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10期|我與新加坡的一場“雙向奔赴”

2024年1月25日,中國和新加坡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于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協定》,協定于2月9日(除夕之日)正式生效。中新互免簽證協定在中國農曆龍年春節前落地生效,無疑是給兩國人民送上的一份新春賀禮。對于在新加坡訪學的我而言,“他鄉”已經變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熱切期盼着能夠在第二故鄉迎接更多家鄉親朋好友的到來。

作者

我們之間的情誼,源遠流長

2015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題為《深化合作夥伴關系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的演講時指出,中國和東南亞山水相連,血脈相通,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長達2000多年。中華文明和東南亞文明千年互鑒共生。

我來到新加坡的第二天,就興緻勃勃地來到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打卡”。帶我參觀的,是一位叫Jenny的新加坡女士,她熱情又細緻,自信又優雅,像極了這個國家。而更大的驚喜是,這一趟美術館之旅,是一次曆史、政治、社會和自然的時空交彙之旅,帶給我的收獲遠遠超出了藝術本身。

據Jenny介紹,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幅巨幅油畫《森林大火》,由印尼畫家拉登·薩利赫于1849年創作,畫中懸崖上熊熊燃燒的烈火吞噬野獸,懸崖的兩端,一邊是烈焰,一邊是海水,深刻反映了19世紀以來東南亞複雜的政治、文化沖突與融合。随後,我們參觀了“南洋畫派”創始人、新加坡畫壇泰鬥劉抗先生的一系列大作,他是中國著名畫家劉海粟的得意門生。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畫作,我仿佛穿越曆史,看到了劉海粟、劉抗等藝術大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師生情誼。最後壓軸的是徐悲鴻的《林路畫像》,林路是林謀盛的父親,二戰時期,新加坡華僑林謀盛帶領當地群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地區抵抗日軍,後不幸被捕犧牲,被視為民族英雄。因與林謀盛相識,徐悲鴻為其父林路畫了這幅油畫。

當我走出美術館,告别Jenny,不禁感歎,曆史賦予了藝術更加細膩的質感,也為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和牽絆提供了更加飽滿的力量。而不論在曆史的哪一個瞬間,愛國主義始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一個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我們經曆的現在,自立自強

習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中還提到,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人民筚路藍縷、發憤圖強,憑借勤勞智慧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煉化中心,國家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加坡取得的成就生動诠釋了“靠人糧滿倉,靠天空米缸”的道理。

一個人對于一個地方的記憶,通常跟在這個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密切相關。勤勞智慧的新加坡人民,也将成為我的新加坡回憶裡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相信,若幹年後,當我回首在新加坡留學的這段日子,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熱帶陽光下的一張張笑臉。那些笑臉,可能是對每一幅藝術作品都有自己獨到見解的Jenny,可能是退休後又步入校園攻讀碩士學位的我的法學院“老大爺”同學Christopher,也可能是我常去吃海南雞飯的那家店的老闆娘和小夥計,他們或膚色不同,或語言不同,但都同樣的真誠和富于感染力。

出現在我回憶中的,還會有熱帶陽光下别樣的城市風景。可能是威嚴莊重又不乏現代設計感的法學院大樓,可能是夕陽餘晖下浮光躍金的新加坡河和新加坡政府為保障居民飲用水源而改建的大水庫,也可能是濱海灣花園的花穹,來自五大洲的3萬餘株花卉植物在這裡生長,草木蒼翠耳畔鳥鳴,宛若人間仙境……

新加坡不僅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排名第二高的國家。資料顯示,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大約是北京的6.15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基本感受不到擁擠,也很少見到堵車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歸功于城市規劃,作為典型的城市國家,其通過衛星城的形式把市中心的人口壓力分散,以當地同學帶我去參觀的榜鵝(Punggol)新城為例,居民住宅區5-10分鐘路程之内就可以找到包括餐飲、超市、診所、學校、幼稚園等所有配套設施。有了這些衛星城,市中心的交通也就不會擁堵了。

其次,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中,充分展現了以資訊化為基礎的高智能化水準。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就提出了“智慧島”計劃,以我訪學的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為例,學校為每位教職員工和學生都配備了一張晶片卡,用于學校各類設施的使用,包括進入教學樓、教室、會議室、實驗室等。不同的學院和部門,其權限是不同的。同時,學校有專門的IT服務中心,為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處理所有技術問題。這種高智能化、資訊化和集中化的管理,為學校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最後,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對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當地同學告訴我,由于其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新加坡自然水資源相當匮乏,以前,飲用水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1977年到1987年間,用10年時間将污染嚴重的臭水溝渠全部治理幹淨。到2011年,新加坡已經建成了17座水庫、7000多公裡溝渠和1個能在暴雨時兼具防洪功能的雨水收集池系統,其集水區面積占到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看到同學說“新加坡終于擺脫了對馬來西亞的淡水依賴”時那驕傲的神情,我不禁感慨,當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匮乏或過度依賴進口,國家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作為一名海關人,我不由得想起目前大陸在國際貿易中所遭受的“脫鈎斷鍊”“小院高牆”等不公平待遇。作為一名國門衛士,我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給紅其拉甫海關全體關員的重要回信。面對全球經濟和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吾輩當着眼“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回應時代之需、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破解“卡脖子”難題,争當以海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貢獻更大力量。

