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燥綜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SS)是由于淚腺和唾液腺的淋巴細胞浸潤和發炎,進而出現幹燥症狀的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存在抗SSA抗體、抗SSB抗體、RF等多種自身抗體。SS還可能影響外分泌腺外的其他器官,例如自身免疫發炎可以影響各種器官的導管上皮,例如肝髒和腎髒,類似唾液腺和淚腺中的發炎,又稱為“自身免疫性上皮炎”。另外,SS還可以出現皮膚、關節、肌肉、肺、腎、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多系統受累表現。15%的患者在發病過程中也會出現嚴重的全身并發症,包括淋巴瘤。腮腺腫大、脾大、淋巴結腫大、紫癜、中性粒細胞減少、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血症、C4降低、RF陽性、副唾液腺異位生發中心和ESSDAI評分>5是pSS患者淋巴瘤風險因素。
幹燥綜合征發病率為0.1-0.6%,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9~20。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多見于40-60歲,30歲前發病僅占10%左右。早發型幹燥綜合征和晚發型綜合征的特點和差別如何,下面從兩篇文獻來總結一下。
文獻一
研究目的我們試圖确定早發型SS是否與特定的表型有關,以及其預後是否更差。
研究方法納入2006-2009年法國一項全國性的前瞻性研究的393名原發性幹燥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确定預測原發性幹燥綜合征全身受累的因素。本次研究包括55名早發型幹燥綜合征(18歲≤年齡≤35歲)和338名晚發性幹燥綜合征(年齡>35歲)。比較基線和診斷後5年的臨床和生物學症狀。使用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幹燥綜合症疾病活動指數(ESSDAI)來評估疾病活動度。
研究結果初診時臨床特征方面:與晚發組相比,早發型幹燥綜合征患者的唾液腺腫大(47.2% vs 33.3%; P = 0.045)、淋巴結腫大(25.5 % vs 11.8%; P = 0.006)、紫癜(23.6% vs 9.2%; P = 0.002)和腎髒受累(16.4 %vs 4.4%; P = 0.003)的患病率較高;兩組患者的眼幹、口幹、關節受累、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周圍神經系統受累或肺受累比例沒有差異,兩組淋巴瘤發生率相似。
初診時實驗室檢查方面:與晚發組相比,早發型幹燥綜合征患者的高球蛋白血症(60.8% vs 26.6%; P < 0.001)比例較高,兩組的CRP、淋巴細胞計數和冷球蛋白血症比例沒有差異。
初診時免疫名額方面:晚發組相比,早發型幹燥綜合征患者的類風濕因子陽性(41.5 % vs 20.2%,P < 0.001)、ANA陽性(86.5% vs 73.1%; P = 0.038)、抗SSA抗體(84.6% vs 54.4%; P < 0.001)和抗SSB抗體(57.7% vs 29.7%; P <0.001)比例高;補體C3(18.9% vs 9.1%; P = 0.032)和C4(54.7% vs 40.2%; P = 0.048)的水準較低。
初診時兩組患者的ESSDAI評分沒有差異;診斷5年後的ESSDAI評分顯示:晚發組的ESSDAI評分顯著改善(-1.27; P <0.0001),早發組疾病有惡化的趨勢(0.72; P = 0.27)。
研究結論早發型原發性SS與預測SS嚴重系統病變的危險因素相關。研究還發現不同發病年齡患者的ESSDAI評分的變化趨勢不同,早期發病的患者随着時間的推移,病情趨于惡化。是以,年齡可能是SS病情嚴重的危險因素之一。
文獻二
研究目的探讨早期(年齡≤35歲)和晚期(年齡>65歲)原發性Sjögren s綜合征(pSS)患者的臨床、血清學群組織學特征,并探讨兩組對淋巴瘤發展趨勢的差異。
研究方法從1997名多中心pSS研究人群中,篩選379名早期發病(年齡≤35歲)和293名晚期發病(年齡>65歲)原發性Sjögren s綜合征(pSS)患者,和相對應年齡的健康對照進行比對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特點,以及與淋巴瘤相關的風險因素。
研究結果和同年齡健康對照組相比,早期發病pSS患者(19%,n = 379)涎腺病變(SGE)、淋巴結病、雷諾氏現象、自身抗體、C4低補體血症、高丙種球蛋白血症、白細胞減少和淋巴瘤(10.3% vs 5.7%, p = 0.030, OR = 1.91, 95% CI: 1.11-3.27) 發病率較高。
和同年齡健康對照組相比,老年發病pSS患者(15%,n =293)更頻繁地出現口幹、間質性肺病和淋巴瘤(6.8% vs 2.1%,p = 0.011, OR = 3.40, 95% CI: 1.34-8.17)。
在早期發病pSS患者中,冷球蛋白血症、C4低補體血症、淋巴結病和SGE被認為是淋巴瘤獨立危險因素。在老年發病的pSS患者中SGE、C4低補體血症和男性為淋巴瘤獨立危險因素。早期發病pSS患者淋巴瘤的發病高峰在發病3年内和10年後出現,而老年發病pSS患者淋巴瘤的發病高峰是在發病6年内出現。
圖1:pSS病程中淋巴瘤發生的分布模式:(A)早期發病pSS患者和健康對照組淋巴瘤發生時間(n = 24), (B) 老年發病pSS患者和健康對照組淋巴瘤發生時間(n = 12)。
圖2:用簡單的統計學方法和資料驅動方法計算淋巴瘤的患病率和經典預測因子。(A) 早期發病pSS患者及其比對的健康對照者,(B) 老年發病pSS患者和其比對的健康對照組淋巴瘤患病率和經典預測因子的比較。基于FCBF的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資料驅動分析後淋巴瘤的獨立預測因子用星号表示。二個星号表示負面關聯。
結論早、晚發病的PSS有不同的臨床表型。他們都有較高的淋巴瘤患病率,但是淋巴瘤的誘因和發病時間是不同。
總結上述兩篇文獻,可以看出早發病pSS患者存在系統性性病變更明顯,預後更差,淋巴瘤發生時間較早,而一般情況下早發病pSS患者口幹和齲齒不明顯,更容易被忽略是以要注重早發病的pSS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更密切随訪。
整理自:1. A Céline, Eric H , Franois M , et al. Is early-onset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a worse prognosis form of the disease?[J]. Rheumatology (Oxford, England), 2018(7):7.2. Goules A V , Argyropoulou O D , Pezoulas V C , et al.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of Early and Late Onset: Distinct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Lymphoma Development[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0, 11:594096.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台,“感覺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産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