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鐘迎雪

随着人口老齡化,各大醫院正越來越多出現陪診師的身影。

陪診作為新興行業,還處在行業快速成長期,吸引了大量從業者,随之而來的是知識付費和教育訓練考證等需求加大,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也開始了“混戰”。僅在青島,有兩三千人入行,但能堅持下來的也就百人。

記者近日多方采訪,為您揭秘這個正在走紅又充滿争議的新職業。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醫生診室外等待的陪診人員

獲客成為分水嶺

李強(化名)已經做了兩年多的陪診業務,因為這個行業才興起沒幾年,李強笑言,自己算不上元老級陪診師,但也算是擁有中上資曆的陪診師了。到現在他已經免費教育訓練了近六十名陪診師,如今在接單的也就十來人,目前陪診行業獲客較難,導緻很多從業者“中途離場”。

據記者了解,目前大陸有陪護公司100多萬家、家政公司40多萬家,陪診企業注冊量不到1800家,由此可見陪診行業仍處于發展早期。

“如今線上下,通過在醫院門口發傳單的形式,其實獲客效果并不明顯。”李強告訴記者,主要是線上,諸如小紅書、美團、58同城,還有閑魚比較多。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陪同患者等候。

“除非開公司做工作室的能幹全職,大多數還是兼職。”李強告訴記者,主要是每個月單量不夠穩定。幹全職的話每月工資在六七千元左右,當然也不乏一個月掙1萬多的,像這種幾乎每天都要接單。陪診一般半天收費200元錢,陪診師不光是陪診,還幫别人取報告拿藥等,這樣一天的收入就上來了。

李強說,“這樣早上陪診可以掙300來塊錢,如果下午再有活,一天也能掙五六百,甚至最高一天掙1000多塊。不同陪診師的客戶量、陪診師服務的水準,也決定了獲客的能力,目前市場客戶比較多的陪診師,大多是前兩年進入市場的那批,基本上月收入都能過萬。老陪診師積累的客戶多,老客戶長期複購,就不愁單子了。”

記者綜合了多位陪診師資料,發現多數客戶是家人為老人找的,占比達到50%,另外40%是在青島獨自工作的年輕人,再者就是孕婦、寶媽等。

“陪診師其實也是一個體力活,在醫院裡跑一天也挺累的”。李強告訴記者,他不招45歲以上的,也不要20歲以下的,主要是從健康管理、醫療器械銷售、社群醫院或者私立醫院的護士等轉行而來的,對醫院就診流程、各科室位置等都比較熟悉。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排隊等待分診

“主要以90後為主,沒有什麼标準,就看服務得好不好。”李強表示,他接觸的陪診師越來越年輕化,90後占80%,剩下的則是80後和00後。

據業内人士估計,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青島大概有兩三千人做過陪診師,但是一直在做的也就100人左右。有的人幹着幹着就不幹了,第一是沒有單子,第二是掙錢少,很多年輕人經過第一輪教育訓練就不願意幹了。陪診師一般早上6:30就得出門,6點前起床,接單較多的陪診師基本下午也需要跑醫院,最多的一天跑三家醫院,甚至忙到下午四五點,這個過程也非常勞累,遇上晚上急診,也需要陪同。李強認識的陪診師中,最長的幹了4年。

對陪診行業有誤解

業内人士跟記者說道,青島有大大小小三四十家陪診機構,水準參差不齊,也在以中介的方式“收割陪診師”,抽成方式一般和陪診師要麼四六分,要麼三七分。

再者各個公司的收費标準不一,比如說取藥,原先是100塊錢,現在四五十塊錢都有接的。價格内卷,則提升了服務品質,很多機構或者中介會回訪客戶,詢問了解陪診師的服務如何,進行業務考核。然而陪診師也有苦衷,很多客戶對陪診這個行業并不了解,“客戶就覺得我花了錢,以為去了就能直接看醫生,也不用排隊,但實際上挂了幾點的号就是幾點的号,也需要按規定依次就診,不是說去了就立馬能看,是以客戶不解,對我們也經常抱怨。”李強表示,工作時間自由,但是需要和客戶協調好時間,而且遇到陪診流程比較複雜的也十分棘手,還需要自己拓展客源。

比如像城陽、即墨、膠州、平度,這些地方幾乎沒有陪診師,但是也需要陪診師帶人看病,很多機構接到單子就是派不出去,很多陪診師不願意去郊區,例如,青島兒童醫院本部的陪診單子比城陽院區的要便宜,因為光來回的交通就很麻煩,盡管客戶加價,也少有人願意接單。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到底要不要考證