我們共同的成長,合作開放

2023年春,時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進行正式通路。其間,中新兩國由“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更新為“全方位高品質的前瞻性夥伴關系”,為未來兩國雙邊關系發展明确了方向。新加坡和中國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夥伴,近年來,中新經貿合作不斷提升。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9年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國,新加坡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新增投資來源國。2022年,中新雙邊貿易額達11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2.8%。同時,兩國合作開展的多個“一帶一路”标志性項目,在周邊國家具有一定示範帶動作用。

是以,作為海關人的我,也懷揣着一個去新加坡訪學的夢想,去共赴這個“一帶一路”的約定。

2021年11月1日,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DEPA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處理數字貿易問題的獨立國家間協定。“子產品化”的議題組合安排為數字經濟合作提供了包容性的制度架構,成為制定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重要路徑選擇。2022年5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八屆貿易部長會議召開,在會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将繼續推動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和DEPA,堅持高标準的國際經貿規則,全面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習近平主席在緻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将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各國各方共享制度型開放機遇。數字貿易規則體系建設是大陸制度型開放的焦點議題,也是促進國際合作、實作數字貿易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在此背景下,數字貿易國際規制研究與準确了解數字貿易、科學統計和政策制定密切相關,更關系到中國在國際數字貿易規則中的權利主張以及未來國際雙邊(多邊)貿易規則談判。

近年來,新加坡持續推動數字貿易治理,擴大學國數字經濟影響力。新加坡數字貿易規則建立的重點是其主導的數字經濟協定(Digital Economy Agreement,DEA)。目前新加坡已基本形成了“1+N”的數字經濟協定架構。其中,“1”是指新加坡與紐西蘭、智利在2020年簽署的DEPA,“N”是指新加坡簽署的其他數字經濟協定,包括《新加坡-澳洲數字經濟協定》(SADEA)、《英國-新加坡數字經濟協定》(UKSDEA)、《南韓-新加坡數字夥伴關系協定》(KSDPA)、《歐盟-新加坡數字夥伴關系協定》(EUSDP)等。新加坡還在與加拿大、中國等開展雙邊數字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并着力促進東盟數字一體化。

海關作為進出口貿易的監督管理部門,是跨境供應鍊中的重要環節。海關數字化轉型對于促進全球數字化貿易便利化、增強全球供應鍊韌性具有重要意義。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關于資料跨境流動的法律法規較為分散,不系統。例如,資料安全的邊界沒有明确,不清楚哪些資料涉及國家安全,哪些資訊可以跨境傳輸。中國海關法律體系對數位産品出境監管不力。根據《海關法》,海關負責對進出口貨物、物品的監管。但是,對于原本依賴于商品貿易的數字産品是否需要管控、哪些需要管控以及如何管控尚不清楚。對于在推進貿易要素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數字貿易對傳統貨物貿易監管的影響,特别是涉及跨部門管理邊界的問題,沒有及時跟進,明确的管理規章制度尚未形成,容易形成管理真空。是以,迫切需要針對數字産品跨境監管領域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模式,以便對海關應對政策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來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Yong Pung How School of Law),我帶着我的夢想,先後走訪了國際公法和貿易法研究中心。通過參加法學院的各類講座、課程,與法學院的教授開展交流和探讨,我對于如何在全球數字化發展趨勢下積極探索國際貿易管理的新思路,助力解決數字化貿易治理的技術瓶頸,以及海關如何率先實施高标準數字貿易規則,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

新加坡通過簽署數字經濟協定的方式提升了國際話語權,促使新加坡成為全球經貿規則領域中的重要一極。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制度型開放,推動本國數字貿易規則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大陸共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自貿協定,但其中僅有少數雙邊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及個别已有自貿協定的更新版中涉及數字貿易規則,且相關規則涵蓋内容有限。借鑒新加坡經驗,大陸可在做好數字貿易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完善數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數字技術标準和業務規範,拓展數字貿易議題的深度和廣度,搭建數字平台促進協同治理,推動制度型開放。海關總署在建立數字貿易規章制度時,應積極參與和推動完善數字貿易管理制度規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建立符合數字貿易實際發展的法規和管理制度。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中新友好合作事業需要青年一代傳承發揚,兩國友誼的接力棒需要兩國年輕一代接過來、跑下去。從中國來到新加坡訪學的我,用我的雙眼看到了新加坡當地人的夢想故事,用我的心感受到了中新友好合作之樹如今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李顯龍先生提出,“高品質”夥伴不是簡單的彼此交換,而是“我有構想,你也有構想,我們共同創造一個新的、更有效、更有創意的構想”。展望未來,亞洲再次站到了引領曆史發展的前台。我們生于斯、長于斯,前途命運維系于斯。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年。回國後的我,将繼續發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當好中新友誼的忠實繼承者、積極參與者、熱心奉獻者,成為中新關系發展的生力軍。一個團結包容、友好共生的亞洲,将持續擔當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願中新攜手,開創全方位高品質合作新局面,共建美好亞洲家園。(作者系上海浦東海關綜合業務一處統計分析科科長,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赴新加坡管理大學訪學)

作者:徐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