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人民政協報
“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組織開展認知症家屬互助會 (壹基金供圖)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序加快,大陸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不斷提高,嚴重威脅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品質,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在深圳,由羅湖政協委員公益基金資助、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實施的“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率先探索建立個人、家庭、社群、醫療機構全程管理模式,一年多的時間裡,幫助認知症患者10197人次,促進形成全民知曉、共同預防、互相關愛的社群友好氛圍。
——編者
為認知障礙撐起“保護傘”
3年前,何阿姨的丈夫開始頻繁地認錯人,不久後确診為認知症。
多疑、判斷力下降、性情出現明顯變化,這些都是認知症患者早期出現的症狀。阿爾茨海默病是認知症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顯示,大陸現有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認知障礙患者超1600萬人。
由于認知篩查在老年人公共衛生正常體檢中還需完善,個人和家庭又缺少自主發現和早期預警的專業能力,目前認知症防治領域存在“認知儲備低,發病率高;就診率低,漏診率高;社會支援低,防治成本高”的普遍現象。
自從丈夫患病以來,62歲的何阿姨作為唯一的照護者,每天都在經曆着一種以前從未想過的老年生活,最怕丈夫不時的情緒失控。
“有一次,淩晨1點多,他不停地翻找和父親的合影照片,還把已經睡着的我叫醒,非得找出來,找不到就大發脾氣。”回憶起那一晚,何阿姨說,從來沒有覺得黑夜這麼漫長過,隻能等丈夫稍微平靜一些,找機會把話題岔開,“帶他到樓下的24小時茶餐廳吃東西”。
她也曾嘗試在照護之餘,保留一部分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可丈夫一刻也離不開人,照顧他已經耗盡了全部力氣,更别提過自己的生活”。直到去年秋天,何阿姨來到文華社群,參加了“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組織開展的認知症家屬互助會。
在與其他患者家屬交流的過程中,何阿姨感到了被傾聽、被了解。得益于更多照護經驗的分享,她帶着丈夫到醫院調整用藥後,情緒緩和多了,很少再出現失控的狀态。
認知症是很複雜的疾病,照護者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何阿姨曾經切身體會的孤獨、無助,是很多照護者正在經曆或即将要面對的問題。
正是考慮到阿爾茨海默病及其家庭深陷的困境,2023年7月,在羅湖政協委員公益基金資助、壹基金支援下,“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正式啟動。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群工作站、羅湖醫院集團文華社群健康服務中心、深圳市東西方社工服務社多方聯合開展社群老年認知症服務,項目還得到了上海剪愛公益發展中心的指導,吸取了來自上海的先進經驗。
壹基金助理秘書長沙磊介紹說,在專業力量幫助下,“風雨蘭”從零開始,先後開展宣傳科普、篩查評估、健腦活動、家庭支援等工作,邀請深圳市人民醫院、羅湖區人民醫院專家醫生參與活動,通過更多社會力量共同為認知障礙患者撐起“保護傘”。
共建認知障礙友好社群
從2022年開始在羅湖區調研,到標明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群作為項目實施點,曆經近10個月的時間。羅湖區政協副主席梁真擔任項目專家組成員,全程跟蹤參與、具體指導項目的前期調研和方案制定。
面對前期調研時遇到的老人“不願意面對和承認、覺得篩查也沒用”等情況,項目組進行“早識别—早診斷—早治療”的科普宣傳,同時通過社群活動日常篩查、集中篩查等多種形式,對文華社群60歲以上的人群開展篩查。
“社群有2000多名滿足條件的老人,篩查工作量比較大,不能隻是機械地讓他們填寫表格,需要我們逐一去了解,視老人實際情況應對。根據篩查結果,确定後期跟蹤幹預的對象。”羅湖醫院集團文華社群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黃文靜說,篩查過程中還有一個困難,就是“如何讓老人信任你”。
考慮到居民對家庭醫生的信任,項目組将篩查嵌入到社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轄區老年人的年度體檢服務中,并與深圳市人民醫院和羅湖醫院集團的神經内科醫生形成“全專結合”服務模式,共同為轄區老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效果顯著。
截至今年6月30日,“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已累計完成篩查2041人次,完成評估408人,開展科普活動17場,體腦激活小組課程服務100場次,居家自助直播課48場次,招募并教育訓練腦健康評估志願者35人、初級體腦激活師31人,超預期完成了項目實施方案各項名額要求。
對于篩查出認知水準指數低,有認知功能下降風險的老人,項目會選用易學易練的八段錦等運動方式,還會将手工作業、遊戲等形式作為認知刺激手段,促進改善老年人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表達等認知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
面向确診有認知症的老人及其家庭,項目定期開展家屬互助會,大家互相交流照護技巧、政策資訊等,深圳多家養老機構相關負責人受邀從專業角度解答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舒适安全的小組環境中,項目充分尊重每位長者的個性化需求,老人們一起聊天做手工、動腦玩遊戲、互相交流健身動作,還能促進老人之間的良性社互動動,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羅湖區文華社群黨委書記何文勝表示,希望發揮社群黨委的統籌引領作用,盡己所能把各種資源統籌連結起來,共建認知障礙友好社群。
推動形成可推廣的服務樣本
“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開展一年多來,社工劉春樂和同僚們驚喜地發現,老人們對自己、對生活的信心,正在慢慢恢複。
有一位阿姨認知症篩查評估時分數較低,社工們勸她來參加活動,最初得到的回答是“唱歌、跳舞、畫畫我都不喜歡,每天買菜做飯,看看電視就行了”。
從那時候起,隻要一遇到這位阿姨,社工就熱情地和她交流訓練腦功能的好處和重要性,鼓勵她多參加社交。
慢慢地,聊得多了,阿姨的想法開始有了轉變,參加活動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後來更是成為了志願者,整個人看起來都比從前開朗不少。
“當老年人走出家門、走進社群、融入人群,他們的歸屬感更強,幸福感也更強。”劉春樂告訴記者,“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除了項目管理,還要了解一定的認知症領域專業知識,同時熟悉民政、衛健等部門的相關政策、資源、福利,熟悉認知症老人及家屬的特性,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與他們溝通傳達……
其間,羅湖政協委員公益基金管委會副主任、深圳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羅偉香送出了《關于建立羅湖社群長者認知症三級預防及全程管理機制的若幹建議》的提案。羅湖區衛生健康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落實提案各項内容,推動在羅湖率先建立認知症三級預防體系及全程管理機制。
“通過委員的提案,政府部門更加重視,逐漸出台相關政策,政社協同關聯,形成更大合力。”“風雨蘭·社群長者腦健康”公益項目監測組專家、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軍說,基于文華社群的項目探索和實踐,可将有效經驗逐漸推廣到更多社群,并從協作機制建設、專業機構培育、示範基地打造、多元資源連結等多個層面予以系統推進。
瞄準建設“認知障礙人士友好社群”的目标,梁真表示,要凸顯政協特色,以公益項目推動提案轉化、開展政策倡導、帶動委員履職盡責,真正為社群長者提供專業優質有效的腦健康服務,推動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服務樣本,讓更多老人得享有尊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