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延遲退休政策出來後,網上、身邊關于交社保養老金的讨論,就一直沒有斷過。
讨論度最高的莫過于:社保養老金還要不要交?交幾十年到底劃不劃算?
畢竟從2025年開始,就會正式落地延遲退休,
男職工從60歲延遲到63,女職工從50/55歲,延遲到55/58歲。
同時,從2030年起,社保的繳費年限将從原來最低15年,逐漸提高到20年;
繳費時間更長了,退休時間也更長了,
有的人擔心:
延遲退休意味着要晚幾年才能領終身俸,萬一在領取前或者退休領了沒幾年錢就身故了,這幾十年交的錢不就打水漂了嗎?
還有人覺得:
每個月交的錢不少,現在還要逐漸增加繳費時間,退休後到手的太少了,并不是很劃算。
大家的想法和心情都能了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快速咨詢通道,點這裡>>>奶爸保,讓保險更簡單
01
社保養老金交幾十年,到底劃不劃算?
先說說還交不交社保養老金的問題,
其實如果你已經在上班,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因為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說,
繳納社保也是法定義務,機關職工必須繳納社保,否則就是違法的。
社保就包括有養老保險、醫保、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障等。
如果是靈活就業人員或者城鄉居民,自己給自己買社保養老金,
雖然比上班一族要交的錢更多,看起來“沒那麼劃算”,
但如果這筆錢不存來交養老金,很可能就會被随意花掉。
今日一個包包,明天一個數位産品,
買了社保養老金,至少能把這筆錢存下來養老。
同時還能享受醫保,生病就醫都能報帳一些,
女性生育,也能獲得額外的報帳。
那交了幾十年社保,退休後我們能領到多少養老金?
可以參考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适用于1992年前工作的人)。
大緻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其中影響基礎養老金的主要因素為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工資的多少及省社平工資水準。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參保人在參保期間養老保險劃入個人賬戶的總額除以計發月數的結果(計發月數可以了解為退休時點對應的平均餘命的月數),
繳費工資越高、時間越長,養老個人賬戶累積越大,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有的朋友可能看得一頭霧水了,還是不懂怎麼計算,
其實作在已經有很多軟體可以提供養老金測算服務了。
比如各地社保局的官方平台、微信、支付寶以及部分銀行的官方網站等等。
查詢了以後怎麼算劃不劃算呢?
以東莞W女士為例子,假設賬戶餘額是5萬元,繳費月數為300個月,
最新養老保險的月繳費基數為4546元,2023年的月平均薪酬8227元。
如果W女士從30歲開始交社保養老保險,55歲退休,
那麼個人總共需要承擔的社保繳納費用=4546*8%*300=10.91萬元。
(注:這裡的8%是指社保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
至于退休後能領多少錢,
基礎養老金=8227×(1+0.6)÷2×0.25=1645.4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9100÷170(退休時的計發月數)=642元。
W女士的每個月的終身俸=1645.4+642=2296.4元,
按照大陸女性目前的人均預期壽命80歲來算,
假設W女士領取至80歲,也就是一共領取26年,
那麼她一共可以拿到2296.4*26*12=71.64萬左右的社保養老金。
前面我們提到她累計繳納的社保本金隻有不到11萬,
這樣來看,參加社保,交社保養老金還是非常劃算的。
02
除了社保,養老金還能這樣準備
對于普通人來說,社保養老金會是我們以後養老生活的一大基礎保障。
但如果單靠社保養老,比較難實作理想的退休生活,
是以除了社保外,我們自己也需要多做一點養老金補充。
比如說把錢存銀行,買國債,買基金、股票,投保儲蓄型保險等等。
我個人比較建議的是投保儲蓄型保險,
比如說養老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
一方面,目前利率下行,像銀行存款、國債等,都面臨收益縮水的尴尬,
買基金、股票,對個人投資理财經驗要求很高,
即使是有經驗的投資者,也很難保證拿到高收益,虧損的風險也很大。
而儲蓄型保險,自投保之日起,現價就白紙黑字寫入合同中,
不會随環境利率下調而發生變化,收益非常穩定。
即使是分紅型産品,也有保底收益,長期持有,可以保證沒有本金虧損。
另一方面,對于長壽的人來說,存款不足,可能還會出現人還活着,但錢已經用完的情況,
養老年金險可以提供跟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活多久領多久!
專款專用,使命必達。
想要補充養老的朋友,或者想了解産品資訊的,可以點這裡咨詢我們>>>奶爸保,讓保險更簡單
03
奶爸總結
社保是國家為咱們“社會人”提供的福利政策,
可以幫助我們減輕看病、養老等等生活壓力,能交還是要交的。
如果還有餘力,可以适當給自己補充一些儲蓄險,為養老加碼。
有任何養老規劃疑問,歡迎點這裡咨詢我們>>>奶爸保,讓保險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