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被稱為“音樂詩人”的莫西子詩,音樂中總是飽含大山的通透淨明。他總是唱故鄉,用彜族的語言儲存、分享彜族人的故事。現在,他選擇用攝影和文字,重拾、記錄故鄉和童年,創作出版了《自然的孩子》——一封寫給童年、父母與自己的赤誠情書。
近日,他攜這部作品現身南京先鋒書店五台山店舉辦新書釋出會,與知名書籍設計師朱赢椿、禹田文化總編輯姚湘竹等嘉賓對談,和讀者深入分享這本書的創作曆程。
提及《自然的孩子》,姚湘竹回憶起了最初提出這個選題的原因——莫西子詩在路上偶然拍攝的一張照片。在山路邊,孩子們把各種裝肥料的塑膠袋抟成了一個球玩耍。對那些孩子們來說,他們沒有考慮那麼多,他們所感受到的是當下的快樂與自由。最後,這張照片也成了《自然的孩子》的封面。
這種當下的觸動讓莫西子詩有了勇氣,一頭紮進了《自然的孩子》的創作中,不斷地拍攝,寫作,打磨。這一創作,就是三年多。
“我沒有預料到,做一本書會如此複雜。我隻是想要像這裡面的孩子一樣,單純地做一個長大了的孩子。我想,這種無憂無慮的感覺讓我打開了自己,變得開闊,那一刻最是純粹。”他還說,自己也在通過《自然的孩子》回望過去。
正如他的音樂,他的自由與狂野、樸拙與真誠、浪漫與想象也展現在了他的《自然的孩子》中。他用近兩百幅的攝影作品與近乎詩體的文字,速寫着故鄉點點滴滴的變化,将人與自然互相交融而生發的童真和詩意付諸紙上。
作為莫西子詩多年的友人,朱赢椿驚訝于他在攝影方面的創作。對朱赢椿而言,這部作品裡最大的特點是當地的孩子。與城市裡的孩子不同,這些皮膚黢黑油亮的小孩眼睛清澈有神,充滿野性。
在朱赢椿看來,《自然的孩子》就是自然最好的禮物。那些從小在鄉村長大的人都有一段獨屬于鄉村、自然的記憶,對莫西子詩而言也一樣。這本書裡不難讀出,自然的所有營養和養分都儲存在他的身體裡。姚湘竹則提出,這種追尋自然的生命力,以及天真、真誠的力量,也是這本書彌足珍貴的地方。
(書店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