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飛車靠技術
編輯 | 飛車靠技術
我的文章自帶招财屬性,看過的都說好!想不想财源滾滾?趕緊點贊關注,下一個暴富的就是你!
20億投入,卻引發的争議: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突破,真的能改變世界?
圖檔來源于網絡
2023年10月2日,一個看似平凡的秋日,卻因一篇刊登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的論文,在中國掀起了科學界乃至公衆輿論的陣陣漣漪,這篇論文,來自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的科研團隊,他們宣布在鎳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困擾學界多年的難題帶來了新的曙光,消息一出,舉國振奮,媒體紛紛以“重大突破”、“世界領先”等詞彙進行報道,似乎一場科技革命即将到來
在這片歡呼聲中,也夾雜着些許質疑和擔憂的聲音,20億的巨額投入,換來的究竟是颠覆性的科技革命,還是昙花一現的學術泡沫?這項被譽為“未來材料”的高溫超導技術,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
一、高溫超導:通往未來的能源之路?
要了解這場圍繞高溫超導的争議,我們需要先了解這項技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想象一下,如果電力的傳輸和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損耗,世界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将告别高壓電線上的能量損耗,告别電子裝置的發熱問題,甚至可以實作超遠距離的無線電力傳輸,而這一切,正是高溫超導材料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超導現象,指的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溫度下電阻完全消失的現象,1911年,荷蘭實體學家卡末林·昂内斯首次發現了汞的超導性,打開了人類探索超導世界的大門,最初發現的超導材料都需要在極低溫度(接近絕對零度,-273.15℃)下才能展現超導特性,這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直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名為“銅氧化物”的材料,可以在相對較高的溫度(約-196℃)下實作超導,這被稱為“高溫超導”現象,這一發現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徹底引爆了科學界對超導材料的研究熱情
高溫超導材料的出現,意味着超導技術不再是實驗室裡的“嬌貴花朵”,而有可能走進現實應用,為人類社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能源、交通、醫療、資訊技術……幾乎所有領域都能看到高溫超導技術的潛在應用
-能源領域:高溫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損耗極低的電力傳輸線纜,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浪費
-交通領域:基于高溫超導技術的磁懸浮列車,可以實作更高速、更平穩、更節能的運作
-醫療領域:高溫超導磁共振成像儀(MRI)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精準的醫學影像,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強大的工具
-資訊技術領域:高溫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速度更快、功耗更低的超級計算機,推動人工智能、大資料等領域的發展
盡管高溫超導技術擁有着如此誘人的前景,但通往未來的道路卻并非坦途
二、争議的焦點:是突破還是泡沫?
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的這項研究,之是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和争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突破的程度:是革命性的進步,還是漸進式的優化?
此次中國科學家在鎳基高溫超導材料上的突破,主要展現在以下兩點:
-提供了更确鑿的證據:此前,科學界對于鎳基材料是否真的能夠實作高溫超導存在争議,中國科學家利用先進的實驗裝置,在镨(Pr)摻雜的雙鎳氧層鈣钛礦材料(La2PrNi2O7)多晶樣品中,同時觀測到了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這兩個高溫超導的關鍵證據,為鎳基高溫超導的存在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援
-揭示了微觀結構的影響:研究發現,材料的微觀結構對于高溫超導性能有着重要影響,這為後續進一步優化材料設計、提升超導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也有不少科學家指出,此次研究成果雖然重要,但更多的是對現有理論的驗證和補充,尚未觸及高溫超導機制的核心問題,換言之,我們距離真正了解和掌控高溫超導現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應用前景:是觸手可及的未來,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盡管高溫超導技術擁有着巨大的應用潛力,但要将其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仍然面臨着諸多挑戰
-材料制備:目前,高溫超導材料的制備成本仍然十分高昂,且難以大規模生産
-工作溫度:盡管被稱為“高溫”超導,但目前大多數高溫超導材料仍然需要在極低溫度下才能工作,這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技術成熟度:高溫超導技術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許多關鍵技術尚未突破,例如如何将超導材料制成可實際應用的器件等
是以,盡管此次研究成果令人振奮,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高溫超導技術的廣泛應用仍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甚至有可能需要幾代科學家的持續努力
3.巨額投入:是物有所值,還是資源浪費?
20億人民币的科研投入,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筆巨額資金的投入,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資源浪費,也成為了此次争議的焦點之一
支援者認為,基礎科學研究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源動力,高溫超導作為一項具有颠覆性潛力的技術,值得我們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探索,即使最終無法實作預期的應用目标,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知識、技術和經驗,也将為其他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寶貴的借鑒
反對者則認為,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有限的科研經費應該優先用于解決更緊迫的社會問題,例如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教育公平等,将巨額資金投入到一項尚不确定能否取得突破、何時能夠應用的技術上,是否過于冒險?
三、理性的聲音:在争議中前行
面對這場圍繞高溫超導的争議,我們需要的不是盲目的樂觀,也不是輕易的否定,而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1.科學需要質疑,更需要耐心
科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無數次的試錯和積累,對于高溫超導這樣的前沿科技領域來說,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放棄探索,也不能因為一時的成果就盲目樂觀
2.應用需要時間,更需要投入
将一項實驗室裡的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需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難題,還需要考慮成本、市場、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高溫超導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還需要科研工作者、企業家、政府部門等多方共同努力
3.資源需要優化配置,更需要戰略眼光
在有限的科研經費下,如何平衡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關系,如何選擇最具潛力的研究方向,是一個需要權衡利弊的複雜問題,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避免“好高骛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投入的效益
中國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的突破,是近年來中國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在未來的科技競争中,中國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創新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隻有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投入,才能最終實作科技強國的目标
這場關于高溫超導的争議,或許還将持續很長時間,但我們相信,在理性的聲音的指引下,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必将在争議中不斷前行,最終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
本文僅用于傳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違規内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