詳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