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甯夏固原市西吉縣林草局
釋出遴選野豬綜合防控項目捕獵隊伍
和無害化處理隊伍的公告,
計劃獵捕西吉縣域内
40公斤以上的成年野豬300頭,
獵捕成年野豬每頭補償2400元,
無害化處理成年野豬每頭200元。
該公告引發社會關注。
西吉縣林草局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該項目有國家政策支援,正在尋找捕獵隊伍。目前仍在報名階段,咨詢的捕獵隊伍衆多,他們将根據情況擇優選取。西吉縣多個鄉鎮從業人員稱,該地野豬泛濫,嚴重影響農作物和交通安全。
其實,野豬泛濫的遠不止西吉縣一地。國家林草局的一份資料顯示,大陸28省有野豬分布,數量200萬頭,且很多省份數量過高,其中緻害省份達26個。
獵殺一頭野豬賞2400元
當地:野豬泛濫影響農作物和交通安全
9月23日,甯夏西吉縣林草局釋出《關于遴選2024中央财政西吉縣野豬綜合防控項目捕獵隊伍和無害化處理隊伍的公告》稱,計劃獵捕西吉縣域内成年(40公斤以上)野豬300頭,每頭補償2400元,經費預算為72萬元;無害化處理成年(40公斤以上)野豬300頭,每頭200元,經費預算為6萬元。
固原市林草局辦公室從業人員解釋稱,由于這兩年野豬比較多,對周邊農戶農作物造成侵害的事件也常有發生。“每年政府都要拿一定資金去賠償,是以就申請了一個種群調控的項目,野豬數量超過固定的區域的承載量之後,就給林草部門下達一定的種群調控的數量,對成年的野豬進行捕殺。”
該從業人員表示,捕殺野豬是有科學監測和評估依據的,不是盲目地捕獵。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西吉縣多次發現野豬肆虐莊稼,影響了當地農戶的生産生活,野豬泛濫問題亟需解決。2021年,甯夏還被确定為全國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省區之一。據國家林草局官網顯示,目前包括甯夏在内的安徽、江西、浙江、陝西等省區均開展了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工作。
2021年,野豬闖入西吉縣硝河鄉蘇溝村養牛場,偷吃玉米(圖檔來源:網絡)
野豬危害波及全國26省
相關治理已成廣泛課題
事實上,近年來,随着全國天然林保護、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系列工程的實施,野生動物栖息地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野豬等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長。
由于野豬繁殖力強、成活率高、适應性廣,天敵種群數量相對較少,使得部分地區野豬的種群數量激增,是以造成了大量的人獸沖突。
幾乎每年春種和秋收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各地關于野豬下山禍害農田的新聞,被野豬禍害過的農戶輕則減産,重則顆粒無收。
據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甯夏固原的一些縣城裡,絕大部分當地人依靠種地為生。因為缺水,農作物都是靠天吃飯。“有時好不容易下了雨,雨停了,豬來了,一年都白幹了。”
獵犬在圍獵野豬
國家林草局2024年1月的一份複文稱,“經科學、綜合評估,專家認為野豬在大陸28省有分布,數量200萬頭,已不存在生存威脅,且很多省份數量過高,其中緻害省份達26個,對當地群衆的生産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符合調整基本原則。”
該局于2023年6月釋出公告,将野豬從《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名錄”)》調出。這意味着,野豬被“國家保護野生動物”除名。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國家林業局就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調控野豬種群和防控野豬危害工作的緊急通知》。
2021年,國家林草局已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廣東、陝西、湖南、湖北、遼甯、黑龍江、浙江、安徽、甯夏等14個省(區)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
甯夏“賞金獵人”馬雲龍(化名)回憶,也即2022年前後開始,當地開始了“賞金捕獵”野豬。
除了懸賞捕獵,各省也出台了相關舉措。如:浙江成立不同層級的工作專班或上司小組;陝西等各試點地區先後成立了117支狩獵隊;廣東省将野生動物危害防控納入林長制以及各級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考核内容;福建将野豬造成經濟作物損失納入農業保險;陝西将野生動物傷人醫療納入居民合作醫療報帳範圍等。
賞金獵人,受訪者供圖
專家:野豬已是危害最大的野生動物
但治理是國際難題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理事胡慧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于野豬身體強壯,能适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從東北到海南島,從熱帶雨林到寒帶,從幹旱地區到濕潤地區,包括西藏、新疆都有都有野豬分布。可以說,野豬危害已經具有全國性特征,野豬已成全國危害最大、範圍最廣的野生動物。
“因為生态系統是個鍊條,現在生态系統中能控制野豬的老虎、豹子、熊等動物變少,加上野豬的耐受能力強、繁殖能力快,就形成超速發展的現狀。”胡慧建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野外和鄉村,野豬也常在南京、杭州、珠海等城市裡“出沒”,并發生過傷人事件。
今年3月,
珠海主城區公園,
就出現過大野豬
北師大珠海校區
也曾出現過的野豬
以“賞金捕獵”的形式治理野豬是否科學?
多位專家認為,捕獵野豬是無奈之舉,野豬2023年被“國家保護野生動物”除名後,捕獵野豬從法理上也已行得通。但仍需要注意過程管理、處理方式等問題。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楊道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前捕獵野豬沒有政府補貼,是因為野豬可以賣錢。後來國家規定野豬不能食用,地方政府才給予了捕獵補貼。被捕後的野豬必須無害化處理,或當作食物提供給動物園。
楊道德認為,治理野豬僅依靠民間捕獵力量還不夠,需要政府部門加強行業指導、業務監管,在捕獵方式、時間、範圍、獵捕數量等方面給予管理。
“治理野豬是國際難題,歐洲國家大街上也常出現野豬,他們用過節育、驅趕、獵殺等手段,但仍苦不堪言。”胡慧建說。
來源:頂端新聞、極目新聞、珠海特區報、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