當初,35歲的王琰(化名)看到陪診行業的風口後,選擇從家政服務業轉行。王琰看到有系統的課程,便自掏腰包報名學習,如今已經從事陪診行業3年,積累了大批客戶,她個人已經跑不過來訂單,經常分派出去進行轉介紹。

“有個争議,就是做陪診到底要不要考證。實際上任何一種證書隻是一種技能的認可,沒有客戶要求非得要有證書才能上崗,但可以告訴對方,我是經過專業教育訓練,客戶會比較認可。”王琰表示,因為陪診師需要通過授權機關報名和學習,才能參加考試,是以很多機構一千到三千塊錢的教育訓練課程都有,考一個醫療陪診顧問證書的話,前期需要投入幾千塊,但是一個活才掙200塊錢,或者有的更少100來塊錢,就算投入2000元,需要接20單才能保證回本,新手還不一定能接到這麼多單,很多機構承諾會派單安排活,但要是一個月派一兩單,掙個300或500塊,教育訓練費都賺不出來。

“年輕人幹了沒幾單不幹了,這種情況非常多。”王琰告訴記者,近兩年,大批新人進入陪診師這個行業,剛開始,很多人想嘗試一下,然後問的人也比較多,結果接不了幾單就走了,這種流動性非常大。

王琰跟記者表示,她最希望有專門的管理系統。現在市面上的護理公司,陪診公司開發了一些APP,還有小程式,都在拉攏各個陪診師,但是沒有基本的單量支撐。記者發現有的小程式,幹陪診需要交押金,然後經過教育訓練,再由師傅一對一帶領學習,然而注冊成功後,看了看平台,沒有單可以接,客戶還是信任老陪診師,也是以對新人陪診師開發市場形成考驗。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醫院自助系統繳費

怎樣當好陪診師

10月8日下午2點,當記者聯系到劉虹(化名)的時候,她剛結束青大附院崂山院區的陪診業務,在去婦女兒童醫院的地鐵上。40歲的劉虹已經從事陪診工作4年,起初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從進出口貿易行業跨界轉行到陪診行業,目前已經對青島每家醫院各個科室了如指掌,積累了大量醫療知識。

由于做陪診時間較長,劉虹大多數單都是老客戶轉介紹。除此之外,也要依靠線上訂單,淘寶、快手、抖音等平台。劉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有訂單,通常情況下在三四單,一天最多的時候,接到六七單,包括開檢查單、代問診、取藥、取報告等。為了業務發展,他們組建了一個青島的陪診團隊,便于互相派單,提高業務量。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劉虹陪診時拍下的照片

王琰告訴記者,陪診聽起來很簡單,很多人認為就是領着病人去看大夫,而在做的過程中,需要反應及時,懂得客戶的需求和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沒有把陪診明确規劃為是醫療行業還是服務行業,實際上陪診首先要熟悉醫院的環境,科室分布、就診特點與流程,科學規劃就診流程。再就是需要一定的專業醫學知識,熟悉正常病的知識點,特别是針對一些基礎病患者。但在陪診當中不給任何客戶提建議,原則上要遵醫囑,是以主要還是推行服務,而王琰的秘訣則在于精細化服務。

“并不是在醫院光陪着客戶,前期、中期、後期的服務都要跟上”,問清病情,規劃路線,避開高峰,準時見面,取号排隊,患者休息, 溝通記錄,取藥取報,辦理報帳,全程代辦……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劉虹代排隊取号拍下的照片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陪診師,王琰表示,首先要了解病人是什麼情況,比如抽血肯定是空腹去,抽完血之後他會餓,提前為其帶點小點心,或者中途去買一點,中期任何細節都要詳細地告訴陪診老人的子女,記錄下來跟人說明白。後期要把客戶送回去,包括他吃的藥,複診時間都要記明白,特别是針對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新人陪診師可能不會在意這些,隻覺得到醫院陪着對方看完病即可,是以好的陪診師常年不缺客戶,也能從中再獲客。

整體而言,王琰坦言,從最初的探索時期到成長期,伴随着養老政策更新和市場調節機制,行業定會随之産生規範和标準,随之進入發展期,引入資本,企業競争産生存量市場的競争,然後擴大市場規模,最後全面覆寫步入成熟期,更快速地整合上下遊,産生龍頭和品牌企業。

半島調查丨“問診”陪診師!兩三千人入行,為何隻有百人能堅持?

劉虹拍下的工作日常照片

作為一名資深陪診師,王琰建議,陪診市場潛力巨大,但新人在入行前一定要做足功課,需要詳細地了解行業規則,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隻有真情陪伴,才能赢得口碑,占領市場。如果想考證順利就業,建議新人在考證之前對工作内容就多做了解,實地考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從事陪診行業,切勿盲目跟風。市場是有需求,但要慢慢積累經驗和客源,沉得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