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心回來了,預期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大船仍會乘風破浪、穩健前行。
”
10月6日,旅客在河北秦皇島火車站準備乘坐火車。新華社圖
10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紮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态勢持續向好”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栅潔表示,随着各項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特别是增量政策出台實施,近期市場預期明顯改善。
近期,國家層面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從效果看,各個領域都迅速給出了積極回報。
如消費方面,剛剛過去“十一”黃金周,全國國内出遊7.6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國内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房地産領域,多地看房量和銷售量增長明顯,樓市出現回暖迹象;資本市場方面,節後A股首個交易日,三大股指再次延續大漲勢頭……
這些綜合回報,表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發力是精準的、符合現實的、卓有成效的。這不僅為政策工具的科學使用提供了正面參考,也在關鍵時刻展現了宏觀調控在穩預期、提信心上的重要作用,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再次寫下了生動注腳。
一攬子增量政策及其取得的積極效果,有兩個特點值得總結。
一是,宏觀政策的實施必須堅持協調配合、協同發力。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隻有系統施策,方能令宏觀政策的效果最大化。同時,政策“組合拳”既要有力度,也要把握好節奏。這次外界普遍反映,很多措施都是超預期的,在推出的時機和節奏的把握上也非常合理。像節後首個工作日就召開重要新聞釋出會,就是一種“趁熱打鐵”,有利于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助推社會預期持續改善。
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始終與社會期待相向而行。如促進房地産止跌回穩、降低存量房貸、提振資本市場等,都是目前促進經濟向好的關鍵環節,也是社會最為期待的。再如,此次釋出會提出,要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程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民營經濟好了,中國經濟就好,這是穩預期、提信心的關鍵。
當然,在看到一攬子政策亮點和成效的同時,也要正視存在的困難和壓力。正如鄭栅潔指出的,目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内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三季度以來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名額出現波動,一些領域風險隐患仍然較大。
這意味着,政策的發力應是一個持續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對于業已取得的效果,既要堅定信心,也要保持清醒頭腦。如在紮實推動一攬子政策系統落實,堅持打好“組合拳”的同時,也要預留出空間、充實政策“工具箱”,以便根據市場回報及時優化調整政策發力方向,施以更多增量政策。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随着各項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增量政策出台實施,相信市場預期還會進一步改善。通過科學、得力的宏觀政策,發揮“有形之手”的積極作用,本身也是支撐各界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的重要基礎。信心回來了,預期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大船仍會乘風破浪、穩健前行。
編輯|甘瓊芳
排版|甘瓊芳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