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春是《人民的名義》中最大的反派,高居副國級的上司幹部,但人們很好奇,既然趙立春是個存在大問題的反派,為什麼還能升任副國級?
趙立春本為漢東省委書記,這個人固然存在問題,但就能力而言,其實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
他執掌漢東前,漢東還是一片貧窮落後的面貌,但從他擔任漢東副省長後,積極響應上級改革開放的号召,大力發展經濟,使得漢東迅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面貌。也正因如此,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他就由副省長升任省委書記。
升任省委書記後,趙立春并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勵精圖治,使得漢東成為東部強省,其省會城市京州更是比肩北上廣深,成為副省級的一線城市。
這一發展成績,不僅受到漢東官場的一緻認可和稱頌,即使趙立春離開漢東後,空降而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也不敢否認。沙瑞金就任漢東省委書記後,有境外媒體挑撥離間,宣稱沙瑞金否定漢東改革開放的成就,沙瑞金就連忙找人撰文反擊。
然而,趙立春雖然為漢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要為漢東官場的腐敗承擔主要責任。尤其是他放縱子女,大搞權錢交易,不僅破壞了漢東官場原來的清正風氣,而且影響了幹部隊伍的團結,漢大幫和秘書般分庭抗禮,黨同伐異。從這方面看,他的落馬是咎由自取。上級能夠及時處置他,也是大快人心。
可問題的關鍵是,既然趙立春問題這麼大,當初為何能夠晉升副國級?
有人認為,趙立春能夠晉升副國級,表面上是職務升遷,其實是明升暗降。他這個副國級沒有任何實權,上級這樣做,就是為了架空他,以便查實他的罪證,及時予以處置。
這種說法顯然不合情理。副國級意味着什麼?全國省部級幹部有三四百人,但副國級隻有六十人左右,省部級和副國級雖然隻有半級之差,但身份有天壤之别,省部級地位再高,也隻是地方上司,而副國級幹部可是國家上司人之一。
上級有必要為了架空趙立春,而給予他如此之高的殊榮嗎?況且,上級若想架空趙立春,不是沒有别的方法,就按正常操作,讓他進入省人大即可。或者調入中央,擔任某正部級虛職。
趙立春之是以能勝任副國級,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從陳岩石的一番話中,便可看出端倪。
陳岩石是漢東檢察院原常務副檢察長,也是趙立春的老對頭。沙瑞金空降漢東後,陳岩石大力抨擊趙立春治下不嚴,說他該為漢東官場的腐敗承擔責任,但對于趙立春本人,陳岩石卻隻是說,八十年代,趙立春在京州當市長時,脫離群衆,夏天辦公嫌天氣太熱,竟然在辦公室私自裝了一台空調。
陳岩石和趙立春如此不對付,卻也能找到他八十年代私自在辦公室安裝空調的過錯,而且,他還不得不承認,當初他就此批評趙立春後,趙立春當衆承認錯誤。這足以說明,趙立春本人的作風其實沒有太大問題,整體還算一個比較清廉的幹部。
他最大的問題,還是治下不嚴,為了發展經濟,可能對下級的一些違法行為睜隻眼閉隻眼。此外,就是過于溺愛自己的兒子趙瑞龍,導緻他大行權錢交易。
趙立春漢東省委書記任期結束後,上級對他本人進行考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加上他治理漢東政績卓越,于是将他提拔為副國級。後來漢東官場發生事故,上級順藤摸瓜,發現了他治下不嚴、放縱子女違法的種種行為,于是對他進行懲治。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