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印度工廠大規模罷工,全球業務調整面臨新考驗

文 / 本報記者 賈奧勝

據财聯社9月25日消息,自9月9日起,三星電子在印度的一家工廠發生了大規模罷工,目前,情況相當嚴峻。

罷工的起因是勞工們對工資和工作條件的不滿。對于這次的罷工,工廠勞工主要有幾點訴求,一是加薪,勞工們要求将平均月薪在三年内從目前的3.5萬印度盧比(約合2943元人民币)提高至7.1萬印度盧比(約合5969元人民币);二是降低工作時間,将每周工作時間縮短至35小時;三是工作崗位實作家屬繼承制度,即如果員工去世,允許家屬繼承其工作崗位,以及為員工子女提供私立學校學費補貼。

三星印度工廠大規模罷工,全球業務調整面臨新考驗

(圖源:OLANREWAJU SODIQ)

印度制造計劃受挫 三星工廠罷工引動蕩

三星電子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附近的工廠,擁有約1800名員工,是公司在印度的重要生産基地,主要生産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對三星在印度120億美元(約為847.44億人民币)年收入貢獻了20%~30%。

目前,該工廠因罷工導緻産量下降至平時的25%,幾乎一半的日産量受到影響。這次罷工被認為是印度近年來最大的行業動蕩之一。

9月16日,印度警方以未經許可進行罷工遊行為由,逮捕了100多名勞工,盡管他們當晚被釋放,但罷工組織者仍被拘留。此次事件對印度制造業的形象産生了影響,尤其是在印度政府推動“印度制造”計劃以吸引外國投資的背景下。

目前,三星電子在印度的業務正面臨動蕩,公司最近開始對一些中級員工實施裁員補償,可能涉及高達1000人。此外,三星還在制定一項全球裁員計劃,可能涉及高達30%的海外員工。

三星印度工廠大規模罷工,全球業務調整面臨新考驗

(圖源:MONEYCONTROL新聞)

據組織這次罷工的CITU稱,勞工們目前的平均月薪為2.5萬盧比(約為2118人民币),他們要求在三年内每月增加3.6萬盧比(約為3050人民币)的工資,并要求三星承認工廠的工會組織。泰米爾納德邦的勞工部長Veera Raghava Rao表示正在努力解決争端,但三星已經警告,如果罷工繼續,勞工們将不會收到工資。

對三星而言,目前狀況不可謂不嚴峻,由于罷工導緻産量下降至平時的25%,三星印度工廠的産能缺口達75%。這将對下遊客戶的訂單傳遞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緻部分訂單無法按時完成。

一旦因罷工導緻供應鍊中斷現象發生,對三星現有的業務體系将造成極大沖擊。

總體而言,三星電子印度工廠的罷工事件不僅涉及勞資糾紛,還展現了公司全球業務調整面臨的挑戰。

從中國到東南亞的産業新布局

近年來 ,三星電子正加速将其制造業務從中國向東南亞轉移,特别是向越南和印度擴充。

行業分析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近年來顯著上升,與越南和印度的低成本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中國,制造業勞工的平均月薪約為500~600美元(約為3531~4237元人民币),而在越南和印度,這一數字分别降至200~300美元和100~150美元(1412~2118元和706~1059元人民币)。這一顯著的成本差異促使三星等跨國企業重新評估其全球生産基地的選擇。

除了勞動力成本問題,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波動,也推動了三星尋求更為多元化和靈活的供應鍊政策。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進一步揭示了單一供應鍊模式的脆弱性,加強了對供應鍊彈性的需求。

2019年,三星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智能手機工廠,标志着其在中國制造業務的重大縮減。目前,三星在越南的産能已占其全球總産能的約半數,而在印度的産能也在穩步上升。

在供應鍊成本方面,印度和越南提供的優勢不僅僅在于低廉的勞動力。這些國家還提供了相對便宜的土地成本和一系列激勵措施,如稅收減免、土地補貼等,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例如,越南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長達8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而印度則在特定區域提供了長達15年的稅收優惠。

地理位置也是三星考量的重要因素。越南和印度靠近東南亞市場,這一區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市場響應速度。據統計,從越南到東南亞主要市場的物流成本比從中國出發低約20%~30%。

總體而言,印度供應鍊的優勢主要展現在低成本和地理位置上。印度擁有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土地成本和稅收優惠政策也相對優惠,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造成本。此外,印度靠近東南亞市場,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市場響應速度。

然而,印度供應鍊也存在一些劣勢。首先,印度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如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尚不完善,這會對供應鍊效率造成影響。其次,印度的政策環境相對不穩定,政策變化可能會對供應鍊造成沖擊。文化差異的不同也會對供應鍊管理帶來挑戰,此次罷工事件便是非常明顯的信号。

總而言之,三星電子的全球制造轉移政策不僅是對成本壓力的回應,也是對全球市場變化的适應,展現了公司在全球競争中的靈活性和前瞻性。

三星領跑全球市場 在華市場佔有率下滑

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出現4%的下滑,達到11.4億部。在這一市場中,三星以2.254億部的出貨量,占據了20%的市場佔有率,表現搶眼,甚至超越了蘋果成為領頭羊。

然而,在中國市場,三星卻面臨着不同的情況。在與華為、OPPO、vivo、小米以等中國品牌的競争中,三星顯得力不從心,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都顯得較弱。随着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三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滑。

根據Counterpoint、Canalys和BCI的資料,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呈現新趨勢,蘋果以17.9%的市場佔有率領先,其次是vivo、OPPO、榮耀、小米和華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未能顯著提升,幾乎在銷售資料中消失。盡管三星在印度市場表現強勁,但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三星印度工廠大規模罷工,全球業務調整面臨新考驗

(圖源:infoNEGOCIOS)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挑戰依然嚴峻,需要更精準的市場政策來提升其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三星電子在印度的工廠罷工事件,為在印度營運的中國手機制造商提供了重要警示。這些制造商,包括小米、OPPO、vivo、realme、一加、榮耀和傳音控股旗下的品牌,需要從勞動關系管理、供應鍊多元化、政策合規和市場适應性等方面吸取教訓,以優化在印度的營運政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