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阿鎮太平村衛生室,村民隻需5分鐘,就可完成心電圖檢查并拿到結果。近日,該衛生室接診了一位胸痛的村民,值班醫生立刻使用“心電一張網”可穿式心電采集裝置為他進行心電圖檢查,并第一時間将檢查結果上傳到平陰縣人民醫院心内科遠端會診。平陰縣人民醫院醫生迅速做出診斷,發出危急提醒,要求立即患者轉診就醫。目前患者轉危為安,情況平穩。
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地救治,得益于“心電一張網”的建設。該項目由平陰縣衛生健康局主導,依托平陰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平台,以遠端心電診斷雲平台為基石,在全縣确定了173個基層點位,統一采購可穿式心電采集裝置免費提供給各點位使用,并深入各村(社群)開展操作教育訓練。通過“網際網路+”醫療模式,實作第一時間診斷、急救,第一時間轉運、治療,提高了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保護群衆的心健康。
“以前村衛生室沒有心電圖檢查這項醫療服務,村民隻能去最近的鎮衛生院或者縣級醫院檢查。”東阿鎮太平村衛生室醫生蘇培迎告訴記者,“現在有了‘心電一張網’,衛生室配備了心電采集裝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蘇培迎向記者展示了可穿式心電采集裝置的使用方式,找準關鍵點位,即可實作資訊的準确采集,操作步驟少,智能化程度高,通過簡單的教育訓練,就能讓村醫掌握裝置的使用技巧。“裝置不僅操作簡便,還小巧易攜帶,出診的時候拿着,能順便幫村民做個心電圖檢查,友善着哩!”
在平陰縣人民醫院,心内科副主任楊娈娈正在手機端檢視村衛生室采集的心電圖檢查資料,“無異常情況,生成報告,發送”一場遠端會診結束。“我們配備醫師24小時線上進行心電圖判讀診斷,診斷結果分為普通、預警、危急三級,根據診斷結果确定治療方案。”情況危急的由醫生直接電話聯系村醫,根據定位派出救護車,開通綠色通道,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内得到有效救治;不危急的建議患者前往鎮衛生院進行治療。“運作一個多月以來,各網點已采集上傳心電圖資料1530餘份,通過胸痛“綠色通道”已成功救治危重患者八例,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三十餘例,大幅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應急救治能力,在保證救治效果的同時,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平陰縣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趙國強告訴記者。
“心電一張網”健全了縣域心電危急識别與救治響應的體系,讓村(社群)——鎮(街道)——縣醫療機構有效關聯,将胸痛救治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實作了心電診斷的遠端化和全域化,提升了各基層網點診療資訊采集的便捷化、智能化、精準性,進一步降低了胸痛患者的死亡率,為群衆謀取福祉。
“‘心電一張網’作為全縣醫療機構拓展能力、提升品質與效率的關鍵舉措,是全縣衛健事業高品質發展的重點項目,按照全面普及、分步實施的原則,已經實作縣域基層醫療機構的全面覆寫。下一步,我們将依托縣域智慧化醫共體建設,繼續建立健全縣、鎮(街道)、村(社群)三級關聯體系,讓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延伸、拓寬,讓群衆看病就醫更友善、及時、經濟。”平陰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緒